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汉语汉字
管(拼音:guǎ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3]最早见于《说文》。本义指古代的单管乐器,引申而泛指管乐器,又引申为凡管状物;掌管、管辖、管理等义。
  • 中文名:管
  • 拼音:guǎn
  • 部首:竹
  • 五笔:tpnn(86版)、tpnf(98版)
  • 仓颉:hjrr
  • 郑码:MWY
  • 笔顺:31431444525151
  • 字级:一级字
  • 平水韵:上声十四旱
  • 笔画:14
  • 笔画读音:撇横捺撇横捺捺捺折竖折横折横
  • 注音:ㄍㄨㄢˇ
  • 四角码:88777
  • 结构:上下结构
  • 造字法:形声字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竹,官声。汉隶“管”字所从之“竹”或讹为“艹”,而与草菅之“菅”同形。“管”为古代的单管乐器,似笛而六孔,或以竹制,或以玉制。《诗·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举。” “管”用其本义。引申而泛指管乐器。唐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又引申为凡管状物。笔杆为管状,故毛笔谓之“管”。《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陆德明释文:“管,笔管。”古代的锁钥为管状,故谓之“管”。又引申为掌管、管辖、管理等义。

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古代绕丝的竹管。

guan;a wind instrument

东汉·许慎《说文》:“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管色、管儿、管弦、管说、管音

古乐器名。亦为以管发声乐器的总称。

《诗·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举。”

朱熹集传:“管,如篴,并两而吹之者也。”

《吕氏春秋·侈乐》:“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钜为美,以众为观。”

《汉书·律历志上》:“八音:土曰埙,匏曰笙,皮曰鼓,竹曰管,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柷。”

南朝宋·谢灵运《道路忆山中》诗:“殷勤诉危柱,慷慨命促管。”

黄节注:“促管谓笛也。”

唐·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宴州楼之豁达,众管啾而并奏。”

管子。

tube;pipe

《庄子·秋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汉·王充《论衡·论死》:“夫箫笙之管,犹人之口喉也。”

唐·杜甫《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钢管、管见、管窥蛙见

指定音的仪器律管。

《礼记·礼运》:“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

郑玄注:“其管阳曰律,阴曰吕,布十二辰,始于黄钟管长九寸。”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晋书》又谓准之用弦,缓急清浊,非管无以正之。”

古称钥匙。

lock and key

《管子·立政》:“审闾闬,慎管键,管藏于里尉。”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杜预注:“管,籥也。”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尤大鼻》:“(董韶)就卧树下,无复知觉,良久醒来,则在一纱帐中,衾枕悉具,惊起欲遁,忽一人振管辟扉,秉烛而入,则一十八九女郎也。”

管键、管钥

枢要;法则。

《荀子·儒效》:“圣人也者,道之管也。”

杨倞注:“管,枢要也。”

《吕氏春秋·用民》:“三代之道无二,以信为管。”

高诱注:“管,准法。”

唐代于岭南道设置的某些特别行政区域称“管”。

唐·韩愈《孔公墓志铭》:“山谷诸黄,世自聚为豪,观吏厚薄缓急,或叛或从。容桂二管,利其虏掠,请合兵讨之,冀一有功,有所指取。”

《新唐书·房启传》:“贞元末,叔文用事,除容管经略使……凡九年,改桂管观察使。”

《新唐书·地理志七上》:“邕管所领,又有显州、武州、沈州,后皆废省。”

动植物体内用于输送腺体分泌物或其他体液的一个细长中空组织。

duct

腺管、胆管、鼻泪管、哈弗氏管、血管、淋巴管

方言,犹值。谓货物相当于某一价钱。

郭沫若《山中杂记·芭蕉花》:“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

通“官”(guān)。官吏。

government official

《管子·小匡》:“则足以补管之不善政。”

通“馆”。馆舍。

house

《仪礼·聘礼》:“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姓。

管仲

动词

包容;包括。

《礼记·乐记》:“乐统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

郑玄注:“管犹包也。”

《荀子·富国》:“(先王圣人)知夫为人主上者,不美不饰之不足以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

杨倞注:“管犹包也。”

《韩非子·初见秦》:“拔邯郸,管山东河间。”

王先慎集解:“《乐记》郑注,管犹包也。谓秦军包举其地。”

通“斡”。运转。

《楚辞·天问》:“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汉·王逸注:“斡,转也。斡,一作莞。”

闻一多疏证据《太平御览》转引诸注“并作管”,以为“此盖均假为斡。”

吹奏管乐器。

《仪礼·大射礼》:“乃管新宫三终。”

郑玄注:“管,谓吹簜以播新宫之乐。”

唐·元稹《冬白纻》诗:“西施自舞王自管,雪纻翻翻鹤翎散。”

擅专;管辖;负责。

administer

《战国策·秦策三》:“淖齿管齐之权,缩闵王之筋,县之庙梁,宿昔而死。”

鲍彪注:“管,犹管榷之管,专之也。”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

晋·虞喜《志林》:“夫托以天下,至重也;以人臣行主威,至难也;兼二至而管万机,能胜之者鲜矣!”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贞元末,王叔文用事,材公之为,举以为容州经略使,拜御史中丞,服佩视三品,管有岭外十三州之地。”

宋·叶适《除太府卿淮东总领谢表》:“既管钱米,又知甲兵;本乞漫游,更叨委委。”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石得富同石永公和疤虎照旧在一块,管发小米。”

经管、接管、管摄、管领、管勾、管屯、管办、管主

顾及;过问。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之八:“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元·黄庚《江村》诗:“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陈定也没好气的,也不来管他好歹,巢氏自此一番,有增无减。”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你就不知道找村干部评评,村干部管不了,还有区上呢。”

关涉。

《红楼梦》第二八回:“凭他谁叫我裁,也不管二爷的事!”

看管。

subject sb.to discipline

鲁迅《呐喊·故乡》:“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闻一多《荒村》诗:“问他们怎么自己的牲口都不管?”

管照

管束;控制。

restrain;control

曹禺《雷雨》第一幕:“反正这孩子混蛋,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管。”

冰心《晚晴集·空巢》:“你又偷偷抽烟了!妈妈和姥姥在厨房里都闻见烟味了,叫我来管你!”

柳青《铜墙铁壁》第八章:“石得富他娘也嫌他不自量力,可是她管不了他已经好多年了。”

谌容《褪色的信》:“我是很激动的,几乎有点管不住自己。”

管勾、管拘、管着、管头

加以固定。

清沈覆《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如患梗倒,敲一二钉以管之,即枫叶竹枝,乱草荆棘,均堪入选。”

供给;提供。

provide

《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我这里常管他些衣裳儿。”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你要去当然会管你酒喝。”

张贤亮《土牢情话》第六章:“首长保险管你一顿红烧肉。”

管饭、管顿、管饱、管换、管吃管住

保证;包管。

guarantee

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摺:“[糊突虫云]我说假似走了手,都医杀了呵呢?[太医云]管大家没事。”

《西游记》第四九回:“管你不费事,不担搁,我去就来。”

管取、管情、管成、管取、管许

方言。犹行,可以。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三章:“他顿时满面笑容:管,管,你坐下,坐下。”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三章:“人家是从部队里来的,不做馍咋管!”

通“关”,关闭。

close;shut

《墨子·号令》:“门有吏,主者门里,管闭。”

副词

一定;准定。

唐·杨发《南野逢田客》诗:“生时自乐死由命,万事在天管不迷。”

宋·黄庭坚《卜算子》词:“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试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于恨。”

《红楼梦》第六八回:“我们家的规矩大,这事老太太、太太一概不知;倘或知道二爷孝中娶你,管把他打死了!”

连词

尽管。

宋·叶适《送戴料院》诗:“西风管摇落,黄菊别有春。”

张天翼《脊背与奶子》一:“生气管生气,任三嫂那身子--单只是腮巴子,就简直是芡实粉,是没蒸透的蒸鸡蛋,这可是真的。”

不管;无论。

no matter (what,how,etc.)

萧红《夜风》:“全家的人,管谁都在暗笑她的小棉袄。”

郭小川《出钢的时候》诗六:“管你什么难关险道,根本不在话下!”

量词

用于笔和其他管状器物。

《太平广记》卷一一九引北齐颜之推《还冤记·魏辉俊》:“当办纸百番,笔二管,墨一锭,以随吾尸。”

宋·单锷《吴中水利书》:“千之(焦千之),始则以锷言为狂,终则然之,遂率民车四十二管,车梁溪之水以灌运河,五日流水通流,舟楫往来。”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山谷诗疵》:“一猩猩之毛,如何只作一管笔。”

巴金《抹布集·第二的母亲》:“墙壁上挂的字画,我好像在我们家里看见过;还有一管笛和一只琵琶也斜挂在墙上。”

介词

跟“叫”相配合,作用与“把”相近。

in conjunction with

老舍《四世同堂》二五:“他时常作出这个样子,而且喜欢这个样子,他管这叫作‘斗争的姿态’。”

田汉《咖啡店之一夜》:“这样一个人,恐怕你也不愿意管他叫伯伯吧。”

刘白羽《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连农庄主席和支部书记在内,都管这十九岁的姑娘叫‘石大哥’。”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管【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音筦。樂器。《書·益稷篇》下管鼗鼓。《詩·商頌》嘒嘒管聲。《儀禮·大射儀》乃管新宮。《註》管,謂吹簜以播新宮之樂。《周禮·春官》孤竹之管,孫竹之管,隂竹之管。《疏》管如篪,六孔。《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小者謂之篎。《註》管長尺,圍寸,倂漆之。有底,如笛而小,倂兩而吹。《前漢·律歷志》竹曰管。《說文》管,十一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

又葭管。《玉泉記》取宜陽金門竹爲管,河內葭草爲灰,吹之以陽氣。

又地名。《山海經》管涔之山,汾水出焉。《左傳註》滎陽京縣東北有管城。《史記·周本紀》武王封弟叔鮮于管。《註》括地志,鄭州管城縣外城,古管國城也。

又姓。《廣韻》出平原周文王子管叔之後,齊有大夫管至父。

又筆彄也。《禮·內則》右佩玦、捍、管。《註》管,筆彄。《梁史·元帝紀》元帝筆有三品:忠孝全者以金管書之,行精粹者以銀管書之,文辭華麗者以斑竹管書之。

又總理其事曰管。《史記·李斯傳》趙高以刀筆吏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

又主當也。《禮·樂記》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註》猶包也。《荀子·儒效篇》聖人也者,道之管也。《註》管,樞要也。

又管管,小見也。《詩·大雅》靡聖管管。《傳》管管,無所依繫。《箋》管管然以心自恣。

又《博雅》管管,浴也。

又五臟腧亦曰管。《莊子·人閒世》支離疏者,五管在上。《註》管,腧也。

又管籥也。《周禮·地官》司門掌授管鍵以啟閉國門。《註》謂籥也。《禮·月令》修鍵閉,愼管籥。

又《集韻》或从玉作琯。古者琯以玉。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玉琯,零陵文學姓奚,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凰來儀也。

又《韻會補》通作筦。《前漢·東方朔傳》以筦窺天。《註》古管字。

又《類篇》沽丸切。《集韻》古丸切,音官。《儀禮·聘禮》管人布幕于寢門外。《註》管,古文作官,猶館也。謂掌次舍帷幕之官。

又叶扃縣切。《蘇轍·燕山詩》居民異風氣,自古習耕戰。次稱望諸君,術略亞狐管。

又叶古轉切。《郭璞·鷰贊》殷王元發,聖敬日遠。商人是頌,詠之弦管。

说文解字

管【卷五】【竹部】

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从竹官聲。琯,古者玉琯以玉。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琯。前零陵文學姓奚,於伶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皇來儀也。从玉官聲。古滿切

说文解字注

(管)如箎。六孔。箎有七孔。見大鄭笙師注。管之異於箎者、孔六耳。賈逵、大鄭、許君、應劭風俗通、蔡邕月令章句、張揖廣雅皆云如箎六孔。惟後鄭周禮注、詩箋云如篴而小。倂㒳而吹之。今大予樂宫有焉。十二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風俗通曰。管、漆竹。長一尺。六孔。十二月之音也。物貫地而牙。故謂之管。物開地牙四字有脫誤。當作物貫地而牙。貫管同音。牙芽古今字。古書多云十一月物萌。十二月物牙。正月物見也。从竹。官聲。古滿切。十四部。

(琯)古者管㠯玉。此句今正。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琯。見大戴禮、尙書大傳。前零陵文學姓奚。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見風俗通。孟康漢書注、宋書樂志皆云。漢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白玉管。惟孟注無笙字。盧注大戴作明帝時。亦無笙字。夫㠯玉作音。故神人㠯和。鳳皇來儀也。風俗通同。从王。官聲。按此疑出後人用風俗通沾綴。許書衹當云古者管以玉。或从玉。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字形

韵书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上声

合口呼

全清

古满切

kuɑn

集韵

平声

合口呼

全清

沽 (古)丸切

kuɑn

上声

合口呼

全清

古缓切

kuɑn

韵略

上声

古缓切

增韵

上声

古缓切

中原音韵

上声

桓欢

全清

kuɔn

中州音韵

上声

桓欢

光捥切

洪武正韵

上声

全清

古缓切

kuon

分韵撮要

阴上

第二十七官管贯括

方言音韵

◎赣语:gwɛn3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3 [东莞腔] gon3 [海陆腔] gon3 kwan3 [客英字典] gwon3 kwan3 gon3 [台湾四县腔] gon3 kwan3 [陆丰腔] gon3 [梅县腔] gwon3 [宝安腔] gon3 [客语拼音字汇] gon3 guon3

◎粤语:gun2

◎韩语:KWAN 관

◎越南语:quản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