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筱亭

芮筱亭

中国科学院院士
芮筱亭,男,1956年8月出生于江苏盐城,发射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理工大学发射动力学研究所所长。1982年芮筱亭从苏州大学毕业;1986年获得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入选第三批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人选;2011年入选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12年获得第三届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芮筱亭是发射动力学家,长期从事发射动力学和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1]
  • 中文名:芮筱亭
  • 民族:
  • 出生地:江苏省盐城市
  • 毕业院校: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 学位/学历:
  •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专业方向:
  • 职务:
  • 学术代表作:《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
  •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56年8月,芮筱亭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籍贯江苏镇江。

1982年,从苏州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6年,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4年,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2006年,入选第三批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人选,是选该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

2011年,入选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芮筱亭建立了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理论与技术体系。提出了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成为国际上计算速度最快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之一;提出了弹箭高密集度设计、等起始扰动非满管密集度试验、发射安全性评估的发射动力学新原理与手段,提升了中国9项国家高新工程等13型重大装备密集度设计和试验水平与安全性水平。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3月,芮筱亭牵头制定了国军标和兵器行标14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论著他引2300多次;出版专著6部。

学术交流

截至2015年3月,芮筱亭在欧美大学和国际会议大会作特邀主题报告计50多次。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3月,芮筱亭先后获得中国图书奖等图书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排名第1获授权发明专利82项、软件著作权13项。

人才培养

讲座报告

2018年6月8日,芮筱亭为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及其应用》的讲座。

2019年4月29日,芮筱亭为西安工业大学300余师生作了题为《发射动力学的作用任务方向》的学术报告。

教育成果奖励

2018年12月,芮筱亭获得江苏省首届“十佳研究生导师”荣誉称号。

社会任职

1999年—2004年,中国兵工学会应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7年,《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特刊客座主编;

2013年,《ISRN Aerospace Engineering》编委,《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编委;

2017年,南京理工大学第九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8年—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9年4月29日,西安工业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人物评价

芮筱亭院士从事发射动力学研究30余年,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尹群评)

芮筱亭院士是一位有理论、有实践、有重大应用、在国内外享有重大影响力的杰出科学家,芮院士的学术成就“既顶天又立地”,“顶天”是指他创新理论,“立地”指他的成果解决了国家所需要的、重大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淳生评)

芮筱亭院士的成功之路是他百折不挠、不断进取、不断深化自己研究的结果。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知识上、业务上取得的成绩,更体现了他的人生目标、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困难的抗争,展现了他的作风和毅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鸿志评)

芮筱亭院士身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他有强烈的服务国防的意识;既注重基础研究,又强调工程应用;思想明确,致力于提高中国兵器行业研究水平;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坚韧不拔,顽强拼搏。(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怡昕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