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叶

石楠叶

一种药材
石楠叶又称风药、栾茶,是指石楠晒干后的干燥叶。[1]呈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8~16cm,宽2.5~6.5cm。先端短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密锯齿;上表面暗绿色至棕紫色,较光滑,主脉处稍凹陷;下表面色较浅,主脉突起,侧脉羽状排列。革质脆。气微,味微苦、涩。
  • 中文名:石楠叶
  • 拉丁学名:
  • 别名:
  • 界:植物界
  • 亚界:
  • 总门:
  • 门:
  • 亚门:
  • 纲:
  • 亚纲:
  • 超目:
  • 目:
  • 亚目:
  • 科:蔷薇科
  • 亚科:
  • 族:
  • 亚族:
  • 属:
  • 亚属:
  • 组:
  • 亚组:
  • 种:石楠
  • 亚种:
  • 变种:
  • 品种:
  • 分布区域:中国南部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护级别:

基本资料

名称:石楠叶。

拼音:Shi Nan Ye

拉丁:Folium Photiniae。

别名:石眼树叶、老少年叶、凿树、石纲。

药用部位:干燥叶。

产地:野生或栽培。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甘肃。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收,晒干。

性味归经:辛,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益肾。用于风温痹痛,腰背酸痛,足膝无力,偏头痛。

用法用量:4.5~9g。

主要来源

科属:蔷薇科

形态描述: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米,有时可达12米。小枝褐灰色,无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2~4厘米,老时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厘米,宽3~6.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具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幼时中脉有绒毛,成熟后两面皆无毛。叶片形变异较大,幼苗期锯齿有针刺。花两性;复伞房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梗长3~5毫米;花密生,直径6~8毫米;萼筒杯状,长约1毫米;萼片5,阔三角形,长约1毫米,先端急尖;花瓣5,白色,近圆形,直径3~4毫米:雄蕊20,外轮较花瓣长,内轮较花瓣短,花药带紫色;花柱2,有时为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子房先端有柔毛。梨果球形,直径5~6毫米,红色,鲜艳著目,后成褐紫色。种子1颗,卵形,长2毫米,棕色,平滑。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态环境:常生阔叶林中或林缘及林区路旁等处。分布于我国东部、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区。印度尼西亚等亚洲东南地区均有。

【别名】石眼树叶、老少年叶、凿树、石纲。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叶。全年可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野生或栽培。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甘肃。

【化学成份】含氢氰酸、野樱皮甙(prunasin)、熊果酸、皂甙、挥发油。

【性味】性平,味辛、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补肾。用于风湿筋骨痛、阳痿遗精。

【摘录】《辞典》。

药品鉴别

【鉴别】

(1)本品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长方形,外被角质层。栅栏组织通过主脉,由2~3列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有的含草酸钙簇晶;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有大型的细胞间隙,有草酸钙簇晶及方晶散在。主脉上下内侧为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多数纤维束;主脉部薄壁细胞中亦含有方晶及少数簇晶。

(2)取本品粉末约2g,置试管中,加水少许使湿润。试管中悬挂一条三硝基苯酚试纸,用较木塞塞紧,置约90℃热水浴中,30分钟后,试纸显橙红色。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丝,晒干。

【味性】辛,苦,平;有小毒。

【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益肾。用于风温痹痛,腰背酸痛,足膝无力,偏头痛。

【用法与用量】4.5~9g。

【贮藏】置干燥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