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脸王

红脸王

豫东观众对唐玉成的专有称呼
“红脸王”最初是豫东观众对唐玉成先生的专有称呼,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唐玉成(1895-1973),男,豫剧演员,原名子信,誉名红脸王,豫剧“麒麟童”。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申台寺村人。唐玉成是豫东调最有代表性的须生演员,他不仅扮相壮美,表演细腻洒脱,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情态,而且唱腔不同一般,别具风采。他演出的代表剧目有《火烧纪信》、《反徐州》、《杨河堂》、《白玉杯》、《李渊跑宫》、《闯幽州》、《困南屯》、《刘公案》等。1949年,他参加了虞城县人民剧团,还先后演出过现代戏《小女婿》、《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传枪》等。[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出生地: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 毕业院校: 职业: 代表作品:《火烧纪信》,《反徐州》,《白玉杯》,《文王跑坡》等 主要成就:豫东红脸的集大成者豫东红脸唐门流派创始人豫剧麒麟童 别 名:唐玉成、唐子信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职 业: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简介

幼年丧父,随母至外祖父家居住。1904年入玩友班,攻花脸、红脸。1906年入夏邑罗家班学艺,师从况凤仙(艺名科马,旦角)。1920年又拜师冯垛,赐名玉成,他虚心学习冯垛的演唱技巧,技艺提高,名声大震。冯垛去世后,唐玉成成为该班台柱。1921年入夏邑程家班演出,始有名声。1925年以后在虞城刘家班与王彦山、张永兰、黄儒秀长期合作,并吸取名红脸孙照登的一些唱腔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唱派,1948年投国民党55师随军演出,建国后入虞城人民剧团为领衔主演。

唐玉成是豫东调最有代表性的须生演员,他不仅扮相壮美,表演细腻洒脱,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情态,而且唱腔不同一般,别具风采。在演唱时,多是真假嗓结合,先低后高(一般由C调升到E降调),刚柔相济,浑厚朴实,耐人寻味。他特别擅长运用偷字、嵌字、闪板及哀颤(寒颤)等巧妙唱法,使人听起来既感到粗犷豪放,又别具风采。1962年,他参加河南名老艺人汇报演出了《火烧纪信》、《地塘板》、《文王跑坡》等剧目。

冯纪汉在《向优秀的传统学习》一文中,对他在《火烧纪信》中扮演的纪信给予了高度评价:“唐玉成通过自己的唱腔和表演,从犹豫到自愿,表演得很有层次,而且合情合理。一个68岁的老人,还能够作出这样的表演,特别是唱腔还那样洪亮优美,如果没有高深的艺术造诣,是难以达到这样境界的。””八大红脸王要么与唐玉成有直接师承关系或要么深受其唱腔影响。刘忠河、张枝茂、刘新民、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并称为豫东八大红脸王。

他演出的代表剧目还有《反徐州》、《杨河堂》、《白玉杯》、《李渊跑宫》、《闯幽州》、《困南屯》、《刘公案》等。1949年,他参加了虞城县人民剧团,还先后演出过现代戏《小女婿》、《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传枪》等。

经历

唐玉成一生对艺术精益求精,对求艺者真诚传授,深得同行的敬重。有很多演员如刘玉龙、朱勤堂、张万云、杨启超、刘新民、李宪臣、史红光等,都受过他的教益。特别是后起之秀刘忠河,虽未得到唐玉成亲授,但他通过唐玉成的唱片进行学习,在继承唐玉成的演唱艺术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使唐派艺术得到继承和发展,受到观众赞赏。1960年后因年事渐高改任教师,“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扣发工资,生活无着落,于1973年5月5日含冤而逝,终年78岁,1979被平反昭雪。

唐玉成是豫东红脸的集大成者,曾跟孙照登学习,孙照登生于清末,艺术境界极高,孙照登死后,唐玉成响遍豫东及江苏、安徽、山东等地,被称为“红脸王”,也是红脸唱腔的发扬光大者,其对红脸唱腔进行了很大的创造,他的唱腔很多没有被继承下来,到目前为止还没人能跟他的老人家的艺术魅力相提并论。

于福礼老师现在商丘卧病不起,曾经学习过孙照登,唐玉成老师的关门弟子也就是现在虞城的汪振堂老师是唐玉成老师艺术唱腔继承的最好的人,汪振堂的《火烧纪信》可以听到唐玉成老师的魅力,是红脸当中最难学的一种唱腔,偷、闪、欠、颤等技巧很多人学不会,但汪振堂老师运用自如,汪振堂老师的哭腔很具特色,红脸的唱腔不能光听韵味,重要的是感情和韵味的结合。张枝茂老师的唱腔是跟他师傅二唐学来的,二唐创造很大,可惜他的唱腔保留的极少。

唐派师承关系

河南红脸在豫东,豫东红脸出唐门。自唐玉成以其独特的高亢激越的唱腔创立红脸一派以来,红脸就成了广大戏迷津津乐道的话题。“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为红脸殊”。

由于唐玉成老师去世的较早,再加上种种复杂的原因,红脸唱腔一直没能登上官方舞台,但在民间,红脸戏依旧被人喜爱,在网上,年轻的红脸戏迷越来越多,有关红脸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对红脸的探讨越来越深入,探讨的问题之一就是豫东唐门继承者的流派划分。

据说唐老爷子有几大弟子:

李克让,大弟子,解放前即拜师,建国初期,因其名气太盛,被人下药毁了嗓子。其子李自珍为原商丘专区豫剧团(先商丘豫剧院)团长,已退休,朱坤芳奶师即为李克让。

刘玉龙,艺名大唐。其人以柘城豫剧团为基础,与潘玉成搭档(潘玉成亦私淑老先生,帽翅功已臻炉火纯青之地),声名远播。此一路的再传弟子有张家训、陈传明。代表剧目有《下南京》、《刀劈》、《辕门斩子》。

朱勤堂,艺名二唐,为唐玉成亲传弟子,虞城县人。朱勤堂最初活跃在山东菏泽一带,建国后入谷熟豫剧团,后以夏邑为根据地。其人能翻能打,以本嗓吐字,假嗓甩腔,多用花腔,唱腔浑厚耐听,享誉苏鲁豫皖,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曾数次听老戏迷叙说其演出盛况,于旷野演出时,人山人海,观众一排数里,极其轰动。其弟子有张枝茂、韩爱琴等,张枝茂出色继承了乃师的艺术风格,以悲入戏,善演衰派老生,表演真切细腻,含蓄稳重,素有“豫东唱破天”之美誉;韩爱琴已离开舞台,现担任某戏校校长,专事教育;朱勤堂晚年曾教科班,培养了一批学生,黄友良、司福金、司卫亮等均学习其艺术风格。

此一路四代弟子有张枝茂老师的徒弟冯凤岭、鲁加政。代表剧目有《火烧纪信》、《诸葛亮吊孝》、《困南屯》、《五台山》等。杨启超,人称“小红脸王”,1929年出生于山东曹县,为唐玉成先生的徒弟和义子。其人天资聪慧,学戏较晚,但声名鹊起。其人演出,手眼身法步俱都入戏,一时间独领风骚。其用夹本嗓,高低不挡,曾与豫东著名武生李国范、名旦陈玉英?组成“黄金三角”,从苏扬至武汉,一路演去,处处开花,好评如潮,京班亦向其学习。杨先生演戏较多,且尤其善于学习,曾头天晚上观摩周信芳演出《宋士杰告状》,第二天挂牌演出此戏,周先生能来好的地方,杨启超一个不拉,比如一句念白“我这就走了”,配合动作,四面开花的叫好。其真正弟子不多,但学习其唱腔艺术的不在少数,有朱坤芳、赵辉、景福仓、谢庆军。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