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07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大凡成为名人的人,都有其辉煌的一面。而人们在了解了名人们引人注目的一面以后,也会关注这些名人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他们的成长岁月,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志趣爱好,他们的趣闻轶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精心筛选了政界、商界、文化界、科学界等多位中外著名人物鲜为人知的轶事和传说,您在轻松的阅读中,不仅可以品味到名人们的幽默诙谐、机智聪敏,还可以更深地体会到他们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之中,拉近与名人间的距离。[1]
    书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别名: 作者:钟淼淼 类别: 原作品: 译者: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页数: 定价: 开本: 装帧: ISBN:

简述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7年7月1日)

平装:215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502161583

条形码:9787502161583

尺寸:22.9x16.8x1.5cm

重量:340g

目录

智慧篇

人生的真谛

泰勒斯和商人的故事

勇于冒险

你把握机会了吗

人生如牌局

找到自己的脚印

卢瑟福教导学生

地中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马奔跑时蹄子是否着地

谁都没有想到

第一支温度计的诞生

松下幸之助的“第一桶金”

汽车碎片中的“秘密”

学会执着

没有双手的巴尔扎克塑像

布政使巧戏张之洞

喝洗手水的温莎公爵

我不做汉堡包业务

成功于“可能处”

把金钱当做奴隶

为小姑娘留的胡子

首相与一个闹事的小孩

克林顿的签名照

失败的推销

谁是你的圣人

里根的鞋

各有所长

《草叶集》的出版

拿破仑最后的失败

寻找最优秀的传承者

爱因斯坦的司机

林肯巧发逐客令

帽店招牌的故事

化干戈为玉帛

车祸引出的发明

为了妻子

拉链装置的发明

莫尔斯发明电报

铅笔的巨额利润

马克·吐温骂议员

果断的班超

成长篇

爬上人生阶梯的第一步

一个竭尽全力的孩子

误入“歧途”

喜欢问“为什么”的孩子

“不忠实”的弟子

我不矮我能行

信念的力量

写尽八缸水

小普京写作文

口吃的孩子

玩出想象力

给布娃娃做裙子的孩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小酒吧里走出的爵士歌王

少年孔子的故事

高斯的正17边形

诚信的少年读书郎

自负的孩子

帮数学家算账的孩子

专捡小钱的孩子

华盛顿两抓小偷

妈妈讲的故事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我只是一个小兵而已

老布什和小布什

开米店的王永庆

浪子回头金不换

被上帝垂青的人

我要追随他

美德篇

感激之心

母亲的支票

一天不读书就不能生活

月下抄谱

未完成的素描

白手起家的日本麦当劳社长

到罗丹家做客

张大千画虾

果戈理的笔记本

两个诚实的人

做好人与写小说

荣誉就像玩具

猜猜军衔

君子之争

托尔斯泰和一枚硬币

诚实的“拉链大王”

向一切困难挑战

上帝的杯子

1849次拒绝

一场关键的音乐比赛

我是以中国的身份向前冲

诚信无敌

徐悲鸿三请齐白石

威尔逊的假日酒店

美国儿童的偶像

在车厢上推导方程

乔丹的成功秘诀

真实的高度

举世无双的报酬

自卑的女导演

编辑推荐

邢恩和编写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卷)》精选当代著名文学界、文化界及科学界等名人五十一人,分别从“其人也真”、“其事绝伦”、“其风可钦”、“其文须品”和“其言如金”几个角度介绍各个人物的相关读写材料,书中收录了《抱着传统死路一条——吴冠中》、《人生像一张洁白的纸——张洁》、《傻子与天才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丁肇中》等作品。

文摘

世人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贴切不过的。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1936年北大毕业,曾在中、小学教过书;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是七级,属低级。直到耄耋之午,才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称其“布衣”,是当之又当。张中行在北大读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包括国学、哲学、禅学和文学,着述宏富。谓其学者,名副其实。

张中行是一匹老黑马,没有伯乐发现他。80岁时,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他独自闯了出来,获得了“文学家”、“哲学家”、“杂家”、“教育家”等多项桂冠。其哲学着作《顺生论》引人关注,被称为“当代中国的《论语》”。

张中行一介寒士,半生坎坷,晚景见晴。到85岁时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自称“都市柴门”。他的“柴门”没做任何装修,小客厅兼通道里还放着书架,是平常人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居住水平,其俭朴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书房也不甚雅致,书橱里放着一些古玩,多为石头,像仓库。一把破藤椅的扶手用塑料绳绑扎着。老式书案上备有文房四宝,书卷气袭人。他的卧室更为简陋,被子是五六十年代农家常用的大花被,连叠法也是老式的,床边墙上还糊着报纸。

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时在外面吃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席毕若有剩莱,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布衣的他,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张中行为人古朴,文亦如其人。他的文章开头喜欢旁征博引,下笔千言如行云流水。不似今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他的行文过程就是“思”的过程。启功说张氏的“散文杂文,不衫不履,如独树出林,俯视风云”。也有人说张氏散文“少张扬蹈厉之辞,也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从他那清新自然如数家珍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貌似拉杂的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中,我们可体察到他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斯言诚哉。

周汝昌先生对其文也有贴切的评论:“看上去没有什么‘花哨’,而实际上绝非平铺板叙,那笔一点儿也不是漫然苟下的。”“读他老的文字,像一颗橄榄,入口清淡,回味则甘馨邈然有余,这里面也不时含有一点苦味。”

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一切太多,如果只许选家禽外的一种,以期情能专注,不知别人怎么样,我必选“燕”。我成年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这一间前部有门,如果有后院,后部也有门,就成为前后、内外的通路。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顶,向内开,白日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间通路房的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半年,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总是公历四五月之间,估计就是去岁那一对,回来了。门外罕有长者车辙的小家小户添了热闹,风门之上,燕飞入飞出,早期是衔泥筑巢或补巢,其后是产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喂雏鸟。人也忙,因为正是春种到秋收的时候。现在回想,其实不是因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无意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德,才能够如此和平共处。关于和平共处,还可以具体说说。只说两件,都属于克己谅人的,先说燕一方,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农家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烧柴,烟气火气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过,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说人一方,吃饭放矮长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黄口待食的时候常有粪便落下,怎么对付呢,照例是饭桌移动位置,而不说抱怨的话。人燕和平相处,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

羲皇上与现代化难得协调,于是由20年代后期起,我出外上学,离开乡村的祖传式房,改为住学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门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风门,室内不见檩,也就再也见不燕巢以及燕飞入飞出了。有时想到昔日,很怀念。幸而还有个余韵,是70年代早期,我由干校放还,人未亡而家已破,当然还要活下去,只好妇唱夫随,到北京大学女儿家寄居。住房是50年代建的四层砖楼,比较高大,楼前有两排杨树,像是与楼房比赛,钻得很高。我们夫妇住的一间南向,前面有阳台,未维新,用玻璃封闭,因而成为敞而且亮。记不清是哪一年,四月末或五月初,竞飞来一对燕,选定上方近西南角,筑巢了。我很高兴,想到又可以与燕结邻,心里热乎乎的。老伴也高兴,说燕相中筑巢是个好兆头。巢筑得不慢,常常见“空梁落燕泥”。及至筑成,我吃了一惊,竞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种燕呢,还是在乡随乡,在城随城呢?两种巢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因为可以看见雏鸟的黄口。但总是又来身旁了,应该庆幸。庆幸之余,有时想到次年,至时还会回来吧?不负所望,次年的春末准时回来。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旧巢,不久又筑新巢。也许对环境有什么意见吧,第三年回来,飞旋几次,看看旧居,远去,就不再来。

其后是时和地更现代化,我迁入北郊一座高层楼,居室有窗,有阳台,都封闭,蚊蝇尚不能入,更不要说燕了。由楼窗下望,有空地,却永远看不到“乍晴池馆燕争泥”的景象。P2-4

序言

庄子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之鲲,化而为鹏,若要远举,必须“有所待”。必须“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才能抵达南冥。若无大风承负,必然无法达到悠闲自得的逍遥游境界。

苟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啊!

阿基米德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是的,找到这个“支点”,人可以创造奇迹!

牛顿说:“如果说我看的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话固然是牛顿的谦辞,但同样富含哲理。试想,史上有哪些伟大的发明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诞生的呢?没有爱因斯坦奠定原子弹理论基础的伟大公式,萨克斯、费米、西拉德等科学家能够研制出震撼世界的原子弹吗?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同样也是巨人。也只有如此,方可成其为巨人!

王之涣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形象地揭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是啊,若想看得更远,除了站得更高些,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曹雪芹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柳絮如此。人也一样。如果没有“好风”助力,谁又能够青云直上呢?

同学们,如果想在日趋激烈的考场上脱颖而出,独领风骚,要靠什么呢?靠天分?靠勤奋?靠思考?靠多问?……不,这些都不够。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同学们,聪明的你要学会借助外力!

如果你想鹏程万里,你要借助“风”;如果你想成为“君子”,你要借助“物”;如果你想“撬动整个地球”,你要借助“支点”;如果你想“比别人更远”,你要借助“巨人的肩膀”……

同学们,你再也不用“众里寻他千百度”了,为了你能登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精心编写了此书,旨在给你“风”。给你“物”,给你“支点”,给你“巨人的肩膀”……

编者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