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貂

紫貂

哺乳纲鼬科动物
紫貂,也叫黑貂、林貂,为哺乳纲鼬科动物。紫貂是一种特产于亚洲北部的貂属动物。它们分布于乌拉尔山、西伯利亚、蒙古、中国东北以及日本北海道等地。在中国只产于东北地区,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东北三宝”。[1]
    中文名:紫貂 拉丁学名:Martes zibellina 别名:黑貂、林貂、貂、貂鼠、赤貂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哺乳纲(Mammalia) 亚纲:真兽亚纲(Eutheria)又称有胎盘亚纲 目:食肉目(Carnivora) 亚目: 科:鼬科又名貂科(Felidae) 亚科:鼬亚科(Mustelinae) 族: 属:貂属(Martes)该属仅有一种,无地理差异。 亚属: 种:紫貂 亚种:19亚种 分布区域:紫貂现在仅见于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老爷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吉林的长白山和辽宁的恒仁县境内气候寒冷的林海雪原中,以及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地等,呈间断性分布。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85 保护级别:无危(LC)IUCN标准 中文别名:松貂、貂鼠、赤貂、黑貂、青门貂、大叶子 英文名:Sable,Japanese Sable 二名法:Martes zibellina

外形特征

俗话说:关东有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这里所说的貂,就是紫貂。

紫貂又叫黑貂、赤貂、青门貂等,体形很像黄鼬(黄鼠狼),但较大,体长在40厘米左右,体重约650克。它的四肢短健,后肢比前肢稍长,前后肢均具五趾,还具有肉垫,弯曲的利爪有半伸缩性,非常适于爬树。紫貂的身躯细长、苗条,脸和鼻部较尖,吻端圆钝,鼻唇部中央有明显的纵沟,还有20余根颇具弹性的发达触须。眼睛大而有神,耳壳大且直立,略呈三角形,尾巴粗大而尾毛蓬松,约占体长的30-40%。

紫貂体躯细长,四肢短健,体型似黄鼬而稍大,雄性一般比雌性大;具5趾,爪尖利弯曲。耳大直立,略呈三角形。尾毛蓬松。脸和鼻部较尖,吻端圆钝,鼻唇部中央有明显的纵沟,还有20余根颇具弹性的发达触须。眼睛大而有神,耳壳大且直立,略呈三角形,尾巴粗大而尾毛蓬松,约占体长的30~40%。

【体长】:40厘米左右

【尾长】:12厘米左右

【体重】:0.5~1.0千克

【毛色】:野生的紫貂全身为棕黑色或褐色(家养的紫貂有黑、白、蓝、黄等颜色);头部淡灰褐色,耳缘污白色,具黄色或黄白色喉斑;胸部有棕褐色毛,腹部色淡。

【寿命】:8~15年

【地理种群差异】:该属仅有一种,无地理差异。

历史记载

貂的一种。毛棕黑色,软而轻,毛皮珍贵,为我国东北特产之一。亦指貂裘衣物。南朝梁元帝《谢东宫赉貂蝉启》:“东平紫貂之赐,非闻暖额;中山黄金之锡,岂曰附蝉。”清吴伟业《赠彭郡丞益甫》诗:“楼船落日紫貂轻,坐啸胡牀雁影横。”

分布范围

紫貂现在仅见于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老爷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吉林的长白山和辽宁的恒仁县境内气候寒冷的林海雪原中,以及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地等,呈间断性分布。紫貂喜欢栖息在海拔800-1600米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和亚寒带针叶林中,是其中的典型动物之一。除了雌兽生育儿女时在石堆或树洞中筑窝外,其它季节都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一般单独活动,性情孤僻,昼夜均能活动觅食,但以夜间居多。常以石缝、石洞、石塘、树洞等作为临时住处,洞内干净、清洁,还分为仓库、厕所和卧室等,卧室呈小圆形,直径20-25厘米,里面铺垫有草、鸟羽和兽毛等,洞口常有入口出口之别,活动范围一般在5-10公里左右。

亚种分化

已知我国紫貂分4个亚种,即阿尔泰亚种(M.z.averin)、大兴安岭亚种(M.z.princeps)、小兴安岭亚种(M.z.linkouensis)、长白山亚种(M.z.hamgyenensis)。

生活环境

海拔800~1600米的气候寒冷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多在树洞中或石堆上筑巢。紫貂喜欢以松鼠、花鼠、田鼠、姬鼠、鼠兔、野兔、雉鸡、松鸡、小鸟、鸟卵和昆虫等为食,有时也捕鱼,采食蜂蜜、松籽和浆果等。行动敏捷,多在地上捕捉猎物,攀援爬树也很灵活,跳跃自如。冬季大雪封山,食物短缺时,就迁移到低山地带,待天气转暖时再返回。在地面行动时的步态主要有小步跑和跑跳步两种,行进中总是跑跑停停、边嗅边看,有时昂首向四周张望。捕食和避敌的时候则连跑带跳,一般纵跳可达30厘米左右,也有人认为它可以跳到2米远。它的足迹在深雪中为一个深窝,在略覆薄雪的冰面上可以看到清晰的爪痕。

由于紫貂的繁殖力又不算太强,加上长期大量猎捕,以及大面积采伐森林和喷洒鼠药所造成的污染,使其数量锐减,目前全国野外总数仅有1000多只,已经濒临灭绝。

生活习性

除了雌兽生育儿女时在石堆或树洞中筑窝外,其它季节都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常以石缝、石洞、石塘、树洞等作为临时住处,洞内干净、清洁,还分为仓库、厕所和卧室等,卧室呈小圆形,直径20~25厘米,里面铺垫有草、鸟羽和兽毛等,洞口常有入口出口之别,活动范围一般在5~10公里左右。

除交配期外,多独居;其视、听敏锐,行动快捷,一受惊扰,瞬间便消失在树林中。昼夜均能活动觅食,但以夜间居多。食物短缺时,白天也出来猎食,活动范围在5~10平方公里之内。多在地上捕捉猎物,攀援爬树也很灵活。冬季食物短缺时,就迁移到低山地带,待天气转暖时再返回。

以松鼠、花鼠、田鼠、姬鼠、鼠兔、野兔、雉鸡、松鸡、小鸟、鸟卵和昆虫等为食,有时也捕鱼,采食蜂蜜、松籽和浆果等。

在地面行动时的步态主要有小步跑和跑跳步两种,行进中总是跑跑停停、边嗅边看,有时昂首向四周张望。捕食和避敌的时候则连跑带跳,一般纵跳可达30厘米左右,也有人认为它可以跳到2米远。它的足迹在深雪中为一个深窝,在略覆薄雪的冰面上可以看到清晰的爪痕。主要天敌是黄喉貂和猛禽。

生长繁殖

在春季有假发情现象,真正的发情交配期是6至8月间。雌貂妊娠期约229-276天,受精卵有滞育期,至翌年2-3月间才能着床发育。紫貂每产2-4仔,但1-3仔居多。据饲养观察,3-6岁的母貂产仔率最高,7-10岁的雌貂仍有产仔能力。雄性约3岁半性成熟,雌貂要早些。寿命为16-18年。

人工繁殖

国内动物园养紫貂的不多。1957年吉林特产研究所开始进行笼养紫貂繁殖试验,先后多次共引进野生紫貂250余只,这些野生种貂主要来自长白山区,于1965年获得笼养繁殖的后代;1963-1967年由黑龙江省横道河子野牲饲养场引进8只小兴安岭紫貂;1972年又引进2只新疆的阿尔泰紫貂,并于80年代又连续获得了阿尔泰紫貂和长白山紫貂的杂种后代(佟煜人等,1981)。现吉林特产研究所的笼养紫貂繁殖群已达500多只。

由于紫貂的繁殖力不算太强,加上长期大量猎捕,以及大面积采伐森林和喷洒鼠药所造成的污染,使其数量锐减。

貂皮为名贵裘皮,且为传统出口裘皮种类之一。根据70年代初貂皮收购记录的分布来看,大兴安岭紫貂产量约占总收购量的10%;长白山紫貂产量约占30%,主产区为吉林省抚松、长白、蛟河、敦化、安图、和龙等县和黑龙江省五常县;小兴安岭紫貂产量占总收购量的60%以上,主产区是尚志、方正、延寿、宁安、海林、林口、依兰等县及伊春市。新疆阿尔泰紫貂的产量未作统计。根据貂皮收购资料估计,若猎捕率为25%-30%,则我国东北紫貂资源储量约6000只左右。

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已将紫貂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在紫貂分布区内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有黑龙江的呼中、汗马、诺敏河、洪河、山河、镜泊湖、丰林、龙凤湖和吉林长白山老向顶子等自然保护区。

保护措施

1、加强保护,因貂皮价值很高易受盗猎,对紫貂保护来说严格执法尤其重要;

2、加强其栖息地保护。目前我国虽无专为保护紫貂建立的保护区,但紫貂资源较丰富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应列入紫貂专项管理计划,以保证紫貂种群的恢复;

3、可考虑在原有紫貂分布而且栖息条件适宜的地区有计划地进行重引回项目,以利种群恢复;

4、发展紫貂养殖事业,解决市场对紫貂的需求,并有利于野生种群的保护。

保护级别

CITES濒危等级:未列入

IUCN濒危等级:未列入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