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战争

英布战争

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战争
Anglo-Boer War 英国同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建立的两个共和国-德兰斯瓦尔共和国和奥兰治共和国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又称南非战争、布尔战争或第二次布尔战争。英布战争是帝国主义时代到来的一个主要历史标志。在帝国主义时代里,各列强首先对已分割的殖民地要求重新分割,继之以战争手段,进行疯狂的争夺。[1]
  • 名称:英布战争、布尔战争、南非战争或第二次布尔战争
  • 地点:南非
  • 参战方:大英帝国、奥兰治自由邦等
  • 结果:英国获胜
  • 参战方兵力:
  • 伤亡情况:英军损失6000-7000人( 其中14000人病死 )布尔人方面损失22092人(其中5774人阵亡)平民伤亡: 27927
  • 主要指挥官:雷德弗斯·布勒爵士、 基奇纳勋爵、罗伯茨勋爵
  • 时间:1899年10月11日 – 1902年5月31日

战争背景

1867年,一个小孩在奥兰治河畔玩耍时偶然捡到一块晶莹的“石子”。当布尔农场主(荷兰人的后裔)来访时得知了这个“石子”,便将它带回欧洲鉴定,证实这块“石子”就是真钻石。据说这是在南非发现的第一颗金刚石。这一消息传出后,轰动了整个世界,西方人纷纷来南非“探宝”。1869年又发现一颗当时价值达62.5万法郎的大钻石,更使欧洲人确信南非具有丰富宝藏,引起了空前的寻找金刚石狂潮。

1884年和1886年,在德兰斯瓦尔境内又发现了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的金矿,在欧洲又掀起了“黄金潮”,淘金者和找钻石者纷纷拥入南非。“水手们离开了军队、商人们关上了店铺、职员们走出了办公室、农场主抛弃了土地和牲口,他们全都如饥似渴地奔向奥兰治河和瓦尔河两岸”。

在短短几年内,南非的淘金者之中,数英国人最多,已超过了当地的布尔人(荷兰人的后裔),英、布人数比例为7∶3。英国人掌握了大部分采矿权,组织了数个大公司,其中最大的是英国塞西尔·罗得斯的三个大公司他仅在1890年就从钻石和金矿矿中攫得500万美元的利润。

英国在开普的殖民当局为垄断金刚石产区,兼并了大片南非土地:1871年吞并金刚石产区西格利加兰;1877年吞并布尔人的娜塔莉亚共和国(NataliaRepublic),;1877—1878年并吞全部卡弗拉里亚和西北部的瓦尔弗士湾。为了阻止布尔人向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英国又于1878年准备夺取祖鲁兰,消灭祖鲁人的国家。1887年,英国吞并了祖鲁兰。祖鲁人失败后,英国和布尔人的冲突不可避免。

1880年,英国吞并了德兰斯瓦尔地区,但在迈朱拜山(MAJNBAHILL)一战战败后(1881),英国不得不退出德兰士瓦地区。此后不久,德兰斯瓦尔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金矿,随之而来的英国淘金者从开普和纳塔尔地区来到该地区,数以千计的英国人开始在这一地区定居并请求拥有选举权和平等付税——但没有成功。其结果使这一地区的局势变得十分紧张。

90年代初,英南非公司领地扩张到刚果边境,英非洲湖区公司侵占了尼亚萨兰,这样就使英国在南非的殖民地联成一气。英南非殖民地总理罗兹叫嚣,英国人要征服全世界,在非洲实现所谓“开普—开罗”计划,即试图把英属的南北非洲联成一体。到90年代中,在罗兹的“开普—开罗”帝国主义计划面前,唯一的障碍是布尔人的两个共和国——德兰斯瓦尔和奥兰治。

罗兹一面组织约翰内斯堡的外国移民从内部颠复德兰斯瓦尔共和国总统克鲁格的统治,一面从外部准备武装袭击。1895年12月—1896年1月,罗兹派党羽从西部向德兰斯瓦尔共和国进行偷袭,被克鲁格彻底粉碎。布尔人为维护其利益,靠拢德国,对抗英国。英布矛盾日益尖锐,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正在酝酿之中。

1899年秋,英国开始在两个布尔族共和国边境附近集结军队。为防止英国入侵,布尔人于1899年10月11日对英宣战,并展开军事行动。联军由懦贝尔将军指挥。

布尔军队士气高昂,纪律严明。到战争开始时,英军约有3万人,它采用募兵制补充兵员,武器陈旧,训练很差,纪律松弛,因此在战争初期多次被布尔军队打败。1899年10月,布尔军队攻克了纽卡斯尔和格论科两个城市,包围了莱迪史密斯、马弗京和金伯利。

布尔军队在进攻时采用了散开队形,射击准确,善于利用地形构筑野战工事。而英国军队则采用密集队形,作战时既不会实施机动,也不进行伪装,以致伤亡惨重。但是,布尔军队由于围攻城堡而占用了基本兵力,大大削弱了进攻能力,使英军得以聚集兵力。

至1900年1月底,英军已拥有20余万人。2月,罗伯茨将军率领英军转入进攻,解除了布尔军队对几个城市的包围,并于3月占领奥仑治共和国首都布隆方丹,5月31日又占领德兰斯瓦尔首都比勒陀利亚。从此,这两个共和国均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但战争并未就此结束。

同年10月,包达和狄维难特率领的人数约2万的布尔军队,化成小股“突击队”,展开了顽强的游击战争。然而,布尔军队所作的努力,由于他们本身也是以殖民者的态度对待当地黑人而受到削弱。

因此,他们的反英斗争没有取得土著居民的同情和支持。英军指挥部为了摧毁游击队的抵抗,将军队扩充到25万人,采取了“焦土”战术,广泛建立了筑垒发射点(碉堡)配系。1902年5月31日,布尔人被迫签订和约,承认德兰斯瓦尔、奥仑治两个共和国并入英国。

1910年,德兰斯瓦尔、奥仑治和海角、纳塔尔合并为南非联邦,成为不列颠的自治领地。

双方力量对比

布尔军队采用民兵制补充兵员,凡年满16至60岁的男子均需携带马匹、步枪、备用子弹和粮食到弹和粮食到集合

地点报到,经济困难的,由公家发给武器装备。两个布尔族共和国建立了一支人数为4万至4.5万的联军,装备有

德式步枪(主要是毛瑟枪)、40挺机枪和80门速射炮。布尔军队士气高昂、纪律严明。

英军初期约有2-3万人,它采用募兵制补充兵员,武器陈旧,训练很差,纪律松弛。战争爆发后,援军从本土和各殖

地源源不断开到,总兵力最高达到了25万人。

战争爆发

德兰士瓦拒绝给英国移民(外籍人)以选举权。1899年秋,英国开始在布尔人共和国边境附近集结军队。为防止英

军入侵,布尔人于1899年10月11日对英宣战,并展开军事行动。

战争进程

1899年10月11日战争爆发。英国先后动员了44万军队,布尔人有8.8万人参战,战争进程分3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1899年10月~1900年1月)。

战争初期,布尔军采取攻势,多次打败英军。布尔军在进攻时采用散开队形,射击准确,善于利用地形构筑野战工事。英军则采用密集队形,作战时既不实施机动,也不进行伪装,以致伤亡惨重。1899年10月,布尔军队攻克纽卡斯尔和格伦科两城,并包围了莱迪史密斯、马弗京和金伯利。

12月,在科伦索、斯托姆贝赫和马格斯方丹3条战线上,布尔军击退了英军解围部队的进攻,英军损失惨重。但到年底,布尔军将主要兵力用于围攻城堡,分散了兵力,这就大大削弱了进攻能力,而使布尔军进攻失去了势头,致使主力未能直捣东部沿海和德班港并切断英军的增援。

②第二阶段(1900年2月~1900年9月)。连遭挫折的英军更换主帅,维多利亚女王派出两名经验丰富的殖民地统帅负责远征部队:罗伯茨勋爵为指挥官,基钦纳勋爵任参谋长。同时6万增援部队赶到,集结于开普敦、伊丽莎白和东伦敦,从而使总兵力增至18万人,分东、北两路突入布尔人心脏地区,2月,罗伯茨将军率领英军转入进攻,解除了布尔军对几个城市的包围,2月28日,巴特勒将军率领2.6万名士兵攻破了莱迪史密斯。3月31日,弗伦奇勋爵会合由布隆方丹撤回的骑兵队,率领4万人的部队,攻占了金伯利。

随后,英军先后占领了奥兰治共和国和德兰斯瓦尔共和国,布隆方丹、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等城市先后陷落。9月,德兰斯瓦尔共和国总统克鲁格流亡欧洲。英国宣布吞并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

③第三阶段(1900年9月~1902年5月)。

布尔军退出城市后,博塔和德韦特率领的总兵力为2万人的布尔军队,分为若干个小队,即所谓“突击队”,展开了顽强的游击战,切断铁路交通,掠取英军给养,歼灭小股英军,骚扰市郊,甚至远袭开普中心区。英军为了应付到处袭击的布尔人游击队,疲于奔命,伤亡重大。

然而,布尔军所作的这种努力,却因他们本身也是以殖民者的态度对待当地黑人而被削弱。因此,他们的反英斗争没有取得土著居民的同情和支持。英军指挥部为了挫败游击队的抵抗,将军队扩编到25万人,实行“焦土”战术,广泛建立了筑垒发射点(碉堡)配系。罗伯茨勋爵开始烧毁农场及建筑物,毁掉庄稼。但1901年初,他被召回伦敦,基钦纳勋爵接任部队指挥官。他急于结束战争,因为他不想失去印度最高指挥官的职位,最后,基钦纳建立了很多集中营,使被关押在那里的数以千计的妇女和儿童死于流行病。

他还下令对被捕者都处以死刑。虽然战争初期布尔人与英国人曾郑重承诺,不将本土人卷入冲突,但基钦纳仍然招募了1万名非洲本土人,这样做的后果导致手持武器的本土人在被捕后,遭到布尔人的枪杀。而基钦纳俘虏布尔人时,要求这些人为死去的本土人承担罪责,以作为对布尔人的报复。

因此,屠杀行动连续不断地发生,大量平民成为受害者,军事损失难以估计。大英帝国的残酷压迫行径遭到了来自整个文明世界的谴责。但只要维多利亚女王在位,基钦纳勋爵便会对南非毫不留情。直到1901年1月22日,享年82岁的女王逝世,她的儿子爱德华七世继位后,才减少了对布尔人的镇压。

此时,英国在南非的驻军已达25万人,他们在同3万名反抗者作战。最终,布尔人同英国妥协,1902年2月开始和平谈判,商定合约,这一合约要求,战败方若想保留自己的荷兰语言和生活传统,就要承认自己为英国的臣民。1902年5月31日,布尔人被迫在比勒陀利亚签订和约,承认将德兰斯瓦尔、奥兰治两个共和国并入英国。

战争影响

政治经济方面

列宁曾经说,英布战争是帝国主义时代到来的一个主要历史标志。在帝国主义时代里,各列强首先对已分割的殖民地要求重新分割,继之以战争手段,进行疯狂的争夺。在他们获得了预定殖民目标之后,便是各种手段相结合,对殖民地进行残酷地搜刮和盘剥,攫取一切可以获得的利益。

南非的大量黄金和钻石,便成了英国的囊中之物。除此之外,西方列强由于长期对南非实行政治、经济控制,实行不等价的货物贸易,使得南非长期蒙受着经济损失,从而使得南非人民长期处于贫困线上,忍受着非人的灾难。

英国等列强对南非的殖民统治,除经济掠夺外,还实行种族歧视政策。英布战争之后,由于布尔人的不断反抗,使得英殖民者在南非的地位仍不巩固,因而不得不和布尔人修好,狡猾地允许布尔人自治。1910年,德兰斯瓦尔、奥兰治和开普、纳塔尔合并为南非联邦,成为不列颠的自治领地。

这是一个白人地主、资本家压迫南非人民的联合统治,南非联邦从此成为种族歧视最厉害的国家。这强加在南非黑人头上的灾难,在当时来说,仅仅还只是序幕,更大的磨难还在后面等待着他们。近100年来,南非人民前仆后继,为消除种族歧视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军事方面

英布战争使军事学术尤其是战术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无烟火药、弹仓式步枪、机枪、速射火炮的运用,火力密度的增大,均要求摒弃密集的战斗队形。步兵开始采用各种形式的机动,成散兵线实施进攻。防御战斗中,组织火力配系,构筑野战工事,实施近迫作战和进行伪装已开始起重要作用。

布尔人仅以8万人同英军先后投入44.8万余人作战,得益于游击战。这些都引起了西欧国家的广泛注意,也使英国认识到对武装力量进行彻底改革的必要。

英布战争催生了迷彩服的发明和普及。

迷彩服是一种利用颜色色块使士兵形体融汇于背景色的伪装性军服。古代的军服往往选用比较醒目的颜色,这可使军容鲜明,容易识别,而且使用红色的较多。这可以掩盖血迹,以减少本方士兵因此而发生的恐慌。最早使用的伪装性颜色军服的是英国军队。1864年12月,英军大尉哈里·巴纳特·拉姆斯汀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区组织非正规军“英国陆军侦察队”。

在制做侦察队军服时,拉姆斯汀针对当地黄土地裸露多,风沙大的特点,为了侦察时便于伪装,选定了土黄色军服。在后来的作战行动中,这种军服起到了较好的伪装效果。1899年,英军入侵南非,与当地的荷兰人后裔布“布尔人”进行持续3年的“英布战争”。布尔人兵力少,英军人多,双方兵力对比约为1:5。但布尔人发现,英军穿红色军服,在南非的森林和热带草原的绿色中格外醒目,极易暴露。布尔人从中受到启发,立即将自己的服装和枪炮改为草绿色,便于在密草丛林中隐藏。

布尔人常常神不知鬼不靠近英军,突然发动袭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而英军想打却难以发现目标。这场战争虽然最终是英军取得了胜利,但英军伤亡达9万多人远远超过了布尔人军队的伤亡人数。这场战争使欧洲各国认识到在现代战场上人员伪装的重要性,纷纷装鲜艳的军服颜色改为绿色或黄色,以达到隐蔽的目的。

英布战争改变战争伦理

在18世纪的欧洲及北美的战争中,绅士风度被发扬到了极致,作战的双方既可以你死我活地搏杀,也可以心平气和地侃侃而谈。凡是看过有关那个时代战争电影的想来都会发现两军交战,总有军乐队相伴左右。作为现代人似乎很难理解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怎么还要找一帮人来吹拉弹唱?在那个时候,几乎各个欧洲国家的部队几乎全部配备军乐队,基本上的编制是每个连队配属3名鼓手或是笛手。

实际上,作为军乐队的首要任务是替指挥官传递作战信号和指示。当时的作战,可没有什么“无线电”之类的好东西,对士兵在战场进行大范围的命令十分困难。相较而言,依靠鼓手们来敲出作战信号就变得十分方便可行了。换言之,不同的军乐也就象征着不同作战命令。

再说,18世纪的战斗所采取的最常见队型既所谓“线形战术”,这有利于发挥大规模排枪齐射的威力,但同时也要求是并行军时的步调一致划一,如此乐手就可以让士兵们根据他们乐曲的节奏来掌握自己的步伐,维持战线的队形。是作战双方都不应主动地向对方的军乐手攻击,凡是主动对军乐手袭击的一方往往会被舆论斥为“卑鄙的小人”。但经过布尔战争,各国的军队战术进一步现代化,使之其更使之适应热兵器时代,这种战争礼仪就不那么讲究了。

对英国的影响

在英布战争之后,英国将南部非洲的殖民地连成一片,控制了通向非洲腹地大湖区的走廊。好望角地区以广袤的南非内地为依托,成为英属海外帝国最重要的前哨基地之一。经济方面,随着世界上最大的兰德金矿被英国把持,英国得以控制全球经济命脉。来自南非的黄金使得伦敦迅速成为全球金融业和黄金交易的中心。

但是,第二次英布战争也标志着英国的海外扩张史的终结。英国政治家发觉由于近代化战争代价高昂,同时保卫大英帝国海外领地和英国本土的做法,在经济上和战略上都是不可行的。因此英国不应当再保持孤立政策。布尔战争结束之后,英国便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将部分海外势力范围转托给加、澳、新等白人自治领,英国本身的战略重点则转回欧洲。

对南非荷兰人的影响

随着独立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国家灭亡,南非布尔人全部沦为英国的臣民。经过这次战争,布尔人之间的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居住在南非四个殖民地的布尔人已有60万人,远远超过英裔白人的数量。他们具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语言,英布战争大大促进其民族认同的心理状态的形成,经历了长期演化和认同过程之后终于形成为一个民族,即阿非利卡人。

尽管英国成立了南非联邦,并给予南非荷兰人以平等的政治地位,但是第二次英布战争造成的民族隔阂是影响深远的。虽然一部分上层南非荷兰人如博塔、史末资致力于同英国人的和解,以及两个白人民族之间对黑人和有色人种的合作统治,可是大多数中下阶层的南非荷兰人对集中营记忆犹新,不少人的亲属死在那里,因此对英国人始终怀有深刻的敌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部分南非荷兰人发动了亲德反英的武装暴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南非荷兰人组成了一个极端仇英的政治组织,取名为奥瑟瓦·布兰德威格(OssewaBrandwag),反对南非同英国结盟。二战结束以后,南非和英国关系愈发冷淡。1961年5月31日,南非联邦政府宣布不再臣服于英国女王,退出英联邦,建立了现代的南非共和国。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