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

纸鸢

中国传统手工艺品
即风筝。“鹞”及“鸢”都是鹰类猛禽,中国古时南方一般把风筝叫做“纸鹞”,北方把风筝叫做“纸鸢”。这是因为风筝最早的造型是用绢或纸做成鹰,放飞时真得像一雄鹰在空中翱翔。香港现仍有“纸鸢”叫法,显然是来自古语。
    中文名:纸鸢 外文名: 别名: 别 名:风筝 拼 音:zhǐ yuān

名词定义

纸鸢:zhǐ yuān

“鹞”及“鸢”都是鹰类猛禽,古代把风筝曾叫做“纸鹞”或“纸鸢”,是因为风筝最早的造型是用绢或纸做成鹰,放飞时真的像一雄鹰在空中翱翔呢!香港现仍有“纸鸢”叫法,显然是来自古语。古时候,风筝的形状各异,但多半为燕子型。

风筝又称纸鸢,也有人称鹞子,古书上有“鲁班削竹为鹊,成而飞云”和“公输般变木鸢,以窥宋城”的记载,说明风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无论是工艺造型,还是艺术特色,都充分表现了人们的艺术情趣和美好向往,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生活气息。

纸鸢就是风筝,相当于最原始的无人机。此前,古人曾设计出“木鹊”,这也许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墨子·鲁问》载:“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能连续飞行72小时,这是现代高技无人侦察机也无法做到的。可惜,这种技术早已失传。

纸鸢的发明距今有2000多年了,发明人是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韩信是怎么想到发明纸鸢的?原来当时列侯陈豨造汉高祖刘邦的反,韩信与陈豨勾结,制作纸鸢作为里应外合的信号。这也是最早用纸鸢来传递情报的实例。

纸鸢一经发明,便在军事、间谍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中,被叛军侯景围困在都城建邺(今南京)台城内的梁太子萧纲,便是用纸鸢传递情报,搬来救兵的。

纸鸢可以飞得老高,即便被敌方发现,也奈何不了。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谋反,围攻临洺城。守将张伾遂放纸鸢与朝廷援军取得了联系。

当时田悦也发现了飘过营房上空的纸鸢,也知道是城内传递军情,赶紧找来“善射者”,但纸鸢飞得“高百余丈”,根本无法射落。

工艺特点

好的纸鸢和放纸鸢用的线的制作方法其实也不简单。首先要“蜡玻璃线”。就是先将一些玻璃瓶子敲得粉碎,辗成尖锐的颗粒粉状,然后用沙锅煮一种叫“牛皮胶”的东西(就是印刷厂装订书籍封皮的那种胶),胶煮好后就把玻璃碎粘在线上,经过一夜的风干,那系风筝的线变得锋利无比,诸事俱备之后,纸鸢就做成了。

那些形状不同别出心裁的纸鸢大都有与之很相吻合的名字,单字的如“钻”如“飘”等;双字的如“麻鹰”“猎犬”;三字的如“黑金刚”“阎罗王”;四个字的最具神采,象“落日余晖”“南征北战”“双鬼拍门”都是响铛铛的名声。

阳江风筝

广东阳江于1993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风筝之乡”,此后,阳江市把每年重阳节定为风筝节。

世界著名的风筝都是山东省潍坊市。

该市从1984年开始举办风筝会,每年4月都有来自全世界的风筝爱好者一同放飞希望。

风筝之最

2011年4月16日,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吴晓红在此间宣布,中国潍坊举办的万人同放风筝活动,以10465只同时放飞的风筝,刷新了2010年加沙6198人在此项目上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相关诗词

《有鸟二十章》之七唐-元稹

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

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

风吹绳断童子走,馀势尚存犹在天。

愁尔一朝还到地,落在深泥谁复怜。

《纸鸢图》明-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竹枝词》清-孔尚任

结伴儿童裤褶丸,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风早,笑我风筝五丈风。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无题》近代-邓拓

鸢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

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

纸鸢诗歌

诗/剑安

我是一个玩纸鸢的孩子

在一个属于白云的季节

那飞在天空的纸鸢

挣断了我手中的线

纸鸢不属于我了

纸鸢也不会属于天空

当我倚靠在阳光身上

心里只剩下莫名的感伤

更孤独的永远是纸鸢的心

我不知道纸鸢的归宿

阳光的影子与我重叠在一起

活像一个小丑闯入皇宫

但愿纸鸢安然无恙

落在一个爱纸鸢的孩子手里

从此我就可以不做梦了

或者做一个更甜美的梦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