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乡

卢沟桥乡

北京市丰台区所属行政乡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乡是丰台区5个行政乡、镇之一,位于京城西南,距天安门直线距离仅8公里,与北京市海淀区、西城区、石景山区三区接壤,与卢沟桥、宛平、太平桥、丰台4个街道办事处管理交叉,辖区内有7个驻地派出所。全乡下辖20个行政村、6个直属公司、3个改制公司、5个直属事业单位,农业人口4万余人,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
    中文名:卢沟桥乡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北京丰台区 地理位置: 面积: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丰北路77号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100073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 机场: 火车站: 车牌代码:京 地区生产总值: 外文名称:Lugouqiao Town 面 积:56.3平方千米 人 口:3.84万

介绍

卢沟桥地区为北京市丰台区辖乡(地区),位于区境北部,与海淀区、西城区、石景山区三区接壤。与卢沟桥街道、宛平城地区、太平桥街道、丰台街道管理交叉,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面积56.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73万人(2006年末)。辖20个行政村,办事处(乡政府)驻丰北路77号。紧邻北京西客站客运枢纽,主干道有二、三、四、五环路;京广、京哈、丰沙铁路,京石高速公路过境。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西客站、北京世界风情园坐落境内。

在中国的版图上,卢沟桥乡地域狭小,但声名显赫。一座华北地区最长、逾八百年的石拱联桥,犹如天上长虹,横架于永定河上,“半钩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夹镜明”,如梦如幻般的“卢沟晓月”绮丽美景给人以无尽遐想,彰显其历史文物价值。更因为震惊中外的 “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八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使得卢沟桥被全世界所熟知,又彰显其革命文物价值。而卢沟桥乡亦因得“卢沟桥”地名之利而蜚声海内外,不仅历任中央领导人均来这里视察、指导工作,而且中外众多科技、文化名人也常慕名而来,到这里深入生活,体验乡情。美国著名科学家高尔斯顿在卢沟桥公社居住一段时间,同这里的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细细地品味中国,品味这一古老国度的文明气息,品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发生的历史巨变。

建制沿革

地名,位于北京市丰台区。

卢沟桥地区为北京市丰台区辖乡(地区),位于区境北部,与海淀区、西城区、石景山区三区接壤。与卢沟桥街道、宛平城地区、太平桥街道、丰台街道管理交叉,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

卢沟桥乡:有太平桥、北大地、五里店、青塔、宛平等9个居民小区,4个街道办事处。卢沟桥乡政府驻丰北路77号,面积56.3平方千米,人口3.84万。邮编100073。辖20个村委会:太平桥、马连道、菜户营、三路居、万泉寺、东管头、小井、六里桥、西局、周庄子、岳各庄、靛厂村、郑常庄、大井、小屯、小瓦窑、大瓦窑、郭庄子、张仪村、卢沟桥村。(2005年11月30日,太平桥街道举行了精图村撤村建居揭牌仪式。至此,卢沟桥乡行政村减为20个)

便捷交通

卢沟桥乡为交通要道之地。紧邻北京西客站客运枢纽,境内二、三、四、五环路和京港澳高速路等15条干线公路纵横交错,京广、京哈、丰沙三条铁路大动脉穿乡而过,与距离分别有42.6公里和20公里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南苑机场,构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的立体交通网络,是一个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乡。

这里的交通运输远非昔日所能比拟,且不说密布于各村的道路网,就是飞架南北、横贯东西的立交桥就有数十座之多,这里还有北京西站和丰台站两大铁路枢纽,六里桥、丽泽桥两大长途汽车站,有京港澳高速公路,有城市二环、三环、四环、五环贯穿其中,在不久的将来地铁9号线、10号线、14号线将穿境而过,乡人无论是去往哪里,将会更快捷、更通畅。

历史文化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三月完工。全长266.5m,宽7.5m,有11个涵孔,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卢沟晓月碑明朝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重修卢沟桥。清康熙年间永定河洪水,桥受损。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事。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葬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须通过卢沟桥。由于桥面窄,只得将桥边石栏拆除,添搭木桥,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发生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展开全国对日八年抗战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桥面加铺柏油,并加宽了步道,同时对石狮碑亭作了修缮。1961年卢沟桥和附近的宛平县城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为保护卢沟桥减少其运输量而建立的卢沟新桥完工,但卢沟桥仍然继续承担交通运输任务。1986年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成立,目的在于恢复卢沟桥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后铺设的柏油和1967年加宽的步道,恢复了古桥的原貌,同时将机动车的通行移至紧邻的卢沟新桥与之后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大事记

宋元祐四年(1089)北宋使节苏辙使辽,还过燕京,辽使结伴至桑干河(今永定河)。

宣和四年(1122)七月宋辽卢沟河之战,在今卢沟桥乡地域内展开。宋军大败。

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五月卢沟水在显通寨、上阳村一带决口,卢沟渡口的木桥被冲毁,两岸交通中断。

大定二十九年(1189)六月因卢沟河水流湍急,不能涉渡,金世宗诏令修造卢沟石桥。卢沟桥建造工程开始。

明昌三年(1192)三月卢沟石桥成,金章宗定名广利。

元蒙古成吉思汗十年(1215)蒙古差官于卢沟桥索取军牛,十中取一,得数千头,分给宛平、大兴等近县农民。窝阔台汗七年(1235)八月以刘仲禄主领加固卢沟桥堤岸工程,规定盗水者杖70下,服刑2年。

至元十二年(1275)意大利威尼斯青年马可·波罗随父及叔父来到中国,朝见忽必烈于上都,后至大都,在大都担任官职。欧洲文献称大都为“可汗之城”,首见于《马可·波罗行纪》。书中对卢沟桥有详细描述,对桥身建筑设计、石栏杆柱头雕刻工艺,至为钦佩。

延祐四年(1317)元政府在卢沟桥、泽畔店、琉璃河并设巡检司。

至治元年(1321)十二月以诸王怯伯使者数入朝,发兵戌北口及卢沟桥。

至正十四年(1354)四月卢沟桥修过街塔。

至正十八年(1358)七月大水、蝗灾,百姓大饥,疾病流行,京城内外“死者相枕藉”,自京城至卢沟桥挖掘深坑,掩埋尸骸10万余具。

明永乐年间(1403—1424)朝廷在卢沟桥设立宣课司,征收税课。

宣德七年(1432)十月上林苑监嘉蔬署菜户营菜户100余人因不堪监临所虐及迫于生活饥寒集体逃回山西。宣德皇帝下令,命有关部门将逃亡菜户送回赴京。

弘治元年(1488)朝廷令顺天府委官二员于草桥、卢沟桥宣课司监收商税。

弘治三年(1490)五月修卢沟桥完工。

万历元年(1573)万佛延寿寺建成(位于今丰台区大井村东)。

崇祯十三年(1640)朝廷命御马监太监武俊在卢沟桥边负责建造拱极城,亦名卢沟桥城。

清康熙八年(1669)十月初九日重修卢沟桥成。

康熙二十七年(1688)清政府设四路同知,主要职责是抓捕匪盗,维持北京地区的治安。其中西路同知位于卢沟桥拱极城内。

雍正三年(1725)八月兴建广宁门至小井村的石路,广二丈。

雍正六年(1728)七月二十六日于卢沟桥造官房,安歇会试举人。

乾隆十六年(1751)卢沟桥刻碑建亭,将乾隆帝手书“卢沟晓月”四字刻碑立于桥头。

乾隆二十二年(1757)十月因石路凹凸不平,乾隆下令重修,增筑广宁门至小井村的石路,延至大井村。此路通过五里店村,是旧时皇上出入京城通往西南地区的必经之路,故此路所谓“御道”。

乾隆三十年(1765)清廷命崇文门“照旧设立”,另外增设“卢沟桥、东坝、板桥、海淀”四处口岸。卢沟桥税关由此形成。

嘉庆五年(1800)是年严禁卢沟桥及各省关役讹索行旅。

嘉庆六年(1801)六月永定河三家店洪峰流量每秒10400立方米,卢沟桥洪峰流量每秒9600立方米,是自公元150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卢沟桥一带几成泽国。

咸丰三年(1853)九月初九日为防太平军进京,清政府授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设“京师巡防处”。京师城门重地重兵把守,卢沟桥设之。

同治七年(1868)一月捻军西路军进入直隶,前锋直逼宛平县卢沟桥。计划进攻北京以吸引清军主力,解东捻军之围。清廷急命恭亲王奕会同神机营王大臣办理巡防事宜,又命钦差大臣左宗棠总统直隶境内各路清军防堵西捻军。西捻军因孤军深入,遭到清军包围而失败。

光绪十九年(1893)五月卢沟桥附近永定河河南上汛三、四号、十四号,北上汛五号、七号,北中汛九、十号,北下汛头号至五号,并连迤上之北中汛末号同时漫溢。又卢沟桥迤上两岸石堤冲倒40余丈,卢沟桥城根水深约八九尺。

光绪二十年(1894)二月二十七日准许振祎奏请,卢沟桥设河防局。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月二十四日准卢沟桥河防局归并天津水利局。

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十二日义和团在东管头、西管头、玉泉营、菜户营一带村庄烧毁天主教堂和教民房屋。

五月二十九日义和团占领丰台火车站,并捣毁用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乘坐的“大清龙车”。

文化艺术

卢沟桥文化中心隶属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乡,坐落于北京西南四环边,成立于1982年5月,建筑面积4296平方米,有多功能厅一个、图书室一个,图书室共有图书约1万多册,文化中心积极为全乡各村群众文化体育工作的开展进行辅导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比赛,并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在二十几年的工作中文化中心获得了全国、北京市、丰台区的各种奖励与表彰。

自1982年成立文化站至今,连续多年被评为“丰台区文化工作先进单位”,1995年至2004年在“五月的鲜花”系列群众歌咏活动中连年获奖;2001年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体育先进乡(镇)”;2001至2004年连续获得“丰台区秧歌比赛”一等奖;2002年代表北京参加“全国亿万农民健身秧歌赛”获得北方赛区的第四名,同年获“北京市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2003年代表丰台区参加了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北京新秧歌大赛”获三等奖,同年获“北京市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健身秧歌赛”一等奖、获“北京市第四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先进单位”;2003至2004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全民健身周先进单位”等。

2010年年初,卢沟桥乡为满足各村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于2005年1月20日成立了一支全部由本乡农民组成的近百人的艺术团体。卢沟桥艺术团,在大力提倡支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今天,卢沟桥艺术团的成立填补了京郊农村艺术团体的空白,并力争打造出一支有品牌、有特色的文艺团队。文化中心将一如既往,为全乡各村村民的文化体育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全乡村民一起共创和谐社会。

经济概况

卢沟桥乡在实施绿化隔离地区改造,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乡党委、乡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生态立乡、环境兴乡,可持续发展之路。全乡确立了“以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促发展,重点发展“两区两带”(丽泽商务区、西部物流仓储园区;三环路商业带、四环路商业带),全力打造“三个经济板块”(东部丽泽商务板块、中部环路经济板块、西部物流商储板块),大力发展“新型第三产业”的基本思路。并大力进行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态环境、市政环境、人文环境建设,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

2006年全乡经济总收入48.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亿元;实现税前纯收入8.5亿元;上交各项税金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70元;劳均纯收入15464元。

2008年全乡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完成总收入596938.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56555.4万元,税前纯收入100991.8万元,人均收入10295.6元,劳均分配18969.4元。引进资金10.13亿元,引进各类企业2400家,其中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27家。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万丰餐饮街、金唐金融大厦、北京尊宝成商业中心、北京千禧街等项目正在建设中,麦德龙、六里桥商务大厦、万泉寺的士城、大瓦窑茶城文化创意区等项目即将启动,张仪村产业用地、郑常庄产业园、岳各庄综合商业大厦、天昊大厦等项目正在大力推进。

发展战略

卢沟桥将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途径,实现经济发展战略重心的转移。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一区、两线、三桥、多特色”的产业发展布局。

“一区”:充分利用丽泽金融商务区的集聚辐射、引领带动功能,打造丽泽外围5公里半径商圈,形成促进丽泽功能实现的“次级服务区”,全面推进商务地产开发,全力发展企业总部经济。

“两线、三桥”:借助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利用三、四环路及地铁9号、10号线轨道交通优势,着力策划环路经济和轨道经济,重点打造丽泽桥、六里桥、岳各庄桥周边的商务环境。乡域内四环路定位为商务地产、商务酒店产业带;三环路策划方向定为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环路产业带。

“多特色”:打造北有万丰婚庆文化特色街区,中有万丰餐饮特色街区,东有金中都戏曲文化,西有“卢沟晓月”民俗文化、“迎来送往”餐饮文化,大井高尔夫球场、天元郊野公园等体育休闲产业点缀其中的多特色发展布局。

风景名胜

“卢沟晓月”碑为四柱式宝盖顶,碑高4.52米,宽1.27米,两侧及四边刻有二龙戏珠浮图,造型别致,雕刻精美,此种碑形在北京尚属首例。碑刻“卢沟晓月”四字为乾隆皇帝御笔。卢沟桥的东西两头各有一座碑亭,西头碑亭内竖着一座清乾隆皇帝视察卢沟桥的诗碑,东头碑亭内矗立着一座汉白玉碑,上刻“卢沟晓月”4个大字,字迹秀润妩媚,为乾隆皇帝所书。卢沟晓月是古时北京八景之一,其意境是由远山、近水、晓月、美桥之情趣,相互映衬,浑然一体而构成的。古桥本身是构成这一意境的主体。据《图书集成、考工典》载:“桥东筑城,为九道咽喉。五更他处不见月,惟卢沟桥见之。”又据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载,卢沟桥一带“每当晴空月正,野旷天低,曙色苍苍,波水淼淼,为京师八景之一”,故名为“卢沟晓月”,“卢沟晓月”遂成著名燕京八景之一。

西方一位哲人曾说过:“当世上一切歌曲和传说都湮灭无闻的时候,只有建筑在与你说话……”是的,那卢沟桥上每头昂首挺胸、狮口大张的石狮,不是正在向过往行人诉说着发生在这座宏伟石桥上的那一件件不容忘记的历史吗?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