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类癌

直肠类癌

发生在直肠黏膜上皮内嗜银细胞的肿瘤
直肠类癌(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是发生于直肠黏膜上皮内嗜银细胞的肿瘤。直肠类癌临床较少见,其发展缓慢,恶性程度较低,病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临床诊断较困难。起初在黏膜下有一个或数个结节,质硬、活动,表面光滑,长到一定程度可穿破黏膜并发生转移。瘤体直径小于1厘米、无淋巴结转移者行局部切除比较安全。
  • 中医病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诊科室:
  • 多发群体:
  • 常见发病部位:
  • 常见病因:可能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
  • 常见症状:病情隐匿,症状不明显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中文名:直肠类癌
  • 病原学:嗜银细胞瘤
  • 传染病:否
  • 临床表现:腹泻,潮红

病因

直肠类癌的病因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可能与直肠息肉有关。直肠息肉是直肠类癌的高危因素。

2、可能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如果摄入了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而较少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能导致便秘、直肠癌、直肠类癌等疾病的发生。

3、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4、可能与社会环境因素有关。

检查

1.肛门指检:可触及黏膜下活动、光滑、质硬且界限清楚的肿块。

2.结肠镜检查:结肠镜下可见到有广基息肉样隆起,多为单发,呈灰白色或黄色隆起型黏膜及黏膜下肿物,质地硬,有完整的黏膜覆盖。

3.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直肠类癌的诊断帮助较大,表现为黏膜内低回声图形,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晰,外形光滑,有助于确定患者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4.病理检查:因直肠类癌位于黏膜下,表面有正常的黏膜覆盖,故做活检应取到黏膜下肿瘤组织才有价值。

诊治

直肠类癌多位于黏膜下层及黏膜深层,呈球形或扁豆形,体积较小,直径一般在1.5cm以下,内镜下无特征性的表现。直肠类癌的确诊有赖于对瘤体的正确取材及病理活检,典型的病例可以看到瘤细胞形成巢状或假菊花形团结构。组织学上有特征性的形态变化:瘤细胞较小,形态一致,为圆形,核小而规则。直径<1.0cm者首选肠镜下电灼切除,直径1.1-1.9cm可考虑手术治疗,肿瘤直径>2cm者建议扩大切除。

值得注意的是类癌常同时或相继并有其他肿瘤,故内镜检查时不应满足于发现一种或一处肿瘤,而应在术前、术中仔细检查,术后定期复查期随访,以便及时诊治。

建议

直肠类癌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化疗、中医药治疗等,要作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平常生活饮食要多注意健康卫生。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