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心经

般若波罗蜜心经

佛教经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中文名:般若波罗蜜心经 外文名: 别名:心经

《般若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本处所用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则由浅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义理精要。可谓言简而义丰,词寡而旨深。古来认为读此经可以了解般若经类的基本精神。

名称来历

"般若"

此处的"般若",为梵语Prajna音译,本义为"智慧"。但这智慧是指佛教的"妙智妙慧"。它是一切众生本心所具有的。有色能见,无色也能见;有声能闻,无声也能闻。它能产生一切善法。至于凡夫的"智慧",则由外物所引生,必须先有色与声,才会有能见和能闻。若无色与声,即不能见不能闻,它不能直接生出善法。因而我们说,凡夫的"智慧",在佛家看来,也就成了愚痴,成了妄想。"般若"如灯,能照亮一切,能达一切,度化佛所指斥的那种有漏的"分别慧"。

“波罗蜜多”

“波罗蜜多”,梵文为Paramita,意为"度","到彼岸"。亦即意在说明"度生死苦海,到涅盘彼岸"。所谓"彼岸"是对于"此岸"而言的。生死便喻"此岸"。它指三界内的众生由于妄念邪心而造业,因而不得不轮回于生生死死当中,永住于烦恼苦海中。只有修行才能摆脱轮回,永超生死地。

“三界”

“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共有二十八重天。下面六重为欲界。所谓"欲",指的是男女、饮食、睡眠三者。中间的十八重为色界,居于此界当中者已经离于三欲,但又保存了"质碍色身",仍然离不开物质元素。是中众生,虽然有色欲等,但已经不必非有"物质基础"了。至于那上面的四层属于无色界。居于此界的众生则没有形色,他们已经修成了"空"与"定"。较之此一境界更高的则是所谓"涅盘"。就佛教说,可以认为涅盘境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仅指超出生死轮回世间,摆脱人生有限性和相对性。以传统说法,指的是因修道而超出三界的圣人,他已经处于一种不生不灭的状态,获得了不受垢染,永远安乐的寂灭之体。

经法内涵

六度法门

凡任何修习佛教的人,按照经往的讲法,只要依法受持,就可以度脱生死苦恼,到达涅盘彼岸。一般认为,修习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属于六种"到彼岸"的法门之一,又称为"六度",具体说,这也就是大乘佛教修习的基本内容。它包括:一、布施(檀那);二、持戒(尸罗);三、忍(羼提);四、精进(毗梨耶);五、定(禅那);六、智慧(般若)。《大品般若经》卷一说:"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那波罗蜜,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罗波罗蜜;心不动故,应具足羼提波罗蜜;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应具足毘梨耶波罗蜜;不乱不味故,应具足禅那波罗蜜;于一切法不着故,应具足般若波罗蜜.。"法相宗将六波罗蜜的"智慧"扩展为"方便善巧"、"愿"、"力"、"智"等四波罗蜜,合称"十波罗蜜",作为菩萨"胜行",以配合菩萨十地,说明修行的次第。这是题外的话了。总之,这六法门又可以喻之为船筏,它们运载修善众生过渡到彼岸去。六度之中,又特别以般若波罗蜜多为最上法门。即是说,一旦深入般若甚深法门,便可以随机而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诸度功德。

心经义理

"心经"的"心",意为"核心"、"纲要"、"精华",言下之意是说,此经集合了六百卷般若大经的"精要"而成。

《心经》一卷,说尽了《大品般若》六百卷的义理。佛教化众生,随机引导,由凡夫至佛界,修行的法门因人而异。若众生有迷于色法远甚于心法的,佛为之说五蕴合色而开心法门;若有迷于心法而远甚于色法的,则说六入十二处合心而开法门;若有众生迷于色法与心法二者不能自拔的,则为之说十八界的虚妄义;若众生有不迷于色法及心法的,又为之宣说一切诸法因缘而生,因缘而假,因假而得中道的含义。

三智

总之,众生有异,是因为心不能照见诸法实相,所以不能照见,是由于根尘识显现且相互纠缠,所以执有执无,失却般若光明,起惑造业,陷于六道轮回,受苦无穷。若能回光返照,依般若法修行,功夫纯熟,自能自见本性,自显圣性,从而照五蕴为当体空,照十二因缘为缘起空,照一切诸法为自性空。得三智,即一切智,一切种智,道种智。《大般若经·初品》中所说的:"欲以道种慧具足一切智,......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当习般若波罗蜜。"《大智度论》上说:"此三智一心中得,若就其次第而言,则有道种智生一切智,由一切智生一切种智"。《摩诃止观》说:"空、假、中,皆见实相,名一切种智。故言三智一心中得。"但这是配合《中论》的三是偈中的空假中来说佛智的。按照我们的说法,一切智是关于一切对象的认识能力,若就佛教而言,它所把握的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大智度论》卷二七说"总相是一切智,总破一切法中无明暗"。《大乘义章》卷十八说"知一切如,名一切智";至于一切种智,那是关于事物个性或别相的认识。《大智度论》卷二七说:"别相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一切种智有时也被认为是综合认识共直与别相,即共性与个性的智慧。《大品般若经·三慧品》说:"一相故名一切种智。谓一切法之寂灭相;复次,佛如实知诸法行类相貌,为显示故说名字,以是故名一切种智";而道种智是一切智和一切种智的基础,贯穿佛教修习的全部过程。《大智度论》说:"初发心乃至坐道场,于其中一切善潜心产名为道;此道分别思惟而行,是名道智。"

三智观诸法

以此三智观待诸法,可以了然,声闻四谛法、菩萨六度法、大乘菩萨的究竟解脱、佛的菩提大觉,都是真空所摄。一切法空,一切圣解脱法空。因为一切法原本不生不灭,也就不需要解脱,无需转染成净。世间与涅盘,生死与烦恼、佛与众生平等一如,了无差别。得此三智,强以了直空妙有,得中道之旨,这也就是摩诃般若。至此,也就显出了众生本有心性和灵光,其所照显,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正是观世音菩萨修行甚深般若的亲证境界,也就是全部般若经类的义趣所在。

心经正文

佛说 摩呵 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全三卷)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心经上卷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上卷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心经中卷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中卷

尔时,如来在大雷音宫,遥闻菩萨演说上经,即舍涅磐相,腾身虚空,

来投菩萨所在,化一长老,杂大众中,手持优钵曲云,视花微笑。

长老于大众中起,合掌白言,菩萨,佛何以得空五蕴。

曰,以照故,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以行深观故,以自在观故,

故得涅磐,得开一切微妙门,一切救苦难,一切真实不虚。

法究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布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业证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果如是如是,乃真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乃真五蕴皆空时,不落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名曰诸法空相。

如来能隐能现,无往无来,能以芥子包纳三千大千世界,能行止坐卧,无异常人。

隐则慧眼不能睹,现则肉眼不能翳,无死无生,万劫圆明。

吾不得而名,强名之曰金刚,尊其号曰如来。

尔时,长老复白,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依阿舍慧达岸无讹。

菩萨曰,善哉善哉,是有发大信咒,发大慧咒,发大戒力咒,发无上定力咒,

一切邪魔脱离咒,一切吉神拥护灾难消亡福田利益咒,是乃如来口授功德不可思议。

舍利子,乐依般若波罗蜜多者,谦持此咒曰: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旦者他,安,加罗伐哆,罗加伐哆,罗加伐哆,梭呵。

心经下卷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下卷

是时,菩萨在大罗刹国紫金殿内,演说多心经已,复告诸舍利曰,昔我作王子时,

即对佛发愿,三千大千世界,有一众生,不闻正道,不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誓不成佛。何以故,一切众生,皆可得道,其心即佛。

舍利子,汝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阿得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知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非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以故,大德不德,大明不明,大勤若惰,大净若污。

舍利子,我今授汝密咒,名曰密咒,即非密咒,是亦密咒。

能除一切苦,即非能除一切苦,是亦能除一切苦。

能除一切难,即非能除一切难,是亦能除一切难。何以故,

成法非法,法会于心,心融于法,法忘其法,法无其法,乃为大法,得渡众生。

舍利子,彼岸无岸,强名曰岸,岸无成岸,心止即岸。

是故如来无定相,无往亦无来,

舍利子,汝知如来有慧剑否,无也,如来依般若波罗蜜多也。

菩萨曰,否,如来有慧剑,有戒刃也,如来无慧剑,无戒刃,不识般若。

何以故,般若即般若,卫之则存,瞩之则明,存而明之,道假以成。

于是乃说大圆满般若波罗蜜多心咒。咒曰:

安,佛罗阑牢连楼,萨哆蜜波耶,阑牢连楼,阑阑阑,哩尼耶,吻奈,

喝喇阑〔〕,喝喇喝喇阑〔〕,安,安,嘛尼叭弥哄,俞萨洼奇,哆答答,

怖叉萨波,安,委味尼夷,托波托波,悉律律,安,吐罗吐罗,安,安,安,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梭呵。

(注意:〔〕:形似:介+齐,发声不详)

目录n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静。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故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锕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出一切苦。真实不许。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汉译英

般若波罗蜜心经

Atha prajna paramita hrdaya sutram

这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Namah-Sarva-jnaya arya-valokite-svara-bodhisattvo

观自在菩萨,

gambhirayam-prajna-paramitayam-caryam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caramano-vya-valokayati-sma-panca-skandhah-tamsca-svabhava-sunyan-pasyati-sma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iha-Sariputra! rupam-sunyata sunyataiva-rupam rupan-na-prthak-sunyata sunyataya-na-prthag-rupam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yad-rupam-sa-sunyata ya-sunyata-tad-rupam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evam-eva-vedana-samjna-samskara-vijnanani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iha-Sariputra! sara-dharmah-sunyata-laksana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anutpanna-aniruddha amala-avimala no-na-na-paripurnah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tasmac-Chariputra! sunyatayam-na-rupam na-vedana na-samjna na-samskara na-Vijnanam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na-caksuh-srotra-ghrana-jihva-kaya-manamsi

无眼、耳、鼻、舌、身、意;

na-rupa-sabda-gandha-rasa-sprastavya-dharmah

无色、香、声、味、触、法。

na-caksur-dhatur yavan-na-mano-vijnana-dhatuh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na-avidya na-avidya-ksayo yavan-na-jara-maranam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

na-jara-marana-ksayo na-duhkha-samudaya-nirodha-marga

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na-jnanam-na-praptih tasmad-apraptitvad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bodhisattvanam-prajna-paramitam-asritya-viharaty

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acitta-varanah citta-varana-nastitvad atrasto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viparyasa-atikranto nistha-nirvanah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tryadhva-vya-vasthitah-sarva-buddhah-prajna-paramitam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asritya-anuttaram-samyak-sambodhim-abhi-sambuddhah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tasmaj jnatavyam-prajna-paramita maha-mantro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maha-vidya-mantro anuttara-mantra asama-sama-mantrah

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sarva-duhkha-prasamanah satyam-amithyatvat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prajna-paramitayam-ukto-mantrah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tadyatha gate-gate para-gate parasan-gate bodhi svaha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iti-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m-samaptam以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圆满完毕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