荔枝图序

荔枝图序

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散文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 作品名称:荔枝图序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白居易
  • 创作年代:中唐
  • 作品出处:《白香山集》
  • 文学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注释

本文选自《白香山集》

巴峡:指唐代的巴州和峡州,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这里作者只说“荔枝生巴峡间”,其实我国生产荔枝的地方还有福建、杭州等地。

团团;圆圆的。

帷盖: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

桂:常绿小乔木,叶为椭圆形,与荔枝叶相似。

冬青:冬天是绿的。

华如橘:花朵像橘树的花朵。橘,常绿乔木。华,通"花”

实:果实。

春荣:春天开花。荣,开花

丹:朱红色,像丹砂一样。

朵:这里指果实聚成的串。

膜:包在果肉表面的薄皮。

红缯(zēng):红色的丝绸。缯,丝织品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绸。

绡(xiāo):生丝织成的绸。

瓤肉:果肉·。

莹白:晶莹洁白。

醴:甜酒。

酪:奶酪

去:消失

元和十五年:及820年。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

南宾守:南宾郡太守。南宾,又名忠州(今重庆忠县)

工吏:在官府当差的工匠,这里指画工。

图而书之:画好画,题上字。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为没有见过荔枝和虽然见过荔枝但没有摘下一二三天的荔枝的人看的。识,认识,见过。

文章译文

荔枝生于巴郡三峡一带,树的形状圆圆的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是青色的;花像橘子的花,春天开放;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众多果实聚在一起像葡萄;核像枇杷;壳如红色疙瘩绸;膜如紫色的绸缎;果肉晶莹洁白像冰雪;浆液甜酸像甜酒和奶酪。大致是那样,它的实际情况要超过它,若果实离开树枝,一天颜色变了,两天香气变了,三天味道变了,四五天后,色香味全部都没了。

元和十五年夏天,南宾太守(忠州刺史)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是为没有见过荔枝和虽然见过荔枝但没有摘下一二三天的荔枝的人说的。

创作背景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直如白话,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