筐蛇尾

筐蛇尾

一种海底动物
筐蛇尾(Gorgonocephaluseucnemis),又名蔓星鱼,俗称女妖的头,这是因为外形像女妖的头部。此外,也被称为蓝海星,但它并不属于海星纲,只是与海星是近亲。筐蛇尾是棘皮动物门、蛇尾纲、蔓蛇尾亚目、筐蛇尾科的代表物种。其腕多分支,且多卷曲,生活在2深海海域。筐蛇尾重11磅(约合5公斤),它们以海底淤泥中的有机物碎屑为食,也可凭借其复杂精细的臂状物去捕捉磷虾等浮游动物。筐蛇尾,它不但再生能力惊人,就连5条腕的每一条也能分成2条小腕,而这些小腕又再分成许许多多更小的腕足,看起来就像许多条蛇盘绕在一起。
    中文名:筐蛇尾 拉丁学名:Gorgonocephalus 别名:蔓星鱼、女妖的头、蓝海星 界:动物界 门:棘皮动物门 亚门:海星亚门 纲:蛇尾纲 亚纲:蛇尾亚纲 目:蜍蛇尾目 亚目:蔓蛇尾亚目 科:筐蛇尾科 亚科: 族: 属:筐蛇尾属 亚属: 种:筐蛇尾 亚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腕分支,常缠绕成团,中央盘及腕上不具骨板。中央圆盘盘径14厘米(5.5英寸),体色有白色和米色的分布于不同层面,越往里颜色越深。体表盖裸出的或具颗粒的厚皮,不具板和鳞片。腕棘短小,位于腹面,呈钩状,可以用来控制和处理食物残渣。

筐蛇尾的再生能力惊人,5条腕上各分出两条小腕,而每条小腕上又长出很多分支。体重可以达到11磅(约合5公斤)。

分布范围

生活于底质较硬的深水域。最早的筐蛇尾见于泥盆纪。现存种类对环境条件(温度、盐度和底质)的要求比较严格,分布比较特殊,是研究海洋动物地理学的一个指标种。

主要分布于北冰洋和大西洋北部地区的南法罗群岛和马萨诸塞州。在日本南部太平洋的白令海和拉古纳海滩、加利福尼亚州也有发现。主要发现于水流强劲深度为2000米(6600英尺)的岩石地区,但最常见的是在15至150米深的海底,在泥浆和沙质海床在巨石中也有发现。

生活习性

白天,这些筐蛇尾被当作像一团蛇发女妖样的死珊瑚,但在夜晚,它们舒展开来,形成一个倒扣着的篮子样的东西,伸展着许许多多的小腕足去捕捉经过的小生物。晚上,当它们聚集进食时,它们就像一大群捕鱼的船队,而它们四下张开的腕足就像渔民们撒下的网。蛇尾通常选择躲在隙缝间、洞穴或岩石底下,等待白天的结束。因此,人们很难真正发觉蛇尾在不同的栖息地中,数量到底多到何种程度。根据一项在加勒比海所进行的调查,每一平方公尺的面积平均有40只海尾,同样的面积在沙质海底的数量甚至更多达1000只以上!不过栖息在沙质海底的蛇尾在白天时候全都会躲进沙中;此外,它们的体型也十分娇小,直径仅仅不到一公分。即使是较大体型的蛇尾,它们大部份时候也都是群体一起出现,例如经常出现在德国附近海域的脆蛇尾(Ophiothrix fragilis)。基本上,只要随便翻开海中任何一块较大石块,我们总是可以找到好几只相同品种的蛇尾躲在底下;这些蛇尾会因为受到干扰,急忙地寻找另一个隐密处躲藏起来。

筐蛇尾以海底淤泥中的有机物碎屑为食,也可凭借其复杂精细的臂状物去捕捉磷虾等浮游动物。活动时,腕伸展开像一个具有很多网目的筐,以此构造捕捉小型浮游动物为食。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