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汉语汉字
秋(拼音:qiū)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秋的古字形像蟋蟀或蝗虫,甲骨文中假借为“秋季”。从天文历法上说,秋是一年四季中夏后冬前的季节。秋天是个谷熟、收成之季,所以“秋”又被引申出收获、丰收之义。上古时期作物一般是一年一熟,所以“秋“又被引申为年代,经深层引申,它还可持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秋天之后就是万物肃杀的冬天,所以它也暗含着“萧瑟”之义,所以“秋”还可表示悲愁。古时与律令刑狱有关的事,也可称为“秋”。如刑部别称“秋曹”。秋(繁体)原是“鞧”的异体字。后来用于指一种传统体育游戏——秋千。它原和“秋”是不同的字,汉字简化时被简化成“秋”。
  • 中文名:秋
  • 拼音:qiū
  • 繁体:鞦(秋千)
  • 部首:禾
  • 五笔:TOY
  • 仓颉:HDF
  • 郑码:MFUO
  • 笔顺:撇、横、竖、撇、点、点、撇、撇、捺
  • 字级:一级(编号:1550)
  • 平水韵:下平十一尤
  • 笔画:9
  • 注音字母:ㄑㄧㄡ
  • 造字法:会意字
  • 结构:合体字,左右结构
  • 统一码:基本区-79CB
  • 四角码:2998₀
  • 异体字:秌、龝、䆋、?、?

字源演变

秋在甲骨文中写作图1,有的甲骨文的秋字,在下面加了一把“火”(图2)。有人认为甲骨文的“秋”像一只蟋蟀,在中国的北方,蟋蟀一般在八月成虫,九月份十分活跃,算是秋天的代表性昆虫,而且“秋”字的读音也与蟋蟀的鸣叫声很相似,因此古人把蟋蟀鸣叫的季节叫做“秋”。从火,表示秋季收割后要烧荒以备播种。

也有人认为,它像一只蝗虫,蝗虫也是经常活动于秋季的昆虫。在中国的历史上,蝗灾是收获前常常遇到的天然农业灾害。蝗虫有趋光性,所以每当蝗灾来临时农民们就燃起大火,让蝗虫自往投扑光亮而死,因此古文“秋”从火。由此可见,其造字本义应该是用火焚地以杀灭害虫。蝗虫活动于秋季,因此人们用蝗虫的形象代指秋季。

籀文(图4)的“秋”字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禾”字而成,更突出了秋季是禾谷成熟的季节,但是其中的昆虫形讹变成了“龟”形。由于这三个独立字形组合而成的字形又过于复杂,因而小篆(图8)又省略了“龟”,使其字形为“秌”。有的又添加了“日”旁,表示与时间有关(图6、7)。隶书(图9-10)出现了左“禾”右“火”的“秋”字,并沿用至现代。“秋”字从甲骨文到小篆,以至楷书,其构形几经变迁,虽然表义各有侧重,但始终都是围绕着秋天的特征来刻意对秋天进行描绘的。

秋是一年中的第三季,抽出具体内容,泛指季节。《史记·梁孝王世家》的“千秋万岁”即千年万年。再扩大指时候。诸葛亮《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此时既有金风送爽,又有万木飘零;既有累累的硕果,又有暮年的伤感,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同感受出发,赋予了“秋”字的不同的内容。

有人感到秋天是美好的,“秋水”晶莹透澈,光可照人,因此古人用来比喻宝剑,也比喻镜子,更多地用来比喻美人的目光。“秋波”这个词从字面上讲是秋天的水波,它清亮闪烁,因此专用来指美人的目光。现代人称秋风为金风,称秋季为金秋,都带有赞美秋天美好的意思,在古代并没有褒贬的意味。它的来源是这样的,古人用五行配指方向季节,五行之一的金指西方和秋季。

在另一些场合,“秋”则多带有凄凉伤感的味道。曹操有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说秋风凄凉,海浪汹涌。杜甫诗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句子,无边无际的悲哀的秋色和寄身外地伤感连在一起,更加了一层黯然销魂的色彩。秋天万木凋零、使人想到暮年,所以“秋”也用来指衰老。陆游词中有“胡未灭,鬓先秋”的句子,意思是入侵的金人还没有灭掉,两鬓已经出现衰老的白发了。

秋(繁体)是形声字,“革”为形旁,意指这个字的本义与皮革有关;“秋”为声旁,表示音读。“秋(繁体)”原是“鞧”的异体字。后来简化为“秋”,但是仅用于“秋千”一词。

详细释义

拼音

语法属性

释义

名词

四季之一,参看“秋季”。

庄稼成熟或成熟的时节。

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多指不好的)。

一年的时间。

指一个季度,三个月的时间。

收成;收获。

古以五色、五行配四时,秋为金,其色白,故指白色。

古以四方配四时,西为秋,因以秋指西方。

古以五音配四时,商为秋,因以秋指商声。

秋主肃杀,古因称与律令刑狱有关之事为秋。

姓氏用字,参看“秋姓”。

动词

〈文言〉作物成熟。

形容词

〈文言〉破败;萧条。

〈文言〉飞翔的样子。

-

【秋千】一种传统体育游戏。

-

〈文言〉同“鞧”。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上】【禾部】七由切(qiū)

禾谷孰也。从禾,?省声。

?,籀文不省。

说文解字注

禾谷孰也。

段注:其时万物皆老,而莫贵於禾谷,故从禾。言禾复言谷者,晐百谷也。《礼记》曰:西方者秋。秋之为言揫也。

从禾,?省声。

段注:七由切。三部。

广韵

七由切,平尤清‖秋声幽2部(qiū)

秋,春秋。《说文》曰:“禾谷熟也。”又姓,宋中书舎人秋当。七由切。十七。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部】秋·康熙笔画:9·部外笔画:4

古文:?、?、龝、?

《唐韵》七由切。《集韵》《韵会》雌由切。《正韵》:此由切,竝音鰌。金行之时。《尔雅·释天》:秋为白藏。注:气白而收藏也。《释名》:秋,就也,言万物就成也。

又缯也,缯迫品物使时成也。

又《说文》:禾谷熟也。《礼·月令》:孟夏麦秋至。陈澔曰: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书·盘庚》:乃亦有秋。

又《礼·乡飮酒义》: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注:愁读为揫,敛也。察严杀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犹湫也。湫者,忧悲状也。

又九月为三秋。《诗·王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又四秋。《管子·轻重乙篇》: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故曰:农事且作,请以什伍农夫赋耜铁。此谓春之秋。大夏且至,丝纩之所作,此谓夏之秋。大秋成,五谷之所会,此谓秋之秋。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绩缉缕之所作,此谓冬之秋。

又《广韵·藻》:竹秋,三月也。兰秋,七月也。

又秋秋,马腾驤貌。《前汉·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

又扬雄《羽猎赋》:秋秋跄跄入西园。《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注:秋秋,犹跄跄。谓舞也。

又春秋,鲁史名。

又大长秋,皇后官名。《前汉·百官表》:景帝更将行为大长秋。师古注:将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

又姓。

又七遥切,音鍫。扬雄赋:秋秋跄跄。萧该读。

又《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箫。秋与箫为韵。

又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记》:北方老妪八九十岁,齿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婴儿,名秋姑。秋读如蒭酒之蒭。

【戌集中】【革部】秋·康熙笔画:18·部外笔画:9

《广韵》七由切。《集韵》雌由切,竝音秋。《玉篇》车秋也。《广韵》本作鞧。

又作緧、?。

又秋千,绳戏也。《古今艺术图》:秋千,北方戏,以习轻趫者。本作秋千。

字形书法

【笔顺】①ノ(撇)②一(横)③丨(竖)④ノ(撇)⑤丶(点)⑥丶(点)⑦ノ(撇)⑧丿(撇)⑨㇏(捺)

【规范提示】“禾”的末笔捺改点。

【写法】❶“禾”窄“火”宽,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禾”略低。❷“禾”,横笔从横中线起笔。❸“火”,点笔在田字格中心,短撇起笔略高;长撇从右上格起笔,撇向“禾”下侧;撇、捺收笔持平。

韵书集成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上古音

shɯw

广韵

平声

下平十八尤

开口呼

次清

七由切

tsʰju

集韵

平声

下平十八尤

开口呼

次清

雌由切

tsʰiəu

韵略

平声

此由切

增韵

平声

此由切

中原音韵

阴平

尤侯

齐齿呼

次清

tsʼiəu

中州音韵

平声

尤侯

粗囚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十九尤

次清

此由切

ts‘iou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