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

肉芽肿

迟发超敏反应引起的炎症
肉芽肿(granuloma),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肉芽肿的本质是迟发超敏反应所致的炎症,免疫应答中起作用的主要是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因此肉芽肿可定义为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如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的聚集,伴随或不伴随其他炎症细胞的出现。
    中医病名: 外文名: 别名: 就诊科室: 多发群体: 常见发病部位: 常见病因: 常见症状: 传染性: 传播途径: 中文名:肉芽肿 英文名:granuloma 临床表现:皮肤上面有肉芽一样的东西出现,边缘比较清楚,大小不一,分布比较紧密 预防措施: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和控制感染,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概念

肉芽肿的本质是迟发超敏反应所致的炎症,免疫应答中起作用的主要是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因此肉芽肿可定义为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如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的聚集,伴随或不伴随其他炎症细胞的出现。

肉芽肿类型

感染性

是指由生物病原体(细菌、梅毒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肉芽肿。能形成具有特殊结构的细胞结节。

如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肉芽肿性炎,其病变特征是形成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tuberculous granuloma),即结核结节(tuberculous nodule),该结节的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伴有增生的上皮样细胞和朗汉斯多核巨细胞(langhans multinucleate giant cell),并伴有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围绕。

异物性

是指由异物(外科缝线、粉尘、滑石粉、木刺等)引起的肉芽肿。病变以异物为中心,周围有多量巨噬细胞、异物巨细胞(foregin body giant cell)、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包绕,形成结节状病灶。

结节病

是指结节病时发生的非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结节病是一种尚未明确病因的全身性疾病。该肉芽肿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淋巴细胞构成,无干酪样坏死。

常见疾病种类

韦格纳肉芽肿n

又称坏死性肉芽肿血管炎(WG),WG可累及多个系统,起病可急可缓,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常表现为鼻炎和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还可累及关节、眼、耳、皮肤,亦可侵及心脏、神经系统等。典型的WG有三联征为上呼吸道、肺和肾病变。病初症状包括发热、疲劳抑郁、纳差、体重下降、关节痛、盗汗、尿色改变和虚弱,其中发热最常见。

肉芽肿性唇炎

早期肿胀区柔软无压痛,无凹陷性水肿,自觉厚胀感,可有轻微发痒。随着病情的发展,唇红部可出现左右对称的纵行裂沟,呈瓦楞状,有渗出液,唇红黏膜呈紫红色。有时肿胀会波及临近皮肤,早期皮肤呈淡红色,日久可呈暗红色。病情时轻时重,早期多能恢复正常,多次反复发作则难以恢复。若肿胀持续存在,还可能会导致唇部体积增大,形成巨唇。

化脓性肉芽肿n

化脓性肉芽肿通常发生在手指、足、唇、头、颈、躯干以及口腔黏膜等有损伤的皮肤黏膜处,有少数病例发生在外阴部及肛门周围,多为单发。早期损害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小丘疹,缓慢或迅速增大,形成有蒂或无蒂结节,有的呈短棒状,直径5~10mm。表面多光滑或呈小分叶状。质软、易脆,以至轻微创伤可引起明显出血,少数可出现坏死、溃疡、表面结棕黄色或黑色痂。无自觉症状,无压痛等。但若继发细菌感染则可见基底红肿、疼痛、触痛。

细胞成分

上皮样细胞

肉芽肿内的上皮样细胞较其前身细胞大,胞浆丰富,细胞界限不清;细胞质富于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等。虽然细胞膜的Fc和C3b受体明显减少,吞噬功能大大降低,但可向细胞外分泌降解酶和细胞因子(TNF、IL-1等),形成杀菌性环境。

多核巨细胞

肉芽肿内的多核巨细胞由上皮样细胞融合而来,其胞体巨大(40~50μm)胞浆丰富、嗜酸,胞核数十至数百不等。据其胞核分布特点,可将多核巨细胞分为规则型和杂乱型两大类。前者为朗汉斯巨细胞langhans giant cell),其细胞核排列在细胞周边部,依切面不同,可呈现花环状或马蹄形,常见于感染性肉芽肿;后者细胞核在胞质内的分布杂乱无序,常见于异物性肉芽肿,故名异物巨细胞(foreign body giant cll)。

如何预防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预防和控制感染,提高自身免疫功能。避免风寒湿,避免过累,忌烟酒,忌吃辛辣食物。

早期诊断,了解感染情况,做好临床观察,早期发现各个系统的损害,早期治疗,主要控制感染。

注意肺、肾、心及皮肤病变,并注意继发性感染的发生。此外,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亦可能被累及,应用中药可有调节免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原因和引起

    类肿瘤学类似网状细胞肉瘤或淋巴瘤,有肿瘤性增生的异形细胞及分裂相,无坏死性血管及多核巨细胞。本病限于鼻部和呼吸道,至病晚期,身体各处如内脏、淋巴结及骨髓均可显示同样病变,故极似恶性肿瘤之转移,部分病人放射治疗可获痊愈,符合肿瘤学。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在毛细血管壁内有免疫球蛋白沉积,并在疾病活动期病人血清中出现免疫复合物,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缓解时则消失。免疫荧光试验,发现肾小球甚底膜有C3和lgG,电镜检查看到基底膜内有免疫复合体一样的粗颗粒状物,环免疫复合物升高;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菌病毒感染学说新近研究发现,在采取肉芽肿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及病人血清内,均找到细菌和病毒小体,故认为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