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规模

经济规模

反映国家或地区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
经济规模,也叫经济总量.对一个企业来说,一般是用产品产量或产品产值所表示的企业生产能力。对一个国家来说是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的创造财富的总水平。GDP是用货币计算的一定时期国内生产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总和。经济规模,指在一定的经济制度安排下,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所具有的资金、原材料、劳动力、技术、影响力、竞争力的总体大小。经济规模,又称经济总体规模,是一个反映国家或地区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又如广东,2005年GDP总量、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443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283亿美元,经济规模超过亚洲“四小龙”的香港、新加坡。[1]
    中文名:经济规模 外文名: 发生地点: 又称:经济总量 全称:经济总体规模 释义:反映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

简介

经济规模,又称经济总体规模,是一个反映国家或地区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因此,表述时有地域、时空和产品类别之分。如一个国家、一个省、X年、某行业的经济规模等。

国内生产总值(GGOP)作为一国经济规模的统计数据,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评估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如: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比上年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

又如广东,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率先突破2万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2万亿,财政总收入达到443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283亿美元,经济规模超过亚洲“四小龙”的香港、新加坡。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同样也是反映经济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只不过是成份指标。

词语解释

经济规模,指在一定的经济制度安排下,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所具有的资金、原材料、劳动力、技术、影响力、竞争力的总体大小。

对于“经济规模”一词的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经济规模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即是说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经济体进行对比,才能够得出经济规模的大小。因此在比较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对比的科学性,一般来说,是把经济体当中的资产、影响力、竞争力全部折算成为货币单位来进行比较,但同时,也可以就经济体的某一方面的规模来进行比较,因此,需要在统计时使用同样的统计方法和同样的单位。

第二,经济规模所指的经济体,可以是不同层面的经济体。即是说,既可以就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对比,又可以就行业和行业之间进行对比,还可以地区和地区之间进行对比,或是在国家和国家之间进行对比。

第三,经济规模的概念不涉及具体的经济制度安排。即是说无论是在计划经济制度下还是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无论是在私有制下还是公有制下,无论是在自由竞争的经济体中,还是在政府主导的经济体中,都可以进行比较。

发展

高盛公司2001年的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像中国一样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是否应该成为像八国集团一样的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然而,高盛公司的关注点是很小的,它可能对国际经济外交有很大帮助,但是不足以吸引整个世界的目光。但是,高盛公司两年后发布的另一则报告,则改变了许多人对中国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世界对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态度。这则报告名为《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通往2050之路》,是由奥尼尔指导,多米尼克·威尔逊和露帕·普鲁修撒曼撰写的。

正如标题展示的那样,报告充满了雄心壮志,它的视野扩展到本世纪中叶而非短短的未来几年。报告深入分析了新经济国家的规模和潜力,对中国的评估更是引人注目。即使不采用购买力评价的方式,也可清晰地预见中国将很快成为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如果通过GDP方式进行预测,中国将很快超过法国和英国,并在2010年超过德国,2016年超过日本,最后在2041年超过美国。换句话说,中国在本世纪中叶,将自豪地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对于那些习惯从欧美和日本角度看世界的人而言,这将意味着一大巨变,特别是高盛公司认为印度也会迅速成长起来时,这种变化将更加惊心动魄。

这则报告的作者意识到他们的设想可能会被指责为幼稚的推断,所以他们小心地做出假设。他们估计中国不会一直保持9.5%的增长速度,甚至也不会达到他们撰写报告时的8%,他们写道:

随着国家的发展……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直至发达国家的水平。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增长迅速,但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就逐渐放缓了。这就是为什么跨时间的简单推论会导致错误的答案。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如果中国的GDP在接下去的30年里仍保持现在的8%的增长速度,那么到2030年时如果以美元衡量,中国的经济总量将是美国的四倍,到2050年时将是美国的26倍。

相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逐渐与目前发达国家的速率接近,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逐渐趋于正常水平。因而,到202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下降到5%;到2040年,这一速度将进一步下降到35%。近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外国投资也会有所下降,估计到2015年外国投资率将下降到亚洲国家平均水平的30%。报告还认为伴随着中国等“金砖四国”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它们的现金也会升值。大体而言,与如今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现金升值额的三分之一来自于人民币升值,因为人民币有望在本世纪中期升值四倍;三分之二来自于经济增长。不过这些大胆的估计忽略了一些事实,比如中美之间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以及升值到什么水平存在激烈的争议。然而,如果从日本、韩国甚至美国的崛起过程来看,这种估计还是有些道理的。

高盛公司的预测引起了众人的思考,中国将从一个落后国家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国,这一过程来得太快、太猛了。同时,这一预测也激发了中国人的热情。其他国家对此则反应不一,有猜疑、有警惕,也有对可能引发的环境灾难感到的恐惧。报告的作者们也提出了警告,“金砖四国”需要沿着它们既定的轨道发展,否则,不恰当的政策和不利的运气都有可能让它们偏离发展轨道。为了实现他们对这几个国家长期发展的预测,这一善意的警告是非常必要的。甚至连高盛公司自己对这一预测的“压力测试”(分析这一模式过去的运行状况)也没有完全消除这些疑虑。

然而,掩藏在这些细枝末节背后的是一个饶有趣味的事实。如果高盛公司的数据是正确的话,用2003年的美元价格来衡量,2050年中国的人均GDP将超过31万美元,这将是2000年的37倍。中国人将很快地富起来,这对于公司而言将是一个令人垂涎的大市场。但即使到那时,中国的人均GDP也只是美国的40%,比起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也少很多。比起西方国家较高的人均收入,这样一个经济大国相对而言也只能算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国家。这样看来,中国在近期内将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做到了,就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模式

中国经济模式可概括为由四大支柱组成:

一是 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权就是土地公有,民间主体拥有有限的土地使用权。实际情况要复杂一些,农村耕地集体所有,但集体所有的耕地受 国家控制,不能随意转换为非农用地。中国土地公有私用,私人和企业可以购买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

二是国有( 控股) 金融企业和大型非金融类企业及事业机构。中国的金融业主要是国有(或 国家控股)的。 国家通过各种大型金融机构调控金融市场,防范内外金融风险。 国家还拥有一批从事经济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资料开发的大型企业,如石油、铁路、电力、通讯、道路、航空、自来水等等。此外,还有国有的“事业单位”,主要指教育、科研、医疗、体育、文化等机构。这些机构基本不盈利,但有的也能 自负盈亏。

三是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中国拥有高度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大量吸收劳动力的是家庭企业和社区集体企业。这类中小工商企业占中国工商局注册企业的99%以上,它们的用工属于世界上最自由的一类。不仅如此,自由的劳动用工市场迫使国有企业也实行竞争型的劳动用工制度。

四是自由的商品 资本市场。中国拥有高度竞争的商品市场,自由的资本市场也在迅速形成之中。中国的中小企业是商品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所以 商品生产的竞争激烈程度非常高。同时,高度竞争的商品市场也在刺激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育。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国的开放没有意识形态问题,主要是技术问题。我国业界原以为西方资本市场非常开放,但近两年才发现其开放具有很多技术和政治限制。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很可能会成为世界自由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正如中国今日已取代美国,成为 自由贸易的重要推动者。道理很简单,自由的商品市场必然催生自由的资本市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