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香

篾香

香料
篾香以细小的竹篾为香骨,香料研成粉末后,用天然粘粉(一种植物,遇水产生粘性)经水把香料层层地裹在篾骨上,香料裹在篾骨的三分之二段,另外没裹的三分之一为原竹签作香脚,香脚部份染上或紫或绿或红等色彩。篾香一般为一尺长,也有一尺六、二尺长的,最大的长达三尺。配制后供人点燃的名贵香料。著名的有永春篾香是唐宋移居福建省泉州市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于明末清初引进、发展起来的。它历史悠久,驰名闽南和东南亚各地,成为永春县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
    中文名:篾香 外文名: 别名: 用途: 分类: 英文名:Bamboo incense 组成:香骨和香肉组成 使用:供人点燃的名贵香料

主要成分

篾香由香骨和香肉组成,竹签经沾水后把带有粘性的粘粉均匀裹在竹签上,又经第二次沾水把粘粉及香料粉(炭粉或其它材料)一层一层地裹在竹签上完成,在生产中添加一些微量原料,如燃烧时会闪光的称闪光香(灵光香)。

再用中药材料的称中药香,燃烧后香灰卷成一圈一圈的叫卷钱香或钩炉香,表面金色的称为金香,加入檀香粉叫檀香等等。

香骨:即小竹签,分圆形和方形两种,小竹签的长度、大小都有比较固定的规格,直径从0.8MM-3.5MM,长度有21cm、27cm、32.5cm、39.5、48.5cm等规格,选择竹签时应考虑竹签的承受能力,根据香的选择大小、长短,越长、越大的香用的竹签就越大。

香肉:主要是香料粉、粘粉、色素(常用玫瑰精、大红、嫩黄、品绿、黄金粉等)及为提高质量或者降低成本加入的辅助等材料,如灵光粉、金片、碳酸钙、硝酸钾等组成,香肉因各层的作用不同,一般由三种不同的配料组成,分底粉、内粉和皮粉。

底层(底粉,以下称打底粉或称打底):纯粘粉

也就是最底层的粉,打底粉用的粘粉量较少,一定要用好的粘粉,就像建房子打地基一样,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把香的品质做好,否则会出现烂头、烂尾的现象。

中层(以下称内粉):香料粉+粘粉

基于表皮与底粉间的材料,这一部份可用一般的材料,但也不能马虎。按香肉的大小重复做2-5次,因为是在香的中层,就是做有颜色的香材料也无需加颜色。

外层(以下称皮粉):香料粉+粘粉+色素

香体表面能见的部位,尽量用细一点的粉,一般要求100目,这样做出来的香才会光滑、色泽鲜艳,可加入少许的金片,使之晶莹闪亮的立体视觉。

选料

竹签:选种植3年以上、直径要求达到7㎝以上的毛竹为原料;裁节长度控制在1.70m至2.55m,开条每条宽度1.8㎝,每片厚度为2㎜;晒至竹枝颜色变白、易折断;除去竹(篾)骨的竹须。

辅料:按不同产品不同颜色要求进行色粉配制;选用上粘、中粘、白树粘3种粘粉,以1:1:1配制;香粉配制应按产品的不同香型选用不同香料进行配制,无香型的香料选用白木粉配制,香料用100目筛子过筛,制成香粉。

后按每100㎏香粉加水18至25㎏、色粉2㎏至3㎏、助燃剂2㎏配比香料进行配制。

香料:沉香应选用沉木粉进行配制;檀香应选用檀木粉进行配制;柏木香应选用柏木粉进行配制。

工艺

第一步:香芯沾水(打底)

将竹枝适当长度沾水,使其能搓上黏粉。干净的竹枝沾水浸湿,留下香脚长度约10-12公分,即手拿的地方不沾水。

第二步:搓上黏粉使竹枝能均匀搓上黏粉。以搓揉的方式将黏粉附着在湿润的香芯上。第一步与第二步合称打底,称为第一次浸水。

第三步:浸水水份使黏粉产生黏性,以便黏附香粉。将打好底的香枝,浸水至与黏粉同一高度。

第四步:展香

将浸水后的香枝,展开成扇型使香枝分开,再将香料粉撒于香枝上,使每支香均匀的黏附上香料粉。并藉由展开成扇型时将其分开,将有瑕疵的香挑出。

第五步:抡香

展香撒上香粉后,用双手手掌将香做圆形的转动,使香料粉均匀的附着在香枝上并适时的将有瑕疵的香挑出。

第六步:切

以右掌和右臂弯抱住香枝,左手在上,让香枝圆形转动互相摩擦,并在“切”香的过程中将多余的香料粉抖落,使香枝更加扎实且圆滑平整。

第七步:晾香

将制好的篾香均匀交错晾在香架上或直接以香花的形式放在地,以利通风与日晒让香均匀晾至七成干。

第八步:染香脚

晾香至七成干后将香收起,平整后在香脚的部份浸染红色染料,将香脚染成红色或其它颜色。

第九步:晒香脚

将染好香脚的香重新晾开在香架上,曝晒至完全干燥后,即成天然健康安心香品。春季太阳光晒6至8h,夏、秋季3至4h,采用烘干法的烘干房温度控制在70至80℃,时间2至3h。

举例

永春篾香,又名神香、卫生香,是一种选用上等芳香植物和中药材配制后供人点燃的名贵香料。永春篾香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唐宋移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生产的手工艺产品。

它于明末清初于泉州逐步引进内地并发展起来的,明清时,蒲氏家族逐步衰落,而永春的蒲氏后裔,将祖先传下来的制香手艺世代相传至今,并将之发扬光大。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