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

神韵

汉语词语
神韵,语出《宋书·王敬弘传》:“(敬弘)神韵冲简,识宇标峻。”指人的神采,风度韵致。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意境。也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
    中文名:神韵 拼音:shén yùn 近义词:意韵 词性:名词 词义:风度韵致

基本解释

①风情韵致:仁兄之字颇得神韵。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n②也称“韵”。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指含蓄蕴藉、冲淡清远的艺术风格和境界。它以抒写主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生动自然、清奇冲淡、委曲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使人能从所写之物中冥观未写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即获得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无穷的美感。

引证解释

1.指人的神采,风度。

《宋书·王敬弘传》:“﹝敬弘﹞神韵冲简,识宇标峻。”宋司马光《送守哲归庐山》诗:“哲公金陵来,神韵自孤秀。”曹禺《雷雨》第二幕:“她的眼睛有些呆滞,时而呆呆地出神,但是在那秀长的睫毛和她圆大的眸子间,还寻得出她年轻时的神韵。”

2.指文艺作品的情趣韵致。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填词先求凝重。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所谓神韵,即事外远致也。”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这里说的‘神韵’大概就是‘自然’、‘到家’,也就是‘熟练’或‘练’的意思。”

基本含义

神韵二字乃上古篆书,代表了虞舜时代的整个中华精神图腾文化,孔子所书,刻于孔子随身所配玉圭之上,字体形神俱美,布局飘逸,齐白石,钱钟书等很多名流书法家等,都将之拓下,刻于金石印章之上,用以辟邪明志,把玩观赏。

①风情韵致:仁兄之字颇得神韵|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

②也称“韵”。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指含蓄蕴借、冲淡清远的艺术风格和境界。它以抒写主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生动自然、清奇冲淡、委曲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使人能从所写之物中冥观未写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即获得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无穷的美感。

"神韵”指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通俗地说,神韵也可以说,就是传神或有味。

神韵:风度韵致,也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神韵也指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意境。

诗史

实际上就是神韵诗派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去,神韵诗作为古典诗歌中重要的一支已多有人论及,但是,作为一个流派,却末见专门研究。

其实,在中国诗歌史上,神韵诗不仅作为一种风格存在,更重要的,它是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也就是说,它有自己发生、发展、成熟和衰落的过程,并拥有一批前后相承的作家和代表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神韵诗的意义和价值尚末被人们完整地揭示过。众所周知,正式在诗界标举神韵、并且诉诸实践的是清代的诗人兼评论家王士禛,然而,王士禛在神韵派中已属殿军和尾声,远非首创者。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对神韵派的创作和理论进行了总结,这给我们研究神韵诗派提供了重要依据。

迄今的研究事实表明,只有对神韵诗派作一番探木溯源的工作,才可能准确地把握神韵诗的艺术底蕴及其不朽的美学价值,以避免一鳞半爪和浅尝辄止的研究。本书的神韵诗史研究就是这方面所作的一个尝试。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