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

汉语汉字
肛,又叫尻(kāo)。指直肠末端及口儿:~门。~瘘(病,直肠接近肛门处发生脓肿,形成瘘管,有的在肛门附近有开口,流脓血)。脱~(直肠或乙状结肠从肛门脱出的病)。
  • 中文名:肛
  • 拼音:gāng
  • 繁体:
  • 部首:月
  • 字码:
  • 五笔:
  • 仓颉:bm
  • 郑码:qbi
  • 笔顺:
  • 字级:
  • 平水韵:
  • 外文名:anus
  • 声 调:1声
  • 台湾注音:ㄍㄤˉ
  • 韵 脚:ang
  • 关联字:朖、膣、尻
  • 部外笔画:3
  • 总笔画:7
  • 五笔86:eag
  • 五笔98:eag
  • 笔顺编号:3511121
  • 四角号码:71212
  • Unicode:CJK
  • 统一汉字 : U+809B

详细解释

形声。从肉,从工,工亦声。“工”指“制造产品”。“肉”与“工”联合起来表示“人体制造大便的器官”。

本义:人类粪便产生的器官(肛管和肛门的总称)。

说明:“粪便”在英语里是“waste”,意为“废弃物”。但中国古代的粪便在概念上不是废弃物,而是一种有用的产品,即可以用来“喂食”庄稼,也可以用来喂狗。这是一种比英国古人先进的概念,是中国古代的“绿色循环”概念。汉语的“粪”、“屎”两字都指“肛”制造出来的产品,两字都从“米”,这个“米”属于“特种粮食”范畴。

肛,肛门。――《集韵》

“大肠端,肛门也。”――《六书故》

即肛门。《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

肛管和肛门的总称[anus and anal canal]

脱肛属气热、气虚、血虚、血热。――明·朱震享《丹溪先生心法·脱肛》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古双切,音江。《广韵》胮肛,胀大也。《埤苍》胮肛,腹胀也。《六书故》大肠端,肛门也。《史记·仓公传》肛门,重十二两。《注》肛,釭也。言其处似车釭。故曰釭门,卽广肠之门。

又《正字通》肥大貌。《韩愈·赠张籍诗》连日挟所有形,躯顿胮肛。

又《广韵》许江切《集韵》《韵会》虚江切,?音?。《博雅》肛,肿也。

又《集韵》胡公切,音洪。义同。

常用词组

肛表

gāngbiǎo

[anus thermometre]:体温计的一种,放在肛门内进行测量

肛瘘

gānglòu

[anal fistula]:一种病。直肠接近肛门处发生脓肿,形成瘘管,有的在肛门附近有开口,流脓血。通称“漏疮”或“痔漏”

肛门

gāngmén

[anus]∶消化管后端的开口

[vent]∶肠道末端通外界的开口――尤用在非哺乳动物的脊椎动物(如鱼或鸟)

肛膜

gāngmó

[anal plate]:由内胚层和外胚层形成的一片胚胎膜,后来裂孔成为肛门

方言集汇

粤语:gong1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gong1[宝安腔]gong1[沙头角腔]gong1[客英字典]gong1[海陆丰腔]gong1[梅县腔]gong1[客语拼音字汇]gong1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