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栗鼠属

花栗鼠属

啮齿动物
花栗鼠属(Tamias):共有25种啮齿动物。该属物种的个头却要比松鼠小得多。它们的体重大约都在100克,寿命平均为5-10年,属于昼行性动物。成鼠体长110-150毫米,尾长接近体长,背部毛呈浅黄色或橘红色,有5条黑褐色纵纹,故有“五道眉”之称,是与其他松鼠区别的显著特征。纵纹自眉背部延伸至臀部。体侧毛为橙黄色,腹毛污白色,毛基灰色。栖息于林区及林缘灌丛和多低山丘陵的农区,多在树木和灌丛的根际挖洞,或利用梯田埂和天然石缝间穴居。多白天活动,晨昏最活跃,常在地面及倒木上奔跑,亦善爬树,行动敏捷,不时发出刺耳的叫声。以各种坚果、种子、浆果、花、嫩叶为食,亦吃少量成、幼昆虫。有贮存食物习性。冬眠。早春开始繁殖,孕期约1个月,每年生育1-2窝,每胎产4-6仔,最多10仔。大都分布在北美洲。仅有西伯利亚花栗鼠分布于欧洲东北部和亚洲北部林区,向南可分布到中国东北、华北、陕西和甘肃南部及四川北部山地。
  • 中文名:花栗鼠属
  • 拉丁学名:Tamias
  • 别名:花鼠属
  • 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哺乳纲
  • 亚纲:真兽亚纲
  • 目:啮齿目
  • 亚目:啮齿亚目
  • 科:松鼠科
  • 亚科:地松鼠亚科
  • 族:地松鼠族
  • 属:花栗鼠属
  • 亚属:
  • 种:25种
  • 亚种:
  • 分布区域:
  • 命名者及年代:Illiger,1811
  • 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花栗鼠属共有25种啮齿动物,包括加州花栗鼠、西伯利亚花栗鼠和东部花栗鼠等。体长11-15厘米;尾长12厘米左右。有颊囊,耳壳显著、无簇毛。尾毛蓬松,尾端毛较长。前足掌裸,具掌垫2,指垫3;后足掌被毛,无掌垫,具指垫4。雌鼠乳头4对,胸部2对,鼠鼷部2对。头部至背部毛呈黑黄褐色。具5条黑褐色和灰白、黄白色相间的条纹(所以也称“五道眉”)。正中一条为黑色,自头顶部后延伸至尾基部。外两条为黑褐色,最外两条为白色,均起于肩部,终于臀部。尾毛上部为黑褐色,下部为橙黄色,耳壳为黑褐色,边为白色。

该属动物与近种地松鼠的区别在于头上有条纹。它们的体色通常具黑、白、橙色。

花栗鼠有颊囊,使它们能够携带食物并储存在自己的洞穴中。大多数独立挖洞,而不是像松鼠群体。只有在交配季节中可以看到它们成对出现。

栖息环境

生境较广泛,平原、丘陵、山地的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灌木丛较密的地区都有。一般栖息于林区及林缘灌丛和多低山丘陵的农区,多在树木和灌丛的根际挖洞,或利用梯田埂和天然石缝间穴居。

生活习性

主要在白天活动,晨昏之际最活跃,在地面时间多,在树上活动少。善爬树,行动敏捷好奇,陡坡、峭壁、树干都能攀登,不时发出刺耳叫声。半冬眠性,早春、晚秋也有少量活动。全年以7月中旬数量最多,与幼鼠出窝参与活动有关。

多数在地下掘洞栖息,也营巢于树洞甚至侵占人工招引益鸟的巢箱。其洞可分为春夏洞与越冬洞两类:春夏季洞穴无贮粮室(或去冬的贮粮室被堵塞),巢室较浅,有些距地面最短的垂直距离约10厘米,也有30-50厘米的,洞道长短不一,长者可达二、三米,有1-8个洞口,洞口小于50×50毫米,在此洞养育仔兽。越冬洞通常有一贮粮室,洞道较深,距地面的垂直距离约为90厘米或更深。常见到洞口有掩蔽物,附近有空心倒木、岩隙、松树洞或土洞做为临时的隐蔽场所。

食性杂,对豆类、麦类、谷类及瓜果等都食害。春季侵入农田挖食播种的作物种籽,秋季利用颊囊盗运大量粮食,一个仓库存粮可达5-10千克,食物储存占用面积达30平方米。它还爬到树上偷吃核桃、杏、苹果、梨等。由于对食物贮存地记忆不强,一定程度起了“播种”的作用。

是一属恒温的哺乳动物,当冬天即将来临之时,会大量进食而积贮脂肪,为冬眠作准备。一到冬天即停止进食,体温降至1℃而进入冬眠,此时其脉搏每分钟一次,维持着最低的代谢循环,以防止冻僵。一到翌年四月春回大地时便突然苏醒,在不到两小时内,体温从1℃回升到37℃,并开始摄食,直到10月底又重新进入冬眠。

分布范围

其中西伯利亚花栗鼠(金花鼠)生活在亚洲东北部,东部花栗鼠生活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东部,其余的品种均生活在北美洲的西部。

繁殖方式

繁殖季节到了,雄鼠们正在寻找伴侣。西伯利亚花栗鼠并没有严格的领地范围,它们常常走进邻居的地盘,每只西伯利亚花栗鼠都会多次冒犯邻居,这就导致了在林中的高速追逐。交配完成后,雌鼠把雄鼠赶开。一个月过后,雌鼠便会在地下生出幼鼠来。每年繁殖1-2次,每胎生仔4-5只。生长三个月可性成熟,怀孕、哺乳期均为一个月。

该属物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高山花栗鼠

Tamias alpinus

Alpine Chipmunk

黄松花栗鼠

Tamias amoenus

Yellow-pine Chipmunk

布勒花栗鼠

Tamias bulleri

Buller's Chipmunk

灰足花栗鼠

Tamias canipes

Gray-footed Chipmunk

灰领花栗鼠

Tamias cinereicollis

Gray-collared Chipmunk

克里夫花栗鼠

Tamias dorsalis

Cliff Chipmunk

杜兰戈花栗鼠

Tamias durangae

Durango Chipmunk

梅里亚姆花栗鼠(墨氏金花鼠)

Tamias merriami

Merriam's Chipmunk

新墨西哥州小花栗鼠

Tamias minimus

New Mexico Least Chipmunk

加州花栗鼠

Tamias obscurus

California Chipmunk

黄颊花栗鼠

Tamias ochrogenys

Yellow-cheeked Chipmunk

帕尔默花栗鼠

Tamias palmeri

Palmer's Chipmunk

帕纳明特花栗鼠

Tamias panamintinus

Panamint Chipmunk

长耳花栗鼠

Tamias quadrimaculatus

Long-eared Chipmunk

风琴山花栗鼠

Tamias quadrivittatus

Organ Mountains Chipmunk

红尾花栗鼠

Tamias ruficaudus

Red-tailed Chipmunk

霍皮花栗鼠

Tamias rufus

Hopi Chipmunk

艾伦花栗鼠

Tamias senex

Allen's Chipmunk

西伯利亚花栗鼠(花鼠、金花鼠)

Tamias sibiricus

Siberian Chipmunk

锡斯基尤花栗鼠

Tamias siskiyou

Siskiyou Chipmunk

索诺玛花栗鼠

Tamias sonomae

Sonoma Chipmunk

黑松花栗鼠

Tamias speciosus

Lodgepole Chipmunk

东部花栗鼠

Tamias striatus

Eastern Chipmunk

汤森花栗鼠

Tamias townsendii

Townsend's Chipmunk

暗色花栗鼠

Tamias umbrinus

Hidden Forest Chipmunk

种群现状

该属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