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

神经节苷脂

含有唾液酸的鞘脂类
神经节苷脂 ganglioside含有唾液酸的鞘脂类。克伦克(E.Klenk,1935)首先发现在患Tay-sachs病(泰萨氏幼年型黑白痴病)的小儿脑中有蓄积(Tag-Sachs gangli-oside),在脑灰白质中含量很多,所以对这类糖脂命名为神经节苷脂。已知糖部分是由己糖、氨基糖、唾液酸组成的脑神经节苷脂有8种以上。[1]
  • 药品名:
  • 外文名:
  • 别名:
  • 是否处方药:
  • 主要适用症:
  • 主要用药禁忌:
  • 剂型:
  • 运动员慎用:慎用
  • 是否纳入医保:否
  • 批准文号:
  • 药品类型:
  • 通用名:神经节苷脂
  • 英文名:ganglioside
  • 主要成分:己糖、氨基糖、唾液酸
  • 适应症:促进对神经再生

药品名称

商品名:神经节苷脂

通用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性状

神经节苷脂为澄明、无色或淡黄色溶液。

药理毒理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促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功能恢复。作用机理是促进“神经重构neuroplasticity”(包括神经细胞的生存、轴突生长和突触生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损伤后继发性神经退化有保护作用。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后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善和损伤后脑水肿的减轻有良好的影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通过改善细胞膜酶的活性减轻神经细胞水肿。

动物实验显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改善帕金森病所致的行为障碍。LD50是872mg/kg(i.v.)至>8g/kg(s.c.),取决于动物种类和给药途径。各种动物进行的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生殖毒性试验、围产期毒性试验以及诱变性试验均未显示神经节苷脂的任何毒性作用。

药代动力学

外源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以稳定的方式与神经细胞膜结合,引起膜的功能变化。给药后2小时在脑和脊髓测得放射活性高峰。4-8小时后减半。药物的清除缓慢,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适应症

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帕金森病。

用法和用量

每日20-40mg,遵医嘱一次或分次肌注或缓慢静脉滴注。在病变急性期(尤急性创伤):每日100mg,静脉滴注;2-3周后改为维持量,每日20-40mg,一般6周。对帕金森病,首剂量500-1000mg,静脉滴注;第2日起每日200mg,皮下、肌注或静脉滴注,一般用至18周。

不良反应

少数病人用神经节苷脂后出现皮疹反应,应建议停用。

禁忌

已证实对神经节苷脂过敏;遗传性糖脂代谢异常(神经节苷脂累积病)。

注意事项

使用神经节苷脂前,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各种动物进行的实验未显示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神经节苷脂有任何不良反应。有效期18个月。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