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修订

节选修订

布莱恩·德·帕尔玛执导的战争影片
影片聚焦于从2003年开始的伊拉克战争,影片以美国士兵在战争中的人性变化过程为切入点,记叙了置身于残忍战争之中的年轻美国士兵在道德与良知世界中的迷失与堕落,并顺便探讨了在现代战场上,包括网络报道在内的各种现代传播方式对战争舆论的影响。这是一部关于参与伊拉克战争的美国士兵的故事,聚焦在战场上复盖的包括博客和网络报道在内的各种现代传播方式。《节选修订》改编自真实事件以及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场战争,试图探讨了置身于其中的年轻美国士兵在道德良知世界中的迷失。
    中文名:节选修订 外文名:Redacted 其他译名: 类型:战争 出品公司:MagnoliaHome 制片地区:加拿大/美国 拍摄地点: 发行公司: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编剧:布莱恩·德·帕尔玛 制片人:马克·库班 主演:凯尔·奥尼尔,TyJones 片长:90分钟 票房: 对白语言:英语/法语 色彩:彩色 电影分级: imdb编码:tt0937237 主要奖项: 在线播放平台: 其它译名:编译/洁版伊拉克/波湾阴谋 出品时间:2007年 分级:USA:R

影片简介

本片讲述了在伊拉克冲突中作战的年轻美国大兵的故事,并将侧重点集中在了多媒体覆盖下的现代战争模式上。由于年轻人冲动的本性和自身的局限,《节选修订》向我们展示了将一群年轻的美国士兵放置在一个精神上野心勃勃的境地的恶果。导演德·帕尔玛在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美伊冲突中美国士兵的经历,此番将镜头对准余热未消的伊拉克战争,可谓浑身是胆。 

剧情围绕美国陆军的一个小分队展开。他们借着自己的强势地位,迫害了一名无辜的伊拉克女孩及她的家人,故事在一次残忍的强奸和谋杀中达到顶峰。

影片锋芒毕露,尖锐地揭示出战争带来的无辜死亡和伊拉克人面对战争时的无助。电影让观众思考并开始质疑得到的任何信息和事件。因为,真相经媒体和政治等等的高效率过滤器过滤之后往往已经走样,变成了为一小部分人所用的工具。最后电影抛下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思考:一旦我们知道了真相,战争的意义何在?所有的悲剧将向谁倾诉?

创作背景

《节选修订》作为一部聚焦于伊拉克战争的类纪录片,从创作过程,到主创班底,一路以来都极力摒弃浮华,力求将最真实而残酷的战争一面展现在人们眼前。为了令观众能够毫不分心地聚眼于故事本身,并且与以战争为噱头的华丽商业片划清界限,独立制片公司HDNet在演员圈定上有意去选择一些面生的二、三线演员,所以影片以“星光”成色来论定,并不足以吸引眼球,但是其创作的真正主导者——集编导于一身的大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大名却足以如雷贯耳,令观众能在观看之前就蓄满一腔敬意。

已经六十七岁的布莱恩·德·帕尔玛,在好莱坞影坛一直是一个难以界定的异数,他的早期作品如《铁面无私》、《疤面煞星》、《魔女嘉莉》等,都是令影迷们至今想起仍觉热血沸腾的经典之作,但是这位长久受到影迷狂热追捧的独特导演,却一直不是美国学院派的那杯茶——大名鼎鼎的帕尔玛导演至今竟然从来没有受到哪怕一次奥斯卡提名的青睐,简直是令人极度匪夷所思的一件事。但是反过来,因为帕尔玛的佳作一直广受影迷爱戴,每次新作筹拍传出都会累积巨大的期待度,所以偶有失手反而比一般导演更容易被人揪住不放,从《剃刀边缘》到《火星任务》今,布莱恩·德·帕尔玛曾“光荣”地得到过五届“金酸莓”最差导演奖提名——如此高的影坛知名度,和如此错位的奖项历史,令德·帕尔玛当之无愧为好莱坞影坛名气与地位最尴尬的导演。

德·帕尔玛的创作效率随着年龄增长大大降低,2002年一部《蛇蝎美人》饱受影评人诟病近,蛰居已久推出的新作《黑色大丽花》质量更是差强人意,对于好莱坞电影套路越来越厌烦的德·帕尔玛,由此开始寻找起更具现实意义的表达方式,于是这部着眼于伊拉克战争的类纪录性故事开始在帕尔玛脑中渐渐浮现出来。帕尔玛为了拍摄此片,亲自挖掘出大量史实资料,并走访了多位战争亲历者,才写出了这部情节耸人听闻但绝对真实的大胆剧本。

之前鲜少涉及战争题材的德·帕尔玛,这一次是真真正正将名利口碑抛于脑后,想拍摄一部还原真实、拷问人心的战争实录,影片全程在约旦取景拍摄,片场条件十分艰苦,为了最大程度还原伊拉克战争背景,影片在用光和色彩上都毫无炫技意图,用灰暗的背景光和晃动的镜头记录下令人不敢直视的一幕一幕。虽然远赴他国拍摄,但因为影片演员皆为二线以下,且导演德·帕尔玛这次将精力全部用在拍摄本身,而非商业宣传,因此一部不乏硝烟战火等战争大场面的影片,投资预算却只有区区五百万美元,可见帕尔玛这次的低调与诚意。

也正是这样洗尽铅华的勇气与实力,令每况愈下的德·帕尔玛拍出了这部令人大吃一惊的战争电影,影片拍毕后苦于找不到更广泛的发行渠道,但慧眼识珠的威尼斯电影节却毕恭毕敬地将这位有着意大利传统姓氏的大导演邀请过来,尽管威尼斯电影节因对好莱坞作品过于重视而饱受诟病,但于群芳众艳之中,却是布莱恩·德·帕尔玛这部灰暗沉闷的诚意之作,赢得了评委席的一致称赞,帕尔玛最终捧得了最佳导演银狮大奖——这可是自1968年的《帅气逃兵》(Greetings)起近四十年来,大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获得的唯一一个拿出得手的国际电影节大奖。

影片相关

《节选修订》威尼斯首映悲惨镜头震惊水城

8月31日,布莱恩·德·帕尔玛的参赛片《节选修订》(Redacted)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沉浸在电影节欢乐气氛中的水城被来自伊拉克的悲惨镜头所震惊。

曾经执导过《疤面大盗》和《碟中谍》的德·帕尔玛这回带来的是一部“伪纪录片”。它的灵感来自一个真实的事件——在巴格达南部,一个美国士兵强奸了一名14岁的伊拉克女孩,然后点燃她的尸体,射杀了她的父母和5岁的妹妹,经过艰难的审判,这名士兵被判110年徒刑。这部电影以参与到这个事件中的另一个士兵的视角展开,看上去就像他随身携带的摄像头拍摄的,中间插入真正的电视新闻、纪录片和战地照片,然而,它的故事却是虚构的。

至于为什么要编造一个虚构的故事,德·帕尔玛说他“不得不虚构事实”,如果他采用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法律就会不允许他的影片上映。用摄像头拍摄电影的主意来自德·帕尔玛对互联网的研究,“那些博客,那些语言的应用,都能在我的电影里找到。”《节选修订》里有很多非常直接的暴力镜头,比如在一个“基地”组织网络录像风格的片段中,一个美军士兵被斩首。在影片的最后,是以蒙太奇手段展示的伊拉克受害者的真实照片,其中包括残疾和死亡的妇女儿童。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意大利

Italy2007年8月31日......(VeniceFilmFestival)加拿大

Canada2007年9月10日......(TorontoFilmFestival)美国

USA2007年10月10日......(NewYorkFilmFestival)美国

USA2007年11月16日......(limited)西班牙

Spain2007年11月16日土耳其

Turkey2008年2月15日英国

UK2008年2月19日......(GlasgowFilmFestival)法国

France2008年2月20日希腊

Greece2008年2月21日比利时

Belgium2008年2月27日俄罗斯

Russia2008年2月28日......(limited)英国

UK2008年3月14日意大利

Italy2008年3月14日......(TVpremiere)荷兰

Netherlands2008年4月10日瑞典

Sweden2008年5月2日冰岛

Iceland2008年5月9日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HDNet[美国]

TheFilmFarm

发行公司

MagnoliaHomeEntertainment[美国].....(2007)(USA)(DVD)

MagnoliaPictures[美国].....(2008)(USA)(theatrical)

Sponge[韩国].....(2008)(SouthKorea)(theatrical)

AlbatrosFilm[日本].....(2008)(Japan)(theatrical)

OnPictures[西班牙].....(2008)(Spain)(allmedia)

OrlandoFilmsLtd.[以色列].....(2007)(Israel)(allmedia)

ProromMedia-Trade.....(2007)(Romania)(allmedia)

SevillePictures[加拿大].....(2008)(Canada)(theatrical)

MaximumFilmDistribution.....(2008)(Canada)(theatrical)

题材评析

好莱坞虽然更多时候被人看作一个造梦工厂,但是从奥利弗·斯通到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这个全地球电影出产量最高的神奇地方,也一直不乏对残酷战争的记叙与思考。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选取的角度是“反思”二字,那场令整整一代美国人蒙受伤痕的战争,为斯通犀利的视角提供了最大的原创力,《野战排》和《生于七月四日》都是真实再现战争对人性的扭曲过程,但由于斯通立足于战争的失意一方,所以其选取的角度并未引起太大的争议。

在战争电影方面,实力惟一堪与之相提并论的正是斯皮尔伯格,但无论是《辛德勒的名单》,还是《慕尼黑》,影片的叙述主题都与敏感的美国本身是非有一定距离,而以二战为主题的《拯救大兵瑞恩》,则是对年代相对久远的英雄主义的一次缅怀歌颂,算不上针砭时弊之作。

因此与前贤相比,布莱恩·德·帕尔玛这部新作《节选修订》在题材上要大胆敏感得多,它的叙述主题是现实中至今仍余音缭绕的伊拉克战争,美国作为这场战争真正的主动参与者,由一个美国导演的视角出发去纪录这场战争,不免容易引起争议。而帕尔玛大胆之处就在于对那些连政府都遮遮掩掩的战争事实的真实还原,帕尔玛没有从政治是非上去评判这场非人暴行,而是从人性角度记录残酷经历对人的心灵扭曲过程。

所以这相比较于2004年由法国出品的同类题材影片《乌龟也会飞》,视角和观点上的胆量都更为引人注目;再对比英国名导萨姆·门德斯那部并未与敌人真正交手的《锅盖头》,在双方冲突是非观念的评判上,《断章取义》相对拿捏起来难度也要更高几分。所幸向来创作水准起伏较大的德·帕尔玛,这次可以看出是真正平心静气来还原这场鲜为人知的真实内幕,因此演员的表演是否真切贴近、灯光角度道具布局是否完美无缺,都并不是这部《节选修订》真正需要被关注之处,低调而大胆推新的德·帕尔玛这部新作的事实与观点,能否如众人期盼那般真切与犀利,才是评判影片的惟一标准。

影片影响

2008年8月31日,布莱恩·德·帕尔玛的参赛片《断章取义》(Redacted)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沉浸在电影节欢乐气氛中的水城被来自伊拉克的悲惨镜头所震惊。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的意思是“被重新剪辑过的”,暗示审查制度让公众不能看到战争的真相。德·帕尔玛说:“在越南战争中,我们看到战争的破坏、被我们杀害和致残的人们的悲痛,但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却看不到这些。如果你去找就会看到它,但不是在主流媒体中。”

获奖情况

威尼斯电影节2007

OutstandingScreenplay,Original布莱恩·德·帕尔玛

最佳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FutureFilmFestivalDigitalAward布莱恩·德·帕尔玛

GoldenLion(提名)布莱恩·德·帕尔玛

MotionPictureSoundEditors,USA(GoldenReelAward)2008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ToddBeckett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PeterPersaud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SteveBaine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JillPurdy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CarlaMurray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PaulaFairfield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MarkZsifkovits

MotionPictureSoundEditors,USA2008

BestSoundEditing-SoundEffects,Foley,DialogueADRinaForeignFeatureFilm(提名)KeithElliott

Amnesty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2008

YouthJuryAward布莱恩·德·帕尔玛

相关影评

在这部经过精心包装的“伪纪录片”里,帕尔玛运用了各种多媒体工具,观众不是通过摄影机,而是通过手持DV、网络视频、监控器、摄像头这些东西来了解故事的发展。虽然伪装得不太像(大家还是一眼就能看出那是导演编排过的剧情),但无论如何,至少这手法是足够新鲜了。

其实影片的内容并不算出奇(太多的越战电影已经将对战争的反思推向了极致,还有什么是没有被提出来拷问过的?),讲的仍然是在极度寂寞无聊而又精神高度紧张的战争中,士兵的人性发生了扭曲。因为正常社会中的价值观完全不适用于战场,失去了道德约束的年轻人于是都开始变得疯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个人以为,首先是美国人的参军观念不够端正。对很多美国年轻人而言,当兵也只不过是一个职业,效力于美国陆军和效力于某个大公司本质上并无不同。片中那个后来被斩首的拉丁裔士兵,他参军的目的就是为了攒钱上大学,顺便拍一部关于战争的真实纪录片作为考电影学院的敲门砖。他们上战场固然也是为了保家卫国,但更多则是为了“服务”。基于这个立场,美国大兵常常显得不够顺从,例如当上级通知他们需要延长驻防时间时,整个团队都怨声载道。

很简单,既然我只是给你打工,你要我加班,谁都难免要抱怨几句。这种事,在中国军队里,估计很少有(至少绝地不会表现出来)。军队是个需要完全放弃个人意志的地方,每个人都只能把自己看成是一颗渺小的镙丝钉,而这与美国社会一直强调的个人自由有很大冲突。所以,要把从小就接受自由教育的美国青年改造成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绝对服从的雷锋式、董存瑞式战士,美国还需要好好向解放军学习学习。

另外,美国社会历来非常重视人道主义与道德感,这在和平年代没什么问题,可一旦来到战场上,这套价值观就会受到巨大挑战。尤其是当他们的对手不是正规军,而是普通百姓的时候,这种矛盾就显得极为突出。多次战争已经证明,美国人不太适合与非正规军作战,一旦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后,美国大兵首先在精神上已经迷失了,因为他们无法分辨对面的那个可爱小男孩或者是美丽少女,会不会突然就拉响了腰间的炸弹。这些人,究竟是无辜的平民百姓,还是险恶的恐怖分子?如果你开枪杀了他们,事后又证明他们只是普通民众,那你就会受到舆论和良心的谴责;如果不杀他们,那很有可能下一个死掉的人就是你。孰是孰非,进退两难啊!

讲实话,我相当同情美国大兵。越战中,他们在前线流血流汗,拼死拼活,回到国内,还被同胞骂成是屠杀平民的刽子手,这种滋味肯定不好受。哪像我们的近邻日本,从来不问士兵们在国外干什么,回国来后,一律看成是为国出力的英雄,一律是鲜花和勋章相迎。在美国当兵,真不容易。

不过,帕尔玛是聪明的。他回避了这些问题,此片中美军犯下的两个最大的罪行:误杀孕妇和强暴幼女,都是非常显而易见的犯罪行为,是非对错极易分辨(如果他们枪杀的平民万一真是个乔装的恐怖分子呢?《全金属外壳》里面,越南阻击手就是一个年轻少女。所以,在战争矛盾的表现上,帕尔玛还是不如库布里克)。

其实,影片中所有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不光光是死去的伊拉克孕妇、少女和她的家人,也包括所有的美国士兵和家属。因为从另一角度看,施暴者亦是受害人,如果好好生活在美国,至少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恐怕不会沦为强奸杀人犯。而且血债血偿,伊拉克人也不好惹,两个美国兵一个被炸得血肉横飞,一个更惨遭斩首,大学梦破裂,即使是没有参与罪行的人,创伤也永远留了在心中。而他们的家人亦要接受儿子身亡或者成为罪犯这样的事实。明明是交给军队去好好教育的,怎么回来时却变成了杀人犯了呢?

不过,说到底,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问题,就是因为美国人想法太多的缘故。我们这些生活在亚洲的人就简单多了,根本不需要去质疑战争是否还需要人道。伊拉克人怀疑过斩首这种刑罚是野蛮的吗(他们甚至没有问过被抓回来的士兵是不是真正的强奸犯,就直接杀掉了)?日本人有没有质问过自己的子弟兵在国外是否滥杀过无辜?

美国兵犯了法,会被逮捕,然后经历一个审判程序,在中国却有个词叫“就地正法”,据说逃兵、抗命什么的,不需要什么调查,也不给申辩的机会,拉出去直接就一枪崩掉了,大伙儿还觉得特别解气。美国兵强奸杀人,固然令人不齿,与禽兽无异。但真要是哪天换成恐怖分子统治天下,凡事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斩首,是不是生活就更像地狱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