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草

竹节草

禾本科金须茅属草本植物
竹节草,拉丁文名:Chrysopogon aciculatus (Retz.) Trin.禾本科、金须茅属 多年生,具根茎和匍匐茎。秆的基部常膝曲,叶鞘无毛或仅鞘口疏生柔毛,多聚集跨覆状生于匍匐茎和秆的基部,秆生者稀疏且短于节间;叶舌短小,基部圆形,先端钝,两面无毛或基部疏生柔毛,边缘具小刺毛而粗糙,秆生叶短小。圆锥花序直立,长圆形,紫褐色,初时与穗轴顶端愈合,基盘顶端被锈色柔毛;颖革质,约与小穗等长;先端全缘,内稃缺如或微小;鳞被膜质,顶端截形;颖纸质,花果期6-10月。[1]主治:血热瘀阻之经闭或月经不调,利尿通淋,湿热淋证。可以用作布置花坛、花境或岩石园,也可盆栽或做切花。
    中文名:竹节草 拉丁学名:Chrysopogon aciculatus (Retz.) Tri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石竹亚纲 目:石竹目 科:石竹科 属:丝石竹属 种:竹节草 分布区域:河北、河南、辽宁、江苏 别称:野麦、石柱花、十样景花

分布情况

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生于向阳贫瘠的山坡草地或荒野中,海拔500-1000米。也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

本种植物根茎发达且耐贫瘠土壤,为较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禾本科金须茅属植物,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我国在台湾、广东、广西、陕西及云南等省有分布。常见于陡坡、山地和野外的潮湿地。生于向阳贫瘩的山坡草地或荒野中,海拔500~1000米。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形态特征

多年生,具根茎和匍匐茎。秆的基部常膝曲,直立部分高20-50厘米。叶鞘无毛或仅鞘口疏生柔毛,多聚集跨复状生于匍匐茎和秆的基部,秆生者稀疏且短于节间;叶舌短小,长约0.5毫米;叶片披针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基部圆形,先端钝,两面无毛或基部疏生柔毛,边缘具小刺毛而粗糙,秆生叶短小。圆锥花序直立,长圆形,紫褐色,长5-9厘米;分枝细弱,直立或斜升,长1.5-3厘米,通常数枝呈轮生状着生于主轴的各节上;无柄小穗圆筒状披针形,中部以上渐狭,先端钝,长约4毫米,具一尖锐而下延、长4-6毫米的基盘,初时与穗轴顶端愈合,基盘顶端被锈色柔毛;颖革质,约与小穗等长;第一颖披针形,具7脉,上部具2脊,其上具小刺毛,下部背面圆形,无毛;第二颖舟形,背面及脊的上部具小刺毛,先端渐尖至具一劲直的小刺芒,边缘膜质,具纤毛;第一外稃稍短于颖;第二外稃等长而较窄于第一外稃,先端全缘,具长4-7毫米的直芒;内稃缺如或微小;鳞被膜质,顶端截形;花药长约0.8毫米。有柄小穗长约6毫米,具长2-3毫米无毛之柄;颖纸质,具3脉;花药长约2.5毫米。花果期6-10月。染色体数n=10(Chen et C. Hsu,1962)。

习性特点及用途

【生态习性】具有匍匐茎,侵占性强,叶片着生于基部,易形成平坦的坡面。适宜的土壤类型较广,在土壤pH值为6.0~7.0时,生长最好。抗旱、耐湿,具有一定的耐践踏性,但不抗寒。

【特点及用途】由于其根茎发达,耐贫瘠土壤,最适合用于路旁和作水土保持草坪。

竹节草·中药材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Zhú Jié Cǎo

【别名】竹节菜、翠蝴蝶、翠娥眉、笪竹花、倭青草(《救荒本草》),竹菜、鸭跖草(《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竹筋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mmelina diffusa Burm.f.)的全草。6~7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披散草本。茎柔弱,匍匐地面,节上生根,或为半攀援状。叶披针形或卵形,长3~7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秃净或披柔毛;鞘常有红色小斑点,鞘口有睫毛。佛焰苞具柄,卵状披针形,折迭状,长1.5~2.5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浑圆或心形,秃净或被毛,有纵线条,横线条不明显,柄长1~3厘米;聚伞花序在1苞内2个,下部1个有花1~3朵,不结实,上部的有花1~2朵,结实;萼片3;花瓣3,蓝色或外面1枚淡白色;发育雄蕊3,退化雄蕊3;子房3室,其中2室含胚珠2颗,背室含胚珠1颗。蒴果。种子黑色,有网纹和深窝点。花期夏、秋。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之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寒。

【功能主治】

《生草药性备要》:治白浊,消热散毒,利小便。

《岭南采药录》:根茎捣烂,敷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