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草

茵陈草

菊科蒿属植物
茵陈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及《抗肿瘤中草药》着载,茵陈以果穗精油含量较多,主要成分有B一旅烯、茵陈炔酮、茵陈原色酮、茵陈烯酮等,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湿热、退黄疽作用。长期饮用,保肝利胆,有直接阻碍肝胆系统肿瘤细胞增殖的功效。
    中文名: 拉丁学名:Artemisia dracunculus L. 别名:香艾、椒蒿、狭叶青蒿、龙蒿、艾蒿(Mugwort)、小龙(Little Dragon)、龙艾、龙蒿草、线叶蒿(Linear-leaved Wormwood)蛇蒿,菌陈蒿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超目: 目:菊目 亚目: 科:菊科 亚科: 族: 亚族: 属:蒿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茵陈草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茵陈草 别称:蛇蒿草/龙蒿草/他力干

属性及形状

属于菊科(Asteraceae ,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为多年生丛生型芳香草本植物,有两种茵陈草,法国茵陈草和俄罗斯茵陈草,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前者花小,黄色或绿白色,下垂,极少充分开放;俄罗斯茵陈草开花,花没有香味。

法国茵陈草比俄罗斯茵陈草更令人喜爱.。常见的茵陈草为法国茵陈草,英文名French Tarragon,又叫德国茵陈草,呈丛生状。地上茎直立,株高60-120厘米,开展度60厘米。植株无毛,茎略呈木质,多分枝,分枝近直立。叶呈线形,细长,光滑,绿色,长约5厘米,叶片无裂片,香味芬芳,有甘草和鲜罗勒似特殊草香,并带有茴香味,味甜。每年7月份收获,适宜在温暖、阳光充足处生长。

原产地及分布

原产欧洲。茵陈草在俄罗斯、格鲁吉亚、法国、荷兰、匈牙利及加利福尼亚人工栽培,其中法国栽培食用历史悠久,是法国的著名香料之一。茵陈草已被较普遍栽培。在中国分布于西北地区及蒙古,俄罗斯部分地区,生长于山地阳坡。

作用及使用方法

在法国,茵陈草被称为“草中之王”(King of Herbs),是许多经典法国菜的重要调料,甚至有“没有茵陈草,厨子不下厨”之说。

茵陈草嫩茎叶具有芳香甜味,且略带苦味,还有类似干草的风味,可以用作猪牛肉、鸡、韭菜、马铃薯、番茄、胡萝卜、洋葱、石刁柏、香菇、花椰菜、豆类及米饭等食品的调味品。

碎叶可加入清汤、馅料或炒蛋中,也可直接抹在烤鸡上,或混入鸡的填塞料中。新鲜叶还可用于制作醋、沙拉、鞳鞳酱(tartar sauce)等调料。因香气浓,不宜多放。

食用

食用茵陈草,可以起到刺激食欲的作用。

建议添加量

肉类用量:0.25g/kg

中药材

茵陈草性味苦、微寒,入脾、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湿热发黄,常与栀子、大黄的配伍同用,如茵陈蒿汤。

若小便不利者,又常与猪苓、茯苓等配伍。阴黄,寒湿遏郁,脾阳不振者,常常与白术干姜附子配伍。茵陈草有显著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

茵陈草还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又能降血压,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所以可以降低血脂。对一些流感病毒,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2.《名医别录》:“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痛,去伏瘕。”

3.《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茵陈含挥发油,油中有β-蒎烯、茵陈二炔烃,茵陈炔酮等多种成分。全草还含香豆素、黄酮、有机酸、呋喃类等成分。

2.药理作用:茵陈有显着利胆作用,并有解热、保肝、抗肿瘤和降压作用。其煎剂对人型结核菌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对ECHD11病毒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茵陈,煎汤内服或漱口,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着(中医杂志,1985,5:48)。用茵陈,煎汤代茶饮,治疗高脂血症,有良效。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