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

心理精神疾病
精神障碍可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常给个人或他人带来苦恼甚至伤害的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大部分患者因症状持续、发作频繁,或程度严重、自感苦恼而就诊。[1]小部分病情较重,但却不感苦恼,亦不自视有病,多是亲友出于关怀或感到威胁而将其送诊。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
  • 中文名:精神障碍
  • 外文名:
  • 别名:
  • 临床表现: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
  • 科室:神经内科

疾病简介

作为临床概念,精神障碍一词含义广泛,界限模糊。较轻者如人格障碍及神经症同正常心理通常只有量的差别,而某些不符合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如同性恋、反抗社会规范的人格障碍以及药物依赖是否应视为精神障碍,一直存在争议。

但由司法角度来看,精神障碍的定义关系到病人强迫收检问题以及判定涉法当事人是否具有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因此非常重要。在一般司法条文中,精神障碍的定义较严格,一般只重视那些思维或情感有严重障碍而对其行为性质、意义及其后果失去认识和判断能力,对行为表现失去控制能力的情况。

精神障碍不同于一般内科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症候群及病程的识别。几类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并无器质性病理基础,也未找到特异性病因。所谓器质性精神障碍虽有器质基础,但它实为相应器质性疾病的症状的一部分,并非独立实体。因而习用障碍一词来概括。

精神障碍可自幼年便持续存在,如精神发育迟滞;也可自青春期表现明显且持续存在,如人格障碍。但大多数障碍却是发生在原来心理表现正常的人群中,诱因可明显或不明显,但都有明确的发病阶段。这后者又称精神病患,以别于前者。

一般精神障碍虽无明确器质性病理基础,但却可用病理心理特征来解释。精神症状实为各种心理过程发生障碍的外在表现。所以精神障碍的内容包括:心理过程障碍,如感知觉障碍,属于症状水平;典型综合征,如焦虑状态及精神分裂症;以及某些严格讲来不属于上属二者,但却因存在某种联系而习惯合并在此讨论的临床情况,如依赖行为等。

疾病病因

可概括为:

1、器质性因素,包括后天的各种躯体病和先天的脑发育障碍,此时,精神障碍是躯体病的一部分。

2、社会心理因素,如神经症和反应性精神病。

3、病因尚未查明,如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但后天的环境因素如家庭失和,不合理的教养及生活中的恶劣处境,对于许多类别的人格障碍者具有形成的作用。

病理现象

精神活动异常是各类精神障碍重要标志之一。精神障碍累及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表现出繁多的精神病理现象。精神障碍时常表现在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等几个环节之中,有时也会涉及到注意、记忆和智能。识别和掌握精神病理特征目前仍然是研讨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治规律的重要方法。精神症状也可按精神活动的过程来分类。

认识过程的障碍 

1、感觉障碍。如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倒错、内感性不适等。

2、知觉障碍。如幻觉(客观现实中不存在刺激物时产生的各有关感官的知觉映象,主要见于重精神病)、错觉(歪曲的知觉)。

3、思维障碍。思维活动数量和速度方面的障碍,如思维迟缓、思维松散、思维破裂、思维云集、思维不连贯等。思维逻辑障碍如独特性联想、象征性思维、自创新语、逻辑倒错性思维、病理性诡辩症等。思想内容异常,如妄想,即产生错误的而不能经现实纠正的牢固信念。

4、注意障碍。如注意增强(注意可指向外在事物或自己的某些生理状态)、注意减弱、注意缓慢、注意涣散、注意狭窄、注意固定、注意转移等。

5、记忆障碍。如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症、错构症、虚构症、似曾相识症、旧事如新症等。

6、智能障碍。智能全面减退称为痴呆。

7、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指对本身精神病态的认识能力,精神病患者一般有自知力缺陷。

8、定向障碍。如时间定向障碍、空间定向障碍。

情感过程障碍 

如情感淡漠、情感迟钝、情感高涨、抑郁、情感爆发、情感倒错、矛盾情感等等。

意志过程障碍 

如意志减退、意志丧失、意志增强等。

运动和行为障碍

包括精神运动性兴奋(如躁狂性兴奋、紧张性兴奋)和精神运动性抑制如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违拗症、刻板动作、刻板言语、作态等。也可见各种本能行为的障碍,如饮食障碍、睡眠障碍、性本能障碍等。

意识障碍 

包括谵妄状态、昏睡状态、意识模糊(如朦胧状态、梦样状态、酪酊状态)、漫游性自动症和自我意识障碍(如双重人格、人格分离、人格解体、被泄露感)。

主要分类

器质性精神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由脑部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包括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脑外伤、脑瘤等所致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只是原发躯体疾病症状的组成部分,也可与感染、中毒性精神障碍统称为症状性精神障碍。一般常见类型有:

1、癫痫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患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可发生在癫痫发作前,发作时和发作后,亦可在发作间歇期内呈现持续性的精神障碍。有的学者还按精神障碍发作的特点分为:

① 体验性精神性发作;

② 发作性精神障碍;

③ 慢性精神障碍第三类。

2、多发脑梗塞性精神障碍。由于脑动脉硬化影响大脑血液供应,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脑血管意外所致的痴呆综合征。脑外部动脉(颈动脉或锥基底动脉)硬化斑的微栓子或缺血引起大脑白质中心散在性多数小梗塞灶所致,因而称为多发梗塞性痴呆。本病多在中老年起病,据上海的资料,约占住院的精神病人的1%左右,男性略多于女性。病程多呈阶梯式发展,常可伴有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

3、甲状腺功能减退伴发的精神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甲状腺素不足或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精神障碍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见征象,随发病的年龄不同,临床上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克汀病(呆小病)、幼年粘液水肿、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4、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发的精神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是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导致的躯体症状和神经精神障碍。本病患者几乎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精神障碍是本病全部临床表现的一个固定组成部分。

5、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脑外伤所引起的精神障碍常见的有两类患者。一类以持续的心理功能缺损为主,如记忆障碍;另一类为情绪障碍与无力状态较为常见,由于症状不容易被发现而常被忽视。

6、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是指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感虫或其他微生物、寄生虫等所致的脑外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梅毒、伤寒、斑疹伤寒,恶性疟疾、血吸虫病、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感染等所致的精神障碍。颅内未发现直接感染的证据。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大麻、催眠药、抗焦虑药、麻醉药、兴奋剂、致幻剂和烟草等。精神活性物质可由医生处方不当或个人擅自反复使用导致依赖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常见类型有:

1、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物质依赖障碍和物质滥用)。

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障碍,包括:精神活性物质中毒,精神活性物质戒断反应,精神活性物质所致谵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持久性痴呆,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持久性遗忘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心境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焦虑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性功能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睡眠障碍。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指来自体外的某些物质,虽不产生心理或躯体性成瘾,但可影响个人精神状态,如产生摄入过量所致的中毒症状(过去称为中毒性精神障碍)或突然停用所致的停药综合征(如反跳现象)。常见类型有:

1、一氧化碳所致精神障碍。

2、非成瘾药物所致精神障碍。如:

① 抗抑郁剂(如三环类、四环类,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F55.0];

② 缓泻剂[F55.1];

③ 止痛药(没指定为精神活性物质的,如阿斯匹林,非那西丁)[F55.2];

④ 制酸药[F55.3];

⑤ 维生素类[F55.4];

⑥ 类固醇或激素[F55.5];

⑦ 特殊的草药或民间验方[F55.6]等。

3、有机化合物所致精神障碍。如:

① 有机磷;

② 苯。

4、重金属所致精神障碍。如:

① 铅;

② 汞。

5、食物所致精神障碍。如蕈类等。

6、其他或待分类的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如二氧化碳。

情感性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1、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2、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3、双相障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4、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准。

5、恶劣心境。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的症状标准,同时无躁狂症状。

精神分裂症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常见类型有:

1、偏执型分裂症。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

2、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3、紧张型分裂症。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4、单纯型分裂症。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

感应性精神病

以系统妄想为突出症状的精神障碍,往往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两个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姐妹、夫妻、师生等),其妄想内容相似。

周期性精神病

是一组急性起病,反复发作,症状相仿,以内分泌失调与自主神经症状,以及思维、情感、行为紊乱为主的精神障碍,病程短暂,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不显著,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如果常与月经周期相联系,则称月经周期性精神病。

疾病诊断

主要靠与病人接近的人的病历报告和临床观察、检查和分析。对精神障碍本身还没有客观的诊断手段。现有的实验室方法只是为了排除器质性疾病或查明可能引起某些精神障碍症状群的躯体病,最终确定精神障碍性质还是靠临床精神状况检查和分析。196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心理测量方法和量表,但实践证明,这些仅可作为临床观察、诊断的辅助手段,不能仅靠量表来确定诊断。

疾病治疗

对躯体病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治疗躯体病,若精神障碍不致影响躯体病的治疗,则可不必专门治疗或仅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对其他精神病,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药物疗法、休克疗法等。

1、药物治疗。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精神疾病的治疗已经进入化学治疗的年代。所用药物包括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躁狂药等。

2、休克疗法,如电休克。

3、心理治疗。在若干精神障碍的治疗中从来都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目前主要用于神经症、心身疾病和人格障碍等。

4、工疗。或称职业疗法。即每日给病人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工艺性操作作业,以辅助或促进病情缓解。急性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好转时期应参加工艺品制作、缝纫、书法或绘画等活动,以提高生活兴趣和信心。对慢性病人则宜安排工业工疗,即参加一些带有流水作业性质的集体劳动作业。这样的工疗才接近现实生活,有助于他们的精神康复。工疗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有助于患者劳动就业或职业康复。其中包括着管理家务和教育子女。对神经症,也可合理选用镇静药物,但最主要的是心理疗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神经症的治疗、精神病恢复期病人的保健和其他心理疾病的预防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

5、1930年代出现前额叶切断术,以治疗顽固的焦虑紧张、强迫观念、妄想状态等,即精神外科。现又有前额叶超声治疗,立体定向手术等,正在探索确切的疗效 。

6.“脑神经免疫修复疗法”是解放军部队医院神经内科诊疗中心专家们经过数十年科研攻关首创的全国治疗精神疾病前沿疗法。该疗法治疗精神疾病疗效显著,专业权威。截止目前,该疗法以其较高的治愈率和良好的疗效已为来自全国各地十万多名精神疾病患者解除了困扰,重获了健康。该疗法的应用于临床,彻底打破了精神疾病治愈难的历史,开启了人类治疗精神疾病的新纪元。

精神障碍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旨在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以防止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这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但由于有些精神障碍的病因未明,因此,一级预防除了主要是对病因已明的精神障碍。有可能针对病因,采取果断的预防措施。最终消灭疾病的发生外,还可利用现有的知识,积极进行精神障碍的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完全缓解与良好的愈后,防止复发。对目前尚不能通过~级预防措施消灭的精神障碍,应给予二级预防措施。早期发现病人并早期诊治对各种精神疾病的病程转归及预后都起到良好作用,乃是精神病防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尤其是逐渐起病而症状隐匿,不易被人发现的病人,如能早诊断、早治疗而不延误病情,则对预防复发以及使慢性率下降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安排,最大限度地促进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尽可能地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把精神残疾的预防和康复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中去。

重度精神障碍危害

1、明显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病人能够听到有人命令他去自杀,或觉得周围的人要陷害他而没有出路,只能自杀等;   

2、同时出现严重的抑郁情绪;   

3、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精神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   

4、病人缺乏照护或照护不够,容易出现自杀等意外;   

5、伴有慢性躯体疾病,导致身心的疲惫;   

6、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具有较高的职业期待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精神病的问题和未来可能遭受的歧视与恐惧。

和精神病的关系

精神病(psychosis)特指具有幻觉、妄想或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最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重性躁狂症和抑郁症。因此精神病只是精神障碍中的一小部分。   

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出现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各种精神活动异常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泛指一切的因精神问题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社会功能,精神障碍是一个更宽的范畴。   

心理变态这是一个老百姓的术语而不是一个专业术语,泛指一切反常的令常人不能接受的心理现象或者外在的行为现象。   

精神卫生是指没有躯体的疾病,精神愉快、精神饱满,同时能够适应良好的社会功能的良好状态,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也是每一个人所要追求的状态。

精神障碍的护理常识

一、主要护理诊断与相关因素:   

1、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由于精神障碍引起。表现整日沉溺于饮酒渴望中,不修边幅,衣着不整,蓬头垢面,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   

2、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对他人。(酒精或药物中毒;酒精或药物中毒继发兴奋;受幻觉、妄想支配所致或恶劣情绪有关,表现常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或愤怒。)   

3、有摔伤的危险:(与神经系统功能损害有关。表现走路不稳,四肢震颤,发生跌伤坠床。)   

4、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与长期饮酒,以酒代饭,造成严重营养失调。表现消瘦、脱水、严重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5、有自杀、自伤的危险:(与病人的恶劣情绪有关,表现为抑郁、焦虑。)   

6、睡眠形态紊乱:(与中枢神经系统长期损害有关,表现失眠。)   

7、社会功能障碍:   

8、营养缺乏:(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拒食、厌食有关;以酒或药物取代食物;慢性酒、药滥用所致吸收不良。)   

9、觅取行为:(与神经系统适应性改变有关)。   

10、急性意识障碍。(与酒瘾、药瘾、个体严重中毒和极度兴奋有关。)   

11、躁狂发作:(与脑器质性损害有关)。   

12、焦虑(与调试机构发生严重功能障碍有关;与需要未满足有关;戒断症状所致;感受到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对自身的伤害时,更加重焦虑。)   

13、幻觉妄想:   1

4、社交障碍:(病生理方面:由于戒断反应所致震颤性谵妄、幻想、定向力障碍;行为不被接受,价值观不被社会接受;依赖及社交退缩;精神活性滥用行为使个体与周围人疏远且增加个体的隔离感,低自尊。)   

15、认知、感知改变:(酒精或药物严重中毒所致;震颤谵妄而知觉改变;中枢系统兴奋造成过度敏感。)   

16、自我概念紊乱:低自尊(自我发展迟缓;家庭系统功能不良;缺乏正向反馈,常感到失败。)   

17、知识缺乏:缺乏学习的兴趣;低自尊;否认对信息的需要;否认对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所隐含的的危险性;不良的社会支持系统。) 

二、护理评估:   

1、一般人应评估:精神状态,如恶劣情绪(抑郁、焦虑、愤怒等)、自杀、自伤、冲动行为,躯体症状,无力满足基本需要、无力解决问题、使用防卫机制不当的情况;要求自理的动机和坚持程度,家庭和社会支持、饮酒史或药物滥用史。   

2、如为急性中毒应向知情人详细询问:   

(1)发病前后情况,若需紧急处理应先急救。评估中毒发生的时间、过程、起病急缓;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瞳孔、肢体运动,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2)评估相关因素和最近的应激源(数量、类型、持续时间等)及其影响,如病理生理因素、心理损伤因素、年龄因素、情景因素如社会角色改变、应激情景、支持系统、各种治疗。   

(3)评估相关症状和相关护理诊断,如有误吸的危险;有损伤的危险、有冲动的危险、有营养不足的危险、有感染的危险、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电解质紊乱、孤僻、懒散等。   

3、对生活自理缺陷者评估相关因素,应注意精神症状或精神残疾;躯体疾病、躯体残疾;老年人衰弱或家庭过度照顾。如有明显的觅取行为应评估觅取行为的不同表现。

重度精神障碍危害

1.明显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病人能够听到有人命令他去自杀,或觉得周围的人要陷害他而没有出路,只能自杀等;

2.同时出现严重的抑郁情绪;

3.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精神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

4.病人缺乏照护或照护不够,容易出现自杀等意外;

5.伴有慢性躯体疾病,导致身心的疲惫;

6.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具有较高的职业期待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精神病的问题和未来可能遭受的歧视与恐惧。

产褥期精神障碍的特点

虽然现在和以前相比,人们对于精神障碍的了解更多了一些,但是总体来说,对精神障碍的了解还是比较匮乏的。例如产褥期精神障碍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特征可能了解的人就并不是很多。专家表示,了解产褥期精神障碍对产妇和婴儿都会有好处。

产褥期精神障碍症状特点介绍:

本病大多起病急骤,开始时可有失眠,抑郁,精神不愉快,容易疲劳等先期症状,进而出现精神活动失常的表现。由于其症状表现多样,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忧郁淡漠型:这种类型最多见,且多发生在产后一周。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焦虑紧张,有自卑感,无故悲伤落泪,失眠,或可出现语言迟缓,不爱说话,懒于活动,嗜睡等。

狂躁兴奋型:本型比较少见,多表现为烦躁易怒,情绪高昂,言行增多,思维错乱,与人争吵,甚至打人毁物等。

神经症状型:主要表现为失眠,或者是入睡困难,甚至几个小时才能入睡;或者是睡后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因而出现疲乏无力、头痛如裹、眩晕、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幻觉妄想型:表现思想紊乱,违反逻辑,常有幻觉(主要是幻听),妄想(多数为疑病妄想或夸大妄想),行为孤僻,严重的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