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

价格与产量相结合的曲线
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总供给曲线表示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提供的产出量,总供给函数AS可以表示为:Y=AS(P )[1]
    中文名:总供给曲线 外文名: 适用领域:金融 所属学科:金融 含义: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发展演变

在以工资有完全伸缩性的假说和市场完全竞争为基础的古典理论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梁小民,1993,P450,P464)。在这种情形中,无论总需求怎样变化,产出水平都不会发生移动,从而货币表现为中性,此时,货币中性还未做长期与短期的区分。

与古典学派的工资完全伸缩性假设相反,传统凯恩斯主义认为名义工资是刚性的,由此可以导出向右上升的总供给曲线。在此情况下,货币扩张若能刺激有效需求,则货币就表现为非中性了。即货币能够对产出、就业等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弗里德曼把通货膨胀预期考虑进来,从而区分了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并在此基础上首先区分了货币长期中性与短期非中性(曾令华,2000)。由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自左向右上下延伸的,从而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是有效的,非中性的。但是由于预期可调整,因而从长期看来,菲利普斯曲线又是垂直的。这又导致了货币的长期中性。

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区分在卢卡斯(Lucas,1972,1975)模型里得到了发展。它表明在通货膨胀预期不变的条件下,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这说明,在短期内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是,在理性预期的假设下,通货膨胀预期可快速调整,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这就再一次表明货币政策的长期中性和短期非中性。事实上,在这里,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变动才能影响产出,货币对产出不具有长期效应。

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发展(参见戴维·罗默,1999,P358-388;奥利维尔·卜布兰查德,2002,P799-820)也表明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这与货币主义和卢卡斯的观点是相近的。但是,由于交错定价、菜单成本以及竞争不充分的存在,即使货币政策能够被准确地预期到,货币政策依然是有效的。因为这三个因素的现实存在会导致工资、价格的粘性,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呈倾斜状态。

坚持稳定币值单一目标的学者,往往援引实际经济周期模型(realbusinesscyclemodels)为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随机技术冲击是经济周期的主要根源,货币因素未被引入模型(戴维·罗默,1999,P188-210)。从而在这种理论中,货币就成了中性的了,即使在短期也是如此。这种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曾对宏观经济理论产生了大的影响(格哈德·伊宁,2002,P6)。但是,由于其前提假设过于严格(完全竞争、完全信息、所有市场出清),很难在现实经济世界找到支撑,所以很快受到了近10多年一系列建立于严格微观经济基础研究上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挑战(格哈德·伊宁,P6-8)。

对于总供给,西方学者大都同意存在总供给曲线的说法,但是对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水平的总供给曲线和垂直的总供给曲线都被认为是极端的情形。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在短期现实的总供给曲线更多地表现为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总供给水平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反映了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状况。具体来说,当物品市场上价格上升时,厂商可以为生产要素支付更高的报酬,从而就可以使用更多的生产要素,生产更多的产品。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在世界各国都有大量经验事实作支持。中国近20年来的经济运行情况也表明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是存在的,总的来说,关于货币政策的作用以及总供给曲线的形状,经济理论上的认识似乎逐渐地趋于一致。

凯恩斯主义

总供给(Aggregatesupply)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生产性投入(最重要的是劳动与资本)的数量和这些投入组合的效率(即社会的技术)的决定的。总供给函数(Aggregatesupplyfunction)是指总供给(或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出(或总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为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水平线。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

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是因为,凯恩斯认为,当社会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业时,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之下得到它们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当仅仅把工资作为生产成本时,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价格水平也就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厂商愿意在现行价格之下供给任何数量的产品。隐含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背后的思想是,由于存在着失业,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他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他们生产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定为不随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在现行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供给任意所需求的产品数量。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情况仅仅存在于失业较为严重时,例如,1930年代大危机时期的情况,因此,它仅仅是一种特例。

凯恩斯提出这种观点与他的理论产生于1930年代大危机时期和运用了短期分析方法是相关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