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凤蝶

美凤蝶

美凤蝶科美凤蝶属动物
美凤蝶(Papiliomemnon)又名多型凤蝶,是一种雌雄异型的蝴蝶。“memnon”为希腊神话中的埃塞俄比亚国王,足以显示出这种蝴蝶的雍容华贵。该蝶展翅有105—130毫米,雄性翅正面蓝黑色,呈天鹅绒状,前翅反面基部有1个大红斑,该斑有时在前翅正面亦会现。有些种类的蝴蝶,雄蝶的色彩斑纹大同小异,但其雌蝶则变化多端,差异极大,如有的具有尾突,有的没有尾突,更有多种不同的色彩斑纹和形态。美凤蝶就是上述雌体多型的一个代表种,故又称多型蓝凤蝶,多型美凤蝶。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别名: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 目:鳞翅目 亚目: 科:美凤蝶科 亚科:凤蝶亚科 族:凤蝶族 属:美凤蝶属 亚属: 种:美凤蝶 亚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美凤蝶 中文别名:大凤蝶 二名法:Papilio(Menelaides) memnon Linnaeus 分布:广东、台湾、香港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美凤蝶

俗名、别名:大凤蝶

学名:P.memnonLinnaeus

所属类别:鳞翅目、凤蝶科Papilionidae

地理分布广东、台湾、香港等

繁殖方式:卵生。

食性花粉、花蜜、植物汁液。

美凤蝶(Papiliomemnon)又名多型凤蝶,是一种雌雄异型的蝴蝶。“memnon”为希腊神话中的埃塞俄比亚国王,足以显示出这种蝴蝶的雍容华贵。1958年在台湾出版的邮票“无尾白村黑凤蝶”即是该种。该蝶展翅有105—130毫米,雄性翅正面蓝黑色,呈天鹅绒状,前翅反面基部有1个大红斑,该斑有时在前翅正面亦会现。后翅反面基部有两簇装饰性强的红斑,每簇有5个小斑点。雌性色淡,分有尾型和无尾型。前翅脉为灰白色或灰黄色,中基部红色,后翅黑色,有6—7处白斑。有尾型的尾突呈棒状,末端膨大,但白斑较小。由于美凤蝶是南方蝶种,因此常生于长江以南,广东、云南一带较为常见,江、浙一带也有分布。其幼虫取食芸香科柑橘属为主,成虫喜访花采蜜,雄蝶飞翔力强,多在旷野地方狂飞;雌蝶飞行缓慢,常滑翔式飞行。由于它们常常雌雄蝶上下翩舞,形影相随,广东、云南等地民间称之为“梁祝凤蝶”。

形态特征

雄蝶翅正面蓝黑色,基半部色深,呈天鹅绒状;前翅反面中室基部有1个大红斑,该斑有时在前翅正面亦出现;后翅反面基部红斑常被翅脉分割为几个小红斑,亚外缘有2列外围蓝环的黑斑,在臀角处的蓝环成为红色。雌蝶多态,分有尾型和无尾型。有尾型前翅基部除中室有红斑外,其余部分为灰白色;后翅黑色,有白色中域斑,边缘红色。无尾型后翅基部黑色,中室外各室白色,边缘有黑色圆斑。

卵: 球形,橙黄色。直径约1.7mm,高约1.5mm。

幼虫 :头部最初呈黑褐色,随成长而颜色渐淡,老熟时则呈绿色。第1~3龄幼虫身体呈橄榄绿色,第2~4腹节有斜白纹在背部相接,第7~9腹节也有白纹扩展到背部。4龄幼虫体色转为绿褐色,背部白纹减退。老熟幼虫第4~5腹节有白色斜带,有时会在背面相接,带上有黑绿色小纹。第6腹节侧面也有1同色斑纹。气门褐色。臭角初龄时呈淡橙白色,随成长而颜色渐深,末龄时呈橙红色。

蛹: 头前面的1对突起的末端呈圆弧形,第3腹节的后缘及第4腹节的前缘向两侧突出。绿色型蛹的背面有宽大的菱形黄绿色纹,翅面上则有褐色不规则斑纹;褐色型蛹的斑纹似木材的纹理,翅面上的斑纹则似青苔。

寄主 :芸香科(Rutaceae)的柑橘类(Citrus spp.)、双面剌(Zanthoxylum nitidum)、食茱萸(Z. ailanthoides)等植物。

习性及分布

美凤蝶国产的雄性只有1种型,雌性的大体分为有尾和无尾两种型,但是雌性的白斑分布每只都不是完全一样的,还有雌性上翅也是白色的,就像你无法找到两只纹路完全一样的枯叶蛱蝶一样,但是也是同一种。

雄性躯体的翅背蓝黑色,翅底颜色较浅,翅膀基部有红色斑块。无翅尾,体型较雌性小。常活跃高处疾飞,较难接近。雌性无尾型,翅膀色较淡,后翅边缘有一列黑斑和较大的白斑。翅膀基部有红斑。拍翼慢,善于滑翔,较易接近。

成虫爱访花采蜜,雄蝶飞翔力强,很活泼,多在旷野地方狂飞。雌蝶飞行缓慢,常滑翔式飞行。台湾亚种遍布全省各平地至海拔2500m的山区。1年发生3代以上,以蛹越冬。成虫全年出现,主要发生期为3-11月。卵期4-6天,幼虫期21-31天,蛹期12-14天。成虫将卵单产于寄主植物的嫩枝上或叶背面,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的细枝或附近其它植物上化蛹。成虫常出现在庭院花丛中,还经常按固定的路线飞行而形成蝶道。

美凤蝶是我国南方种,多见于长江以南各省,如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浙江、江西、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中国台湾;日本、锡金、印度、缅甸、泰国。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