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奉战争

直奉战争

直系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战争
直奉战争,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1922年4月28日爆发的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1924年9月17日,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奉系军阀张作霖趁江浙战争爆发之际,在榆关一带与直系军阀吴佩孚进行激战。第一次以直军获胜告终,第二次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干预下,直系遭到了惨败。孙中山、段祺瑞和张作霖联盟以对抗直系吴佩孚,吴佩孚则拉拢陈炯明叛孙,于是孙中山从北伐途中回广州,却被困于永丰舰,最后直系获胜,吴佩孚并逼迫徐世昌下野。
  • 名称:直奉战争
  • 地点:中国北方
  • 参战方: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
  • 结果:
  • 参战方兵力:
  • 伤亡情况:第二次直奉战争双方伤亡各10000余人
  • 主要指挥官:

战役简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

战斗背景

1920年直皖战争后,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并共推靳云鹏组阁。后来,张作霖又迫使靳云鹏辞职,支持亲日的梁士诒任国务总理。受日本支持的奉、皖两系开始重新合作,并联络孙中山为首的广东政权,组成反直“三角同盟”。

第一次直奉战争

背景

1922年1月,受英、美支持的直系军阀吴佩孚,联合六省军阀,通电攻击梁士诒内阁媚日卖国,迫梁离职,直、奉矛盾日趋激化。4月上旬,奉军开入山海关与直军对峙,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以张作霖为总司令,率领四个师、九个旅,约十二万人,分东、西两路沿津浦、京汉铁路向直军发起进攻,直军以吴佩孚为总司令指挥七个师、五个旅约十万人迎战。

两军在长辛店、琉璃河、固安、马厂等地展开激战。5月3日,吴佩孚出奇兵绕道攻击奉军后方,使卢沟桥奉军腹背受敌;吴还分化奉军内部,使奉军第十六师临阵倒戈,造成全线溃退。5日,张作霖败退出关。后经英、美传教士调停,双方停战。此后,奉系在日本援助下重整军备,并与段祺瑞共同策动冯玉祥等直系将领倒直,伺机卷土重来。

直系取胜后,完全控制了北京政府,继续推行“武力统一”政策,其首领曹锟于1923年10月以贿选手段当上总统,曹遭到国人反对,加之内部各派争权夺利,财政濒于破产,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

直奉战争爆发

1920年年直皖战争后,直系和奉系军阀共同控制北京政权。直系取代皖系,反映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扩张和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受挫;日本不甘心失败,扶植奉系,并促使奉、皖两系重新联合,对抗直系。在内阁问题、对待华盛顿会议提出的山东问题等,双方矛盾剧烈,导致关系破裂。

1922年4月28日,奉系张作霖自任总司令,设司令部于落垡,率12万名奉军官兵发动总攻击,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以吴佩孚为总司令,以保定为大本营,分头抵御。双方在马厂、固安、长辛店激战。5月3日,吴佩孚改守为攻,将主力迂回作战,绕至奉系后方芦沟桥,致使奉军腹背受敌。5日,奉军张景惠部第十六师停战倒戈。芦沟桥、长辛店等要隘被直军攻占,中路奉军退至天津。张作霖下令退却,率残部出关。10日,徐世昌总统下令免除张作霖东三省巡阅使等职。

6月17日,在英帝国主义干预下,直奉两系停战议和,签订和约。双方自19日始将军队撤退,终结战争。

第二次直奉战争

背景

1924年(民国十三年)9月至10月,直系军阀吴佩孚部与奉系张作霖部在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地区为争夺北京政权而进行的战争。

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积极推行其企图以武力统一中国的政策。奉系军阀也尽力扩军备战,准备再次与直系争夺中央政权。

爆发

1924年9月,直系江苏军阀齐燮元与皖系浙江军阀卢永祥爆发了浙江战争。9月3日,张作霖通电谴责曹、吴(即直系)攻浙,并以援助卢永祥为名,组织“镇威军”,自任总司令,将奉军编为6个军;总兵力约15万人,于9月15日分路向榆关(即山海关)、赤峰、承德方向进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战争开始

为抗击奉系军阀的进攻,吴佩孚于7月18日晚10时宣布,自任总司令,并以王承斌为副总司令兼直隶筹备司令,彭寿莘为第1军司令,王怀庆为第2军司令,冯玉祥为第3军司令,张福来为援军总司令,还有海、空军各一部,总兵力近20万人,依托长城组织防御,并对各军的作战任务作了具体区分。

9月15日到22日,奉军第2军、第5军,兵分两路,分别由阜新、通辽向直军防地攻击前进。奉军在攻占开鲁、朝阳后,又乘胜向凌源发起进攻。接着,奉军的骑兵队也由彰武出动,陆续攻占直军控制的建平、赤峰等地。是时,直军第3军司令冯玉祥,因不满吴佩孚排除异己,正与援军第2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警备司令孙岳等密谋倒戈,在古北口一线按兵不动。

9月28日,榆关方面的战事日趋激烈。直军虽然居高临下,但奉军精锐张学良、郭松龄的部队却前赴后继地奋勇仰攻,双方都遭到很大的伤亡。奉军在正面进攻未能奏效后,侦知九门口直军的守备力量比较薄弱,便转而集中兵力猛攻九门口,并于10月7日攻占,直军的长城防线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吴佩孚在九门口失守后,急调后援部队开赴前线,并于12日亲临榆关组织直军进行反扑,一度曾将九门口夺回。

奉军在直军反扑面前全力抗击,与直军进行了反复的争夺,终将直军的进攻击退,再度攻占九门口。在20多天的反复争夺战中,双方战死者达一万余人。10月9日奉军攻占了赤峰。15日,赤峰被赶来前线的直军第3军二部夺回。时冯玉祥在古北口举行会议,认为倒戈回京的时机已到,便电告孙岳,叫他迅速将驻防大名的军队调至北京南苑,同时下令部队,将后队改为前队,于10月19日回师北京。

北京政变

23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人,联名发出了呼吁和平的漾电,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贿选总统曹棍的反动统治,占领丁北京。25日,冯玉祥等人在北京北苑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国民军,推冯玉祥为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胡、孙二人分任副总司令兼第2、第3两军军长。“北京政变”后,吴佩孚把前线指挥交给张福来主持,亲率其嫡系第3师、第26师各一部,共约七八千人,于10月25日乘车回救北京。

26日,吴佩孚命令部队开往杨村一线布防,对冯军采取守势。企图等齐燮元、孙传芳的军队沿津浦铁路北上;李济臣、萧耀南的军队由京汉铁路南来。再在这两路援军的支援下,从冯玉祥的控制下夺回北京。到10月28日,由平泉、冷口入关的奉军张宗昌部,攻占滦州,截断了榆关直军的退路和榆关;天津之间的交通线,直军纷纷溃退。

31日,奉军占领了榆关和秦皇岛,缴获直军的枪支达3万余件。直军主力丧失殆尽。从10月31日到11月2日,冯军先后攻占了杨村和北仓,并俘虏了北上援吴的鲁军旅长潘鸿钧。吴佩孚见大势已去,率残部2000余人由塘沽登舰南逃。

历史意义

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可以说是民族资产阶级完成国家统一和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最后一次尝试。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条件下,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反扑下。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