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汉语汉字
老(拼音:lǎo)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手持拐杖的长发老人形象。“老”本义指年纪大的人。又引申指时间长,由此引申出长久、陈旧、总是、历事多而熟练等一系列义项。还引申指程度深,并假借指极、很。排行在最后的也称为老。老也用作某些词语的前缀。老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123。用老作意符的字大都表示年龄大,如寿、耆、耄、耋。
  • 中文名:老
  • 拼音:lǎo
  • 部首:老、耂
  • 五笔:FTXB
  • 仓颉:JKP
  • 郑码:BMRR
  • 笔顺:横、竖、横、撇、撇、竖弯钩
  • 字级:一级(编号:0360)
  • 平水韵:上声·十九皓
  • 总笔画:6 0、4 2
  • 笔顺编号:121335
  • 四角号码:4471₂
  • 注音字母:ㄌㄠˇ
  • 统一码:8001
  • 造字法:象形字
  • 字形结构:独体字,半包围-左上包围结构
  • 异体字:?、?、?

字源演变

甲骨文的“老”字写作图1,其字形像一个面朝左的老人的形象,长着长长的头发,弯腰驼背,手持拐杖,慢慢向前走。商承祚《殷虚文字类编》中说:“(甲文)老者倚杖之形。”可见甲骨文的“老”为象形字,是一持杖老者的形象。甲骨文中“老”和“考”是同一字,甲骨文中的拐杖形音化为“丂(kǎo)”后,就成为“考”字。金文的“老”字写作图2-4,其人头部的毛发变得更长,像一条竖起的辫子,下边的拐杖变得完全不像一条拐杖了,小篆(图5)继承了金文的形体。隶书字形改变比较大,已经看不出“老”字最初的原型了。《说文解字·老部》:“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许慎对“老”的意义的训释与甲骨文的“老”字所表示的意思是一致的。根据小篆形体,许慎认为“老”字是由毛、人和匕(化)三字组成,会意字。其意思是须发变白了的人就是老人,即他所说的七十岁(亦说八十岁)的老人。可见“老”的本义就是指年纪大的人。

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办事稳重,因此“老”引申为“老练”的意思。如杜甫《奉汉中王手札》:“枚乘文章老。”其意思是两汉文学家枚乘写文章很老练。又由于年龄大的人,活的时间长,对过去的事物经历的时间一般都较长,所以“老”又指历时长的、陈旧的或原来的等意思,如“老建筑”“老房子”“他老是迟到”“老羞成怒”等说法。生活中还会听到“老李”“李老”这样的称呼,也是一种敬称,同时还有亲切的感觉。此外,“老”还引申表示死亡,例如“老了”,这是对“死亡”的一种避讳的说法。

放在某些名词前面的老字,如“老兄”“老二”“老鼠”等,现代汉语中看不出“年老”的意义,语法学家称为“前缀”,像用针线缝缀在前面的词素。这个“老”已经虚化,但也是从时间久或年纪大演变而来。

现代释义

基本解释

老 lǎo  ㄌㄠˇ

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当益壮。~朋友。~练。~化。少年~成。~马识途。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人家。~大爷。

极,很:~早。~羞成怒。

老年人:敬~院。扶~携幼。~有所为(wéi)。

晚年:~年。~境。

敬老,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总是,经常:~是生病。

原来的:~地方。

与“嫩”相对:黄瓜长~了。

词头,用于表排行,用于表相互尊称,或加在某些动植物名前构成多音节词:~大。~鹰。~倭瓜。

老子(中国先秦思想家)及其学说的简称。

死的讳称:~了。

〔~板〕指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

姓。

详细释义

语法属性

释义

例句

形容词

年岁大。与“幼”或“少”相对。

《诗经·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战国·屈原《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历时长久的(与“新”相对)。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师费财。”杜预注:“师久为老。”

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一章:“必这样,也才显得你的资格老。”

疲惫;困乏。

《国语·晋语四》:“且楚师老矣,必败,何故退?”

《明史·高名衡传》:“賊兵已老,可一战走也。”

富有经验的(与”嫩“相对)。

宋·欧阳修《为君难论》:“其父奢,赵之名将,老于用兵者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此皆老于词学、文人善歌者能之。”

原来的。

茅盾《子夜》三:“回老地方去罢!”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先生,就是去年的老价钱,七块半吧。”

(食物)烹调的时间过长;火候过大(与“嫩”相对)。

《红楼梦》第五十回:“已预备下稀嫩的野鸡,请用晚饭去罢;再迟一回就老了。”

形容颜色深(与“嫩”相对)。

唐·秦韬玉《采茶歌》:“老翠香尘下纔熟,搅时绕箸天雲绿。”

闻一多《晴朝》诗:“栗色汽车像匹骄马休息在老绿阴中。”

(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与“嫩”相对)。

黄瓜长老了。

厚。

吴组缃《天下太平》:“有几次他曾老着脸到种田人家去探问要不要‘忙工’?”

大。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一个高大的庄稼汉,一只手端着老碗,另一只手端小菜碟,肩膀上搭着庄稼人吃饭时揩汗的毛巾,从昏暗的街门进来了。”

排行在最后的。

《西游记》第十八回:“我那太公有个老女儿,年方二十岁,更不曾配人。”

老舍《四世同堂》七:“她是妈妈的‘老’女儿,所以比姐姐得宠。”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变质。

塑料老化。

名词

老年;晚年。

《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老年人,也用作尊称。

唐·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今我一贱老,短褐更无营。”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遗一老,俾守我王。”

李树槐《缅怀朱德同志》:“朱老已故,青松常在。”

指父母或父兄。

《周礼·地官·司门》:“以其财养死政之老与其孤。”郑玄注:“死政之老,死国事之父母也。”

古代臣子的称谓。对公卿大夫的总称。

《礼记·王制》:“属于天子之老二人。”郑玄注:“老,谓上公。”

古代臣子的称谓。指大夫之家臣。

《仪礼·聘礼》:“授老弊。”

古代臣子的称谓。指群吏之尊者。

《仪礼·士昏礼》:“主人降,授老鴈。”郑玄注:“老,群吏之尊者。”

古代臣子的称谓。诸侯上大夫的自称。

《礼记·曲礼下》:“诸侯使人于诸侯,使者自称曰寡君之老。”

指老成人。

《逸周书·武称》:“美男破老。”朱右曾校释:“美男,外宠;老,老成人也。”

老子及其思想的省称。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读庄老,重增其放。”

同“佬”。称某些成年男子。

鲁迅《故事新编·非攻》:“那位山东老,造钩拒的公输先生麼?”

(Lǎo)姓氏用字。参看”老姓“。

动词

衰落;老去。

《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唐·李贺《拂舞歌辞》:“东方日不破,天光无老时。”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大约春光已经老透了罢!”

致仕;年老退休。

《左传·隐公三年》:“桓公立,乃老。”

《新唐书·鲍防传》:“吾与萧昕子齿,而同昕老,坐宰相馀忿邪!”

敬老;养老。

《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作动词,后两个“老”作名词)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成请老于崔,崔子许之。”

唐·张九龄《荆州怀始兴林泉》诗:“归此老吾老,过当日千金。”

婉辞;指人死(多用于老人,必带“了”)

唐·子兰《城上吟》:“古冢密于草,新坟侵官道。城外无闲地,城中人又老。”

《红楼梦》第十五回:“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停灵。”

鲁迅《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指把话说死,不留馀地。

《红楼梦》第六十回:“倘或说些话驳了,那时候老了,倒难再回转。”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七章:“刘爷,请你莫把话说老了。”

使坚定。

《梁书·王僧辩传》:“子仙等困蹙,计无所之,乞输郢城,身还就景。僧辩伪许之,命给船百艘,以老其意。”

率领。

《逸周书·文政》:“群长以老之。”

副词

表示动作情况(多是不如意的)一直如此,经常如此,相当于“总是”。

唐·杜甫《述怀》诗:“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

《红楼梦》第六一回:“你这一进去,好歹偷几个杏儿出来赏我吃。我这裏老等。”

表示程度相当深,相当于”很“”极“。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摺:“怎么也要一年一会,做这般老远的期约也。”

张天翼《华威先生》:“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

前缀

构成某些动植物名称。

构成指人名词。

附在姓氏前面,用于称呼。

《北齐书‧儒林传‧石曜》:“此是老石机杼,聊以奉赠。”

《西游记》第十五回:“老孙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六章:“农村群众把党和政府派下来的干部,不管年纪大小,职位高低,统称老张、老李或老王的时候,那裏头已经带着瞭解、亲热和尊敬的混合意味了。”

放在放在“大”字或二到十的数字前,表示排行。

巴金《憩园》五:“杨家四兄弟,老大死了几年,其馀三个好像都在省裏,老二、老四做生意相当赚钱。老三素来不务正业,是个出名的败家子。”

后缀

放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泛称。不含敬意。

唐·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按,贺老指贺怀智,善琵琶)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上】【老部】卢皓切(lǎo)

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凡老之属皆从老。

说文解字注

【卷八上】【老部】

考也。《序》曰:“五曰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学者多不解。戴先生曰:“老下云考也,考下云老也,此许氏之恉,为异字同义举例也。一其义类,皆谓建类一首也。互其训诂,所谓同意相受也。考、老适於许书同部,凡许书异部而彼此二篆互相释者视此,如□、窒也,窒、□也,但、裼也,裼、但也之类。老、考以叠韵为训。”

七十曰老。《曲礼》文。

从人、毛、匕。音化。按,此篆盖本从毛匕,长毛之末笔,非中有人字也。《韵会》无“人”字。

言须发变白也。说会意之恉。卢晧切,古音在三部。

广韵

卢晧切,上晧来‖老声幽1部(lǎo)

老,耆老。亦姓,《左传》宋有老佐。卢晧切。十四。

【校释】耆:原作“?”,据《广韵》各本改。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老部】老;康熙笔画:6;部外笔画:0

古文:?

《广韵》卢皓切。《集韵》《韵会》《正韵》鲁皓切,并音栳。《说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礼·曲礼》:七十曰老而传。《公羊传·宣十一年》: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

又《诗·郑风》:与子偕老。疏:没身不衰也。《礼·祭义》:贵老。为其近于亲也。

又《周礼·地官·乡老》注:老,尊称也。

又《仪礼·聘礼》:授老币。注:老宾之臣。疏:大夫家臣称老。

又《礼·曲礼》:国君不名卿老。注:卿老亦卿也。

又《礼·王制》:天子之老。注:老谓上公。

又《礼·礼运》:三老在学。注:乞言,则受之三老。《左传·昭三年》:三老冻馁。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

又《左传·隐三年》:桓公立,乃老。注:老,致仕也。

又《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又姓。《广韵》:宋有老佐。

又《韵补》叶朗口切。《释名》:老,朽也。《史记·律书》:酉者,万物之老也。

又《韵补》叶满补切,姥当以此得声。班固《西都赋》:若臣者,徒观迹於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l

王力系统

l

u

董同龢系统

l

ôɡ

周法高系统

l

əw

李方桂系统

l

əgwx

西汉

东汉

au

a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肴豪

ɑu

北魏后期北齐

ɑu

齐梁陈北周隋

ɑ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l

ɑu

拟音/王力系统

l

ɑu

拟音/董同龢系统

l

ɑu

拟音/周法高系统

l

ɑu

拟音/李方桂系统

l

âu

拟音/陈新雄系统

l

ɑu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上声

三十二晧

开口呼

一等

次浊

卢晧切

lɑu

集韵

上声

三十二晧

开口呼

一等

次浊

鲁晧切

lɑu

礼部韵略

上声

鲁皓切

增韵

上声

鲁皓切

中原音韵

上声

萧豪

开口呼

次浊

lɑu

中州音韵

上声

萧豪

郎岛切

洪武正韵

上声

十三巧

次浊

鲁皓切

ldu/lau

分韵撮要

阳上

第十二孤古故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