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

汉语汉字
芮(拼音:ruì)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最早见于秦代篆文,本义为草初生柔细的样子,引申指柔软,又引申指小的样子,读ruì。[1]
  • 中文名:芮
  • 拼音:ruì
  • 部首:艹
  • 五笔:AMWU
  • 仓颉:TOB
  • 郑码:ELOD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艸(艹),内声。内也兼表在内之意。篆文解释为刚刚出生的草。隶变后楷书写作芮。

本义是指草初生柔细的样子。《说文》:“芮,芮芮,艸生貌。”段玉裁注:“芮芮与茙茂双声,柔细之状。”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夜缆巴陵洲,丛芮才可傍。”

由草初生柔细之义引申,“芮”又可表示柔软。《吕氏春秋·必己》:“不食谷食,不衣芮温。”陈奇猷校释:“'不衣芮温',谓不衣细软温暖之衣。”

草初生小巧纤细,故“芮”字又可引申为小的样子。《文选·潘岳〈西征赋〉》:“营宇寺署,肆廛管库,蕞芮于於城隅者,百不处一。”   

详细释义

读音

语法属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ruì

形容词

草初生柔细的样子。

the grass is just born, soft and thin

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夜缆巴陵洲,丛芮才可傍。”

丛芮

柔软。

soft

《吕氏春秋·必己》:“不食谷实,不衣芮温。”

芮温

小的样子。

small appearance

《文选·潘岳〈西征赋〉》:“营宇寺署,肆廛管库,蕞芮于於城隅者,百不处一。”

蕞芮

名词

星座名。

constellation name

《晋书·天文志中》:“张衡曰:‘老子四星及周伯、王蓬絮、芮各一,错乎五纬之间。’”

《宋史·志·卷五》:“其王蓬芮、玄保、昭明、昏昌、旬始、司危、菟昌、地维臧光之类,亦皆为瑞星。”

王蓬芮

古国名。周初姬姓诸侯国之一,故地在陕西省大荔县朝邑城。

ancient country name

《诗·大雅·绵》:“虞芮质厥成。”

《史记·周本纪》:“于於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祗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

晋·葛洪《抱朴子·用刑》:“但当先令而后诛,得情而勿喜,使伯氏无怨于於失邑,虞芮知耻而无讼耳。”

明·李东阳《若虚诗来欲平马讼五叠韵答若虚并柬文敬佩之》:“欲令虞芮成礼让,不遣秦越相讥诃。”

虞芮

通“汭”。水涯,离水很近的地方;水曲岸凹入处。

shuiya

《诗·大雅·公刘》:“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上言夹向涧,此芮鞫为水之内外,故知就涧水之内外布居。”

芮鞫

用作“芮芮”,指古族名,即柔然,北朝译为蠕蠕,南朝译为芮芮。本是东胡族的支属,五世纪时组成部落联盟,与北魏、南朝各政权有经济文化联系,西魏废帝元年并入突厥。

ancient clan name

《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芮芮亦遣间使远输诚款,誓为掎角。”

《北史·列传·卷八十六》:“后魏太武以其无知,状类于於虫,故改其号曰蠕蠕。宋齐谓之芮芮,隋史亦曰芮芮。”

《宋书·本纪·卷八》:“戊子,芮芮国遣使献方物。”

芮芮

结在盾上的丝带。

a ribbon tied to a shield

《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革抉簠芮,无不毕具。”

簠芮

(Ruì)姓氏用字。参看“芮姓”。

《元史·孝友传一·张闰》:“又有芜湖芮世通,十世同居。”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芮,芮芮①,草生皃。从草内声。读若汭。而锐切(ruì)。  

【译文】芮,芮芮,草初生时的样子。从草,内声。音读象“汭”字。

【注释】①桂馥《义证》:“谓草初生芮芮然小也。”本书“兰,草之小者,读若芮。”可证桂说。  

说文解字注

芮芮,叠字。

草生皃。芮芮与茙茙双声。柔细之状。

从草。内声。读若汭。而锐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唐韵》而锐切,音汭。

《说文》芮芮,草生貌。

又《本草注》石龙芮,生于石上,其叶芮芮短小,故名。《潘岳:西征赋》蕞芮于城隅者,又百不处一。《注》芮,小貌。

又国名。《诗:大雅》虞芮质厥成。《史记:周本纪注》《晋太康地理志》:虞西北四十里有芮城,芮城西二十里古芮国也。

又水涯。《诗:大雅》芮鞫之即。《笺》芮之言内也。水之内曰隩,水之外曰鞫。

又《史记:苏秦传》革抉瞂芮,无不毕具。《索隐注》芮谓系楯之后绶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司徒芮伯之后,齐景公妾曰芮姬。

又《集韵》如劣切,音爇。《通鉴》宋元嘉二十七年,芮芮遣使远输诚款。《胡三省注》芮芮即蠕蠕。魏呼柔然为蠕蠕,南人语转为芮芮。沉沈约《宋书》、李延寿《南史》皆以蠕蠕为芮芮,从南人语音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ȵ

i̯wad

王力系统

ȵ

ǐwat

董同龢系统

叶/祭

ȵ

juab/juæd

周法高系统

n

jiwar

李方桂系统

n

jabh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ȵʑ

i̯wɛi

拟音/王力系统

ɽ

ǐwɛi

拟音/董同龢系统

ȵ

juæi

拟音/周法高系统

ȵ

iuæi

拟音/李方桂系统

ńź

jwäi

拟音/陈新雄系统

ǐuɛi

韵书集成

字形

韵书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合口呼

次浊

而锐切

ȵjuæi

集韵

去声

合口呼

次浊

儒税切

nʑ˜˜iuæi

去声

合口呼

次浊

奴对切

nuɒi

去声

合口呼

次浊

儒顺切

nʑiuen

入声

?

合口呼

次浊

儒劣切

nʑiuæt

礼部韵略

去声

儒税切

增韵

去声

儒税切

中原音韵

去声

齐微

次浊

ɽui

洪武正韵

去声

次浊

儒税切

ȵuei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