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犀

草木犀

豆科草木犀属植物
草木犀,二年生草本,高40-100(-250)厘米。豆科草木犀属1~2年生草本植物。全属约有20~25种。中国主要有白花草木犀、黄花草木犀、香草木犀、细齿草木犀、印度草木犀、伏尔加草木犀6种。茎高1~2m,根系入土可达2m。3出羽状复叶。总状花序,长梗着花30~60朵。荚果倒卵形,每荚有种子1~2粒。有种子1-2粒。种子卵形,长2.5毫米,黄褐色,平滑。花期5-9月,果期6-10月。鲜草含氮约0.71%,磷酸0.23%,氧化钾0.61%。本种在欧洲为野生杂草,在中国古时用以夹于书中辟称芸香。花期比其他种早半个多月,耐碱性土壤,为常见的牧草。
    中文名: 拉丁学名:Melilotus officinalis L.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超目: 目:蔷薇目 亚目:豆亚目 科:豆科 亚科:蝶形花亚科 族:车轴草族 亚族: 属:草木犀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草木犀 中文别名:铁扫把 二名法:Melilotus officinalis (Linn.) Pall.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40-100(-250)厘米。茎直立,粗壮,多分枝,具纵棱,微被柔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镰状线形,长3-5(-7)毫米,中央有1条脉纹,全缘或基部有1尖齿;叶柄细长;小叶倒卵形、阔卵形、倒披针形至线形,长15-25(-30)毫米,宽5-15毫米,先端钝圆或截形,基部阔楔形,边缘具不整齐疏浅齿,上面无毛,粗糙,下面散生短柔毛,侧脉8-12对,平行直达齿尖,两面均不隆起,顶生小叶稍大,具较长的小叶柄,侧小叶的小叶柄短。

总状花序长6-15(-20)厘米,腋生,具花30-70朵,初时稠密,花开后渐疏松,花序轴在花期中显着伸展;苞片刺毛状,长约1毫米;花长3.5-7毫米;花梗与苞片等长或稍长;萼钟形,长约2毫米,脉纹5条,甚清晰,萼齿三角状披针形,稍不等长,比萼筒短;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与翼瓣近等长,龙骨瓣稍短或三者均近等长;雄蕊筒在花后常宿存包于果外;子房卵状披针形,胚珠(4)6(-8)粒,花柱长于子房。

荚果卵形,长3-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具宿存花柱,表面具凹凸不平的横向细网纹,棕黑色;有种子1-2粒。种子卵形,长2.5毫米,黄褐色,平滑。花期5-9月,果期6-10月。

分布情况

产东北、华南、西南各地。其余各省常见栽培。生于山坡、河岸、路旁、砂质草地及林缘。欧洲地中海东岸、中东、中亚、东亚均有分布。

种类起源与分布

草木犀在世界上广泛分布。

草木犀属约有20~25种,见于中国的主要有以下6种:

①白花草木犀(M.albus),二年生,20世纪60年代广泛栽培于北方各地;

②黄花草木犀(M.officinalis),二年生,原产欧洲,西藏、四川地区有野生;

③香草木犀(M.suaveoleus),又名野草木犀,多为一年生,原产四川等地,抗逆性强;

④细齿草木犀(M.dentatus),又名无味草木犀,一年生,原产地中海,饲用适口性好;

⑤印度草木犀(M.indica)。一年生或二年生,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用作稻田冬绿肥栽培;

⑥伏尔加草木犀(M.volgicus)。原产苏联,20世纪70年代引进中国试种。栽培的其他一年生白花草木犀和黄花草木犀,均系二年生的变种。

形态和特性

世界各地栽培面积最多的为二年生白花草木犀。其根系发达,越冬的主根成肉质,入土可达2米以上;侧根分布在耕层内,着生根瘤呈扇状;根系吸收磷酸盐能力强,有富集养分的作用。茎高1~3米,圆柱形中空,易分枝;三出羽状复叶,中间小叶具短柄,小叶椭圆形或矩圆形,边缘有细齿,托叶先端尖。

总状花序腋生,具长梗,着花30~60朵,白色。蜜腺发达。荚果倒卵形,无毛,每荚有种子1粒。种子肾形,黄褐色,种皮坚硬,千粒重1.9~2.5克,对土壤要求不严,pH6.5~8.5均能生长良好。耐旱,土壤含水量10~12%时,种子即可萌芽,在年降水量300~500毫米的地区生长良好。耐寒,出苗后能耐短暂的-4℃低温,越冬芽能耐-30℃的严寒。

耐盐,在含盐量0.3%的土壤上能正常生长。生长速度快,第1年冬前根系生长迅速,贮蓄养分较多,并在根颈处形成越冬芽;第2年丛生的越冬芽萌发抽枝后,植株生长加快,中国华北地区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的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日株高可伸长10厘米以上,夏季开花结果,植株木质化。不耐潮湿,在低洼易涝地区生长不良。

生长习性

草木犀在土地平坦,土层厚,又较湿润的地方生长旺盛,长期种植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肥力。抗干旱和寒冷的能力也较强。

栽培技术

草木犀硬子占50%左右,播种前要进行碾磨处理。

飞机播种时,通常做成丸衣种子(包一层泥土和肥料)。中国北方早春顶凌播种或冬前播种有利出苗;东北地区8月以后播种会降低越冬率;南方则春秋两季均能播种,一般以条播为主,行距30厘米左右。每公顷播种量(去荚壳种子)15~22千克;播深不超过2.5厘米。在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可大幅度提高鲜草产量。出苗后1个月内注意防治金龟子等虫害和杂草的为害。

第1年一般在重霜以后收割,这时养分转入根部。第2年在现蕾前收割,以利再生,留茬高度以10~15厘米为宜。春播草木犀当年每公顷可生产鲜草15~37.5吨

第2年开花前每顷可生产鲜草22.5~75.0吨。无限花序陆续开放,果实成熟不一,留种时一般待中下部荚果有65~70%由深黄色变暗绿色时即可收获,每公顷种子产量约370~1100千克。

利用

优良的家禽饲料和绿肥。由于草木犀抗逆性强,生长健壮,常可用作城市郊区空闲较干燥土地的绿化和土壤改良。鲜草含水分80%左右,氮0.48~0.66%,磷酸0.13~0.17%,氧化钾0.44~0.77%。

生长第1年的风干草,含水分7.37%,粗蛋白17.51%,粗脂肪3.17%,粗纤维30.5%,无氮浸出物34.55%,灰分7.05%,饲用时可制成干草粉或青贮、打浆。但牲畜开始时不喜进食,需逐渐适应。贮藏或调制时如有霉烂,植株内含香豆素就转变为双香豆素或出血素,牲畜食后会中毒,但香豆素含量因种而异,如二年生白花草木犀含香豆素的含量就高于细齿草木犀。

白花草木犀第1年在重霜后收割也有利于降低香豆素含量。直接在草木犀地放牧,牲畜摄食过多易发生臌胀病。草木犀根深,复盖度大,防风防土效果极好。草木犀还是改良草地、建立山地草场的良好资源。在低产地区与粮食作物轮种,可以大幅度提高全周期产量和经济收入;在复种指数高的地区可与中耕粮食、棉花、油料等作物间套种植,生产饲草或绿肥。又因花蜜多,还是很好的蜜源植物。秸杆可作燃料。由于草木犀具有多种用途和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特点,被誉为“宝贝草”。

药用价值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秋季采收。

性味:苦、凉、淡,无毒。

作用:清热解毒,杀虫利小便。治皮肤疤,丹风,赤白痢、淋病。

用量:3~5钱。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