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饭

稀饭

东方人特有食物
稀饭(porridgerice),是以中国为主的东方人特有食物,型状稀稠不一,各地所用材料有大米、小米、黑米、莲子、花生、银耳、薏米、红豆等是常用。一般是佐餐。玉米面亦可单独作为稀饭,据说慈禧太后每日爱喝玉米稀饭一碗。一般人误称粥,其实,稀饭和粥根本不是一回事。粥是有很多花样的,如,皮蛋瘦肉粥等。而稀饭是一种比粥清稀的稍粘稠状物体,通俗点就是比粥要稀。稀饭的做法很简单,他不像粥花的时间那么长材料也没那么丰富,不过早餐多吃些稀饭可以清理肠胃,对身体还是很有益处的。[1]
    中文名:稀饭 外文名: 分类:北方鲁菜 口味:清淡 主要食材:大米,白面,玉米,红薯等

河南稀饭

在河南,“稀饭”指一种用面粉煮成的粥,

俗称“疙瘩”,因为做出的来稀饭里面总会有多多少少的面疙瘩,就像一个一个小蝌蚪一样,故形象的称其为“疙瘩”。

做法:先将面粉加一定量的水搅拌成糊状,等水煮开之后就将之前搅拌好的面糊加水稀释!然后一边搅拌开水,一边将面糊倒入开水中!将它搅匀,煮开后即可食用!

按材料还有小米稀饭、 大米稀饭、 红薯稀饭、 鸡蛋稀饭等等。

22种做法

1.白粥

2.八宝粥

3.皮蛋瘦肉粥

4.莲子粥

5.牡丹花粥

花瓣清洁晒干去水分(可以买到干货),然后漂洗,糯米1/4,大米3/4,泡 30分钟,下锅同煮,可加红枣,枸杞少量。(注意:女士专用)

6.菊花粥

冰糖,菊花茶水(浓),不要笨到用菊花直接煮哈,菊花不是不能吃,很多人看见嫌烦。

7.鲫鱼粥

鲫鱼熬汤,滤净。煮稀饭少加水,待开后熬10分钟加鲫鱼汤,继续熬制。加少许盐。

8.山楂粥

山楂切好,精猪瘦肉同样,加入大米熬制,胃不好的喝喝看。

9.山楂核桃粥

核桃打碎备用,山楂切片煮30分钟,把水取出来备用,再加水煮一次。

两次山楂水加碎核桃仁和米熬成稀饭,少许白糖,女孩子喝了比较好~~~老人家也不错。

10.花生红酱粥(番茄)

花生泡好,番茄打成酱,熬煮稀饭,味道奇特,好吃哈

11.荤什锦粥

牛肉干少量切丁,香肠(生的哈)洗净少量切丁,同大米同煮,加少盐,快好的时候下切片的白菜叶和少许糖。这是本人高中二年级琢磨出来的,味道还行,可以换成各种时令蔬菜,变化无穷哈~~~

12.黄豆芝麻粥

黄豆泡一天,同大米煮,快好的时候加买的芝麻粉,调味用糖用盐随便你自己哈

13.荷叶粥

不是用荷叶去煮,我看见过用荷叶去煮的,晕。是等稀饭煮好后马上把荷叶撕开撒在稀饭上,等稀饭变成淡绿色以后就取出来。

14.莲子百合粥

莲子少许百合少许,猪瘦肉少许切丁,大米同煮。特别给咱们半夜泡网的泡菜特别有好处哈,清心润肺、益气安神。

15.水果粥

苹果一个,切丁同米熬煮,可换成各类时令水果,加白糖或冰糖看自己喜欢。

16.羊肉粥

羊肉切小片,入滚水稍煮取出。稀饭水刚开放入羊肉,加红枣少许,生姜一大块。冬天吃了安逸的很。

17. 猪骨红豆粥

猪骨头加红豆同煮半小时才下米煮稀饭,味道好,营养也好。

18.腐竹粥

大米煮开10分钟,再放凉,加皮蛋和腐竹再熬2小时,爽的很。

19.桂圆粥

剥下桂圆皮,放进粥里,用小火煮1小时。七分熟的大米和九分热的桂圆也很好吃,不过时间要改一下,不管怎么样,糖的量、粥米的量、桂圆的量是2:20:4。女士天天吃,有助于美白,对人体的吸收也很好。

20.土豆稀饭

把米洗好,放进锅里。把土豆洗好,去皮放入锅里。加入是米和土豆总和的2倍和水。开始煮,等到30分钟左右便可。

21.柴鱼花生粥

花生下锅,加水先煲;净水洗净,水沸后放入;柴鱼洗净,斩成小段,放入油锅内稍炒过,待粥煲至将好时,加入炒香之柴鱼同煲好。有利尿止血、补骨固齿等作用。对水肿、经常牙龈出血、皮下起青块(即瘀斑)者宜常食。可供给儿童食疗补钙。

22.黄豆菜干粥

将黄豆和菜干洗干净,等水费后,放入米,待第二次水开后,把菜干和黄豆同时放入锅内,等待2个小时左右便可。对于经常熬夜的上班族.

钱塘江以北地区(“浙西”,包括苏南、皖南、上海)用剩饭(吴语叫“饭糍”)煮成的稀饭,称为“泡饭”或“水泡饭”,有独特焦香,是这些地区通常的早餐主食。江南人不把这种食品归入“粥”的范畴,但在北方有时混淆。浙东地区(旧绍兴、宁波两府)民俗早餐不吃“泡饭”,只吃现煮的米饭或粥。

粥的故事

杨爱梅老人记者汪承贤摄

一位故人,一生相随;一座老房,一生居住。文昌市翁田镇大福村委会新福村的杨爱梅老人就是这样一位为故人厮守一生的老人。

丈夫在南洋染病身亡

4月7日,记者来到杨爱梅老人家时,消瘦且驼背的老人拄着一根木棍缓慢地走到门外见记者。老人引着记者走进了一间泛着泥土味的旧瓦房,屋内几乎见不到一件家具。老人睡的木床已变形,床边的一扇窗户木条已脱掉,老人用塑料袋封住用来遮风挡雨。虽然房子旧,但老人收拾得很干净,可见老人平时很勤劳。

今年95岁的杨爱梅老人和丈夫结婚未有儿女,她24岁那年,丈夫只身一人就到南洋谋生了。可与丈夫这一别,就没有音讯传回。她千想万念,一有时间就望着窗外发呆,祈祷丈夫平安归来。后来她听村子从南洋回来的人讲,她丈夫在南洋生病死去了。丈夫死后,家里只剩下她和婆婆相依为命,照料婆婆到90多岁。

丈夫说走就走,杨爱梅心中对丈夫那份不舍和依恋久久萦绕。当记者问老人,丈夫走了为什么不再找个人过生活呢?老人质朴地说:“虽然丈夫走了,但进了这个家门,就应做个尽孝的媳妇。”为了照料好婆婆,杨爱梅起早贪黑,辛勤地劳作,让婆婆有饭吃。而这一照料就是几十年,婆婆活到了90多岁才辞世。婆婆去世时,杨爱梅老人也已头发花白,从此独身一人过着孤单的生活。

婆婆走了之后,杨爱梅老人就守着丈夫祖辈留下的这座房艰辛地过日子。每年的清明节,老人都要为婆婆和丈夫的祖宗扫墓。这几年,由于体弱多病,老人身体大不如从前,就没去扫墓。但老人对丈夫一家的挂念始终放在心里。

如今,上了年纪的杨阿婆牙齿都已脱落,吃东西几乎都是吞着。老人手脚也不太利落,出门都要拄着一根木棍。跟耳背的杨阿婆说话,要走得很近且大声才能听得到。年岁过高的老人眼睛也渐渐变得模糊。走进老人的厨房,只见三个石头垒成一个简易灶台,灶台上吊着一个布满锅垢的饭锅,锅里放着一碗猪油。杨阿婆说,由于没有柜子,又怕老鼠吃掉,所以就把锅吊起来了。在杨阿婆的厨房里,除了一碗油,就是一碗早上煮的一大碗稀饭。

“阿婆走路不方便,现在都是村里人帮杨阿婆挑水送米,她自己做饭的。”村长韩勇告诉记者,阿婆是一个比较朴实的老人,丈夫走了之后,自己又无儿无女,也没亲戚照料,村里人都非常同情,于是就帮阿婆申请了五保户,每月有250元的补助。每到逢年过节,在外打工的人回到村里都会来看阿婆,给阿婆带点吃的。

当记者问阿婆有什么愿望时,阿婆朴素地说:“村里人对我挺好的,我很满足了,就这么活着直到终老吧!”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