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

网民的交互性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分为专家评论、编辑评论和网民评论,无疑最具互联网特征的首推网民的交互性评论。
  • 中文名:网络新闻评论
  • 外文名:
  • 别名:
  • 英文名:Network news comment
  • 特点:准确及时、快速反应等
  • 分类:专家评论、编辑评论等

简介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途径。网络的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同时具有强有力的资源整合力,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发表意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新闻评论是新闻界较为“自由”的一种言论,其发布者包括:专家、记者、编辑、普通受众等,可谓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本文主要围绕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特征做出分析。

特点

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

1、准确及时、快速反应。

2、旗帜鲜明、尖锐泼辣。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众化、普及化、时效化。

总的来看,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新闻评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普通受众的广泛和平等参与、言论空间的拓展、文本形式的创新。

普通受众的广泛和平等的参与,从评论主体的角度来看,网络新闻评论可分为记者评论、专家学者评论和普通网民评论。评论主体的多元化,尤其是普通受众的广泛参与是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发展。

尽管在报纸的评论版面上和广播电视的评论节目中,我们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听到了普通人的声音,但传统媒体一方面要受到版面和时段的限制,另一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审稿程序,普通受众的参与非常有限。媒体不仅把更多的版面和时段留给了记者和专家学者,在版面编排和时间分配上也对记者和专家学者的评论进行强势处理,对为数不多的普通人的评论进行弱势处理。

网络媒体打破了这些限制,任何一个网民,只要有基本的表达能力并且有表达的愿望均可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发言,而且其言论能够进入公众的视野。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人们隐去了自己的真实地位和身份,依靠建立在逻辑和事实基础上的真理在网络上与他人平等交流。网络汇聚四面八方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政府决策,维护自身利益,推动社会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新闻评论的发展是革命性的。

拓展

网络评论使我国的言论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这是网络评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通过互联网,人们能够更加真实而且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不同观点在网络上得以呈现并且交锋,使意见的多元化局面得以形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评论中批评性意见所占比例远远高于传统媒体,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在互联网空间得到了更好的实现。近年来,网络上对于热点新闻事件的讨论可谓风起云涌,2005年关于王斌余杀人案的网上争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05年5月11日,甘肃农民工王斌余找老板多次讨要工钱未果,相继找到劳动部门和法院,希望借助政府和法律的力量要回自己应得的收入,均无济于事。最终,走投无路的王斌余又折回包工头家讨薪,与人发生冲突,情绪失控之下连杀4人,重伤1人。6月29日,宁夏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王斌余死刑。此事经媒体披露后,立刻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围绕该不该判王斌余死刑这一问题,网民在各大网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与此案例相类似的还有关于刘涌案改判的讨论、关于阿星杀人案的讨论等。姑且不论在这些讨论中论辩各方孰对孰错,讨论本身就已昭示着中国社会的一种进步———能够为民意的充分表达提供一个平台,并能够容纳对同一事件的多种不同的声音,而这一进步与网络媒体在中国的兴起无疑有着直接的关系。

文本形式的创新

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在信息传播上必然带上这种新媒体的技术特征,产生新的文本形式,网络也是这样。从技术上来说,网络可综合运用文字、声音、画面和图像来传播评论。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网络评论依然是以文字为主的,但其评论却出现了新的交流方式和新的编辑组织形式。

从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布平台的角度,可以将网络新闻评论分为言论频道新闻评论、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其中,言论频道的新闻评论基本上都是完整的评论文章,与报纸新闻评论并无本质区别,但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却是两种全新的评论形式,是网络新闻评论的特有品种。留言板是针对单条新闻所设置的交流与讨论平台,论坛则是针对社会某方面内容的交流与讨论平台。

传统媒体的评论,不管是报纸评论还是广播电视评论,都有其规范和标准,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是一期完整的节目。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则要自由和随意得多,它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是一句或几句简短的话,或者一个词,甚至一些符号(比如说一串感叹号,一串问号,一个笑脸或者一个鬼脸),但以一两句话的帖子居多。留言板和论坛上的言论基本上都是即兴的,并不追求严密的逻辑和论据,只求表达自己一时的意见和情绪。实际上,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是将作为人际交流的私人领域的聊天和讨论转移到了网络平台上,而这个平台却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是一个公共领域。

由匿名所带来的自由随意性、即时互动性和言论长期驻留所带来的讨论的持续性,是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区别于传统媒体评论的几个鲜明特征,也是网络媒体在评论形式上的最主要的创新。也正是这几个方面的特征使网络新闻评论在更大程度上使评论的本来目的得以回归———摆脱形式和制度的束缚,自由而且广泛地交换观点和意见。

网络评论在文本形式上的创新不仅体现在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这两种全新的评论形式上,也体现在言论频道新闻评论的编辑组织形式上。

评价

一是利用网络的超链接功能,通过编辑点题的方式,进行议题设置,组织网民进行讨论。二是利用网络的超大容量功能,进行评论汇编,就某一热点讨论制作专题,为网友制作评论文集,建立评论数据库。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分析。

先看议题设置,在人民网观点频道有三个富有特色的子栏目:“评论靶子”、“观点碰撞”、“图说世象”。“评论靶子”栏目由“评说由头”、“推荐参考”、“编辑点题”和留言板构成,“评说由头”是一段简短的话概括供网民评论的新闻事实;紧接着是“推荐参考”,给出两三种对此新闻的不同看法;然后是“编辑点题”,由编辑针对此事进行提问,引发网民进入其所链接的留言板进行讨论。

观点碰撞”的结构与“评论靶子”基本一致,不同的是“观点碰撞”着眼于相互对立的观点的交锋;而“图说世象”更多地依靠图片的魅力,只是通过一张新闻图片和一段简短的文字给出新闻由头,让网民看后自行讨论。再来看网络评论的汇集,在人民网观点频道上属于言论汇集性质的有这样一些子栏目:“人民日报言论库”、“报系言论”、“专题”、“评论员文集”、“网友文集”。其中既有对于单个新闻事件的评论汇集,又有单个人的评论汇集,还有其所依托的传统媒体的评论汇集。

当然,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在分析完网络新闻评论对新闻评论发展的创新和贡献之后,也应看到其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网络新闻评论质量参差不齐,既有像《深圳你被谁抛弃》这样的优秀原创帖子,也存在大量的非理性的情绪化的宣泄和谩骂。

二是存在一些超越法律和道德许可的言论,如反政府反社会的言论,诽谤他人的言论、色情和暴力倾向的言论。三是网络评论转载所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政府的媒体和舆论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网民提出了网络伦理的新课题。中国的发展需要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体的良性运作,网络评论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媒体网站和网民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