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汉语汉字
苗(读作miáo)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3]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庄稼以及一般植物的幼株。引申特指某些蔬菜的嫩茎或嫩叶。后又从植物扩展到动物,表示某些用于饲养的初生的动物。
  • 中文名:苗
  • 拼音:miáo
  • 部首:艹
  • 五笔:alf(86版)
  • 仓颉:tw
  • 郑码:eki
  • 笔顺:12225121
  • 字级:一级字(编号1005)
  • 平水韵:平声二萧
  • 笔画:8
  • 结构:上下结构

字源演变

“苗”字是会意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图1),《说文》小篆文字(图2)其上部分像两棵草的形状,下方是“田”的篆体文字。而到了汉代时期(图3),上方像是一列的草,下方的“田”字与篆体文字相比,汉代文字明显的不太规则。汉代时期到楷书,不规则的“田”字演变的方方正正了。楷书以后,没有很大的变化,直至发展到了现代汉语。

“苗”字由“艹”字“田”字组成。用生长在田地里的草会禾苗之意,本义是庄稼以及一般植物的幼株。因“苗”是各种草初生的阶段,所以引申特指某些蔬菜的嫩茎或嫩叶。后因由母体作为“田”生产出来供养繁殖用的动物幼体,所以“苗”字从植物范围扩展到了动物范围,表示某些用于饲养的初生的动物。

现代释义

基本解释

苗miáo(ㄇ一ㄠˊ)

⒈初生的植物或没有秀穗的庄稼:禾苗。麦苗。树苗。幼苗。苗子(亦喻继承某种事业的接班人)。苗而不秀(只长苗而不秀穗,喻本身条件虽好,但没有成就)。

⒉形状像苗的:火苗儿。

⒊某些初生的饲养的动物:鱼苗。

⒋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疫苗。卡介苗。

⒌子孙后代:苗裔。

⒍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四川、湖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苗族。苗绣。

⒎姓。

详细解释

苗miáo

〈名〉

(1)(会意。从田,从艸。田里生长的形状象草的东西。本义:禾苗,未吐穗的庄稼)

(2)同本义;泛指初生的植物[seedling so fcereal crops]

苗,草生于田者。——《说文》

无食我苗。——《诗·魏风·硕鼠》。传:“嘉谷也。”

无苗。——《公羊传·庄公七年》。注:“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孟子》

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韩非子·内储说上》

八月苗未枯。——宋·沈括《梦溪笔谈》

无苗时采。

有苗时采。

(3)又如:补苗;间苗;秧苗;麦苗;豆苗;壮苗(健壮的幼苗)

(4)指禾谷之实[seed]。如:苗米(漕运上缴的官粮)

(5)初生的动物[the youn go fsomeanimals]。如:鱼苗;猪苗

(6)子孙后代[descendant]

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先出自箕子苗。——《李翊碑》

(7)又如:苗末(后代子孙);苗胄(后代的子孙);苗胤(子孙相承续。亦指后代子孙);苗嗣(后嗣,后代);苗绪(后代子孙)

(8)事物的开端;事物的预兆[beginning]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

(9)又如:苗脉(比喻事物的根源);苗头(端绪;预兆;因由)

(10)露头,岩层露出地表的部分[out crops]。如:矿苗;苗脉(指矿苗和矿脉)

(11)我国古代部族名[Miaotribe]。也称“三苗”,“有苗”。如:苗民(指古代三苗部族之民;也指古三苗部族)

(12)我国少数民族名。相传为古代三苗部族之后[Miaonation ality]。如:苗子(指苗族。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等地);苗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半数以上在贵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广西、广东等地)

(13)火的灼热发光的气化部分[flame]。如:火苗

(14)含有天花病毒的物质或制剂或减毒结核杆菌剂[vaccine]。如:牛痘苗;卡介苗

(15)姓

词性变化

苗miáo

〈动〉

(1)庄稼出苗[sprout;germinate]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论语·子罕》

(2)夏天的狩猎[hunt in the summer]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诗·小雅·车攻》

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左传·隐公五年》

(3)又如:苗田(指夏季的狩猎);苗狩(夏猎与冬猎)

常用词组

苗床、苗而不秀、苗木、苗圃、苗期、苗情、苗条、苗条淑女、苗头、苗细、苗裔、苗子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苗【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唐韻》武儦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切,音描。《說文》草生于田者,榖曰苗。凡草初生亦曰苗。《詩·王風》彼黍離離,彼稷之苗。《魏風》碩䑕碩䑕,無食我苗。《註》嘉穀也。

又《爾雅·釋天》夏獵曰苗。《註》爲苗除害也。《詩·小雅》之子于苗,徒囂囂。

又《書·舜典》三苗于三危。《史記·夏本紀註》《神異經》: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爲人饕餮,淫無理,名曰苗民。

又《博雅》衆也。《後漢·鄧皇后紀》損膳解驂,以贍黎苗。

又胤也。《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後漢·恂傳》功臣苗緒。

又地名。《左傳·襄二十六年》晉人與之苗。《註》苗,晉地。

又山名。《淮南子·修務訓》苗山之鋌。《註》苗山,利金所出也。

又姓。《晉語》苗棼皇,晉大夫。

又《韻補》眉彪切,音繆。《韓愈·楚國夫人墓銘》高陵相漢,義以家酬。遷于南陽,始自郞苗。

说文解字

苗【卷一】【艸部】

艸生於田者。从艸从田。武鑣切〖注〗,古文。

说文解字注

(苗)艸生於田者。从艸田。武鑣切。二部。按苗之故訓禾也。禾者、今之小米。詩。誕降嘉穀。維秬維秠。維虋維芑。爾雅、毛傳、說文皆曰虋、赤苗。芑、白苗。魏風。無食我苗。毛曰。苗、嘉榖也。此本生民詩。首章言黍。二章言麥。三章則言禾。春秋經莊七年。秋、大水。無麥苗。卄八年。冬、大無麥禾。麥苗卽麥禾。秋言苗。冬言禾。何休曰。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倉頡篇曰。

苗者、禾之未秀者也。孔子曰。惡莠恐其亂苗。魏文矦曰。幽莠似禾。明禾與苗同物。苗本禾未秀之名。因以爲凡艸木初生之名。詩言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實、是也。說文立文當以苗字次虋字之前。云禾也。嘉榖也。則虋爲赤苗。籒文芑爲白苗。言之有序。艸生於田。皮傅字形爲說而已。○古或假苗爲茅。如士相見禮古文艸茅作艸苗。洛陽伽藍記所云魏時苗茨之碑、實卽茅茨。取堯舜茅茨不翦也。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m

i̯oɡ

王力系统

m

ǐau

董同龢系统

m

jɔ̆ɡ

周法高系统

m

iaw

李方桂系统

m

jagw

两汉

西汉

东汉

jau

ja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萧宵

jɑu

北魏后期北齐

萧宵肴

jɑu

齐梁陈北周隋

萧宵

jɑ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m

i̯ɛu

拟音/王力系统

m

ǐɛu

拟音/董同龢系统

m

jæ̆u

拟音/周法高系统

m

iau

拟音/李方桂系统

m

jäu

拟音/陈新雄系统

m

ǐɛu 

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武瀌切

mjæ̆u

平声

开口呼

三等

武瀌切

mrew

集韵

平声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眉镳切

miæu

韵略

平声

眉镳切

增韵

平声

眉镳切

中原音韵

阳平声

萧豪

开口呼

mau

中州音韵

平声

萧豪

迷标切

洪武正韵

平声

次浊

眉镳切

mieu

平声

十二萧

眉镳

分韵撮要

阳平声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