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柳

白门柳

刘斯奋创作的长篇小说
《白门柳(共3册)》是著名作家刘斯奋历时16年潜心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述清军、农民起义军虎视眈眈,内部党争不断,大厦将倾的前一刻,江南士人名流还在为自己的理想、欲望苦苦挣扎。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面貌,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全景。
  • 书名:白门柳
  • 别名:
  • 作者:刘斯奋
  • 类别:小说
  • 原作品:
  • 译者: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页数:1234年
  • 定价:116.00元
  • 开本:
  • 装帧:
  • ISBN:9787535440587
  • 语种:简体中文

基本概述

《白门柳》是作家刘斯奋从37岁开始创作,耗费16年心血而着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分《夕阳芳草》、《秋露危城》、《鸡鸣风雨》三部。作品通过明末清初著名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及其他一些富有改革意识的知识分子在“天崩地解”式的社会巨变中所走过的道路,真实地再现了17世纪中叶中国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腐朽中孕育新生的历史进程。

1998年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齐《白门柳》全部三部。小说面世后反响强烈,话剧、粤剧、汉剧等形式的改编作品纷纷酝酿。同名电视剧也于1999年前筹拍。作品第一、二部荣获茅盾文学奖。

《白门柳》记叙了明末至清初的一段历史故事,它既是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百态图,明代乱世仕女悲欢离合的风光景,也是一个庞大的王朝土崩瓦解的衰痛挽歌和百科全书式的史诗画卷,书中塑造了钱谦益、柳如是、冒襄、董小宛等等一系列众多丰满的人物形象。

内容介绍

《夕阳芳草》

《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一部,集中描写了大明王朝复灭的前夕,江南地区的文人组织“复社”和“阉党”、余孽之间的激烈斗争,以及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与秦淮名妓董小苑一波三折的爱情纠葛,竟同权臣暗中进行政治交易,为“阉党”余孽开脱,使江南的政治、社党的争斗、内讧更显波诡云谲。

小说通过当时的一批知识分子,即所谓“士”这一阶层的性格状态,以及上至朝中权贵下至秦淮汩院、江南市井,再现了中国十七世纪中叶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展示了一幅奢华腐朽走向哀败孕育新生的末世画卷。作品无论是写历史人物生活情怀,还是金粉江南民情风俗,都细腻传神、绘声绘色、新意迭出。

主要描述清军、农民起义军虎视眈眈,内部党争不断,大厦将倾的前一刻,江南士人名流还在为自己的理想、欲望苦苦挣扎。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面貌,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全景。

明崇祯十五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清军威逼山海关。而在大后方南京,东林党人与阉党的斗争还在延续,在党争中失利的前礼部右侍郎、东林党前领袖钱谦益与宠妾柳如是商议,为了复官,谋划与内阁首辅周延儒进行利益交换,答应利用其影响力说服多数复社成员在虎丘大会上做出公议,支持阉党余孽阮大铖出山。

同时,复社四公子之一冒襄为了将父亲调离前线也私下接受周延儒恩惠。因此,江南士大夫集团复社内部矛盾重重,四分五裂。侯方域、陈贞慧、顾杲、梅郎中、张志烈、黄宗羲等复社成员齐聚青楼,与名妓眉娘、李十娘聚会,空议国是。国丈田宏遇四处搜罗美女,掳走陈圆圆,董小宛为了躲避他的追捕逃进钱府,被柳如是收留。黄宗羲拜访钱谦益请他出面倒阮,钱谦益表面应承,暗中已经指使郑元勋主持大会挺阮,最后事情败露。冒襄访陈圆圆不见,悔恨不已,不久后巧遇董小宛,几经周折后与之定情。黄宗羲与方以智进京就试。马士英打败张献忠后,钱谦益转而向马士英示好。

《秋露危城》

明朝国破君亡,面对南下的清军,聚集白门的士人阶层有的誓死坚守,有的仍热衷于私利,一时间,忠臣、奸臣、文人、才女轮番登场,在金陵演出一场令人唏嘘的悲喜剧。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翔实的史实为经纬,编织成一幅层次分明、引人入胜的历史人物画卷。

明崇祯十七年,黄宗羲之弟中选贡生,他同弟弟一起去绍兴拜会老师刘宗周,在他家得知清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已死,奋力阻止老师自杀殉国。留都南京群龙无首,权力斗争混乱,拥护璐王和拥护福王的两派争执不休。钱谦益试图说服吕大器、雷縯祚拥立潞王,在城内散步针对福王的“七不可立”的公启。兵部尚书史可法则欲立桂王,以平息两派之争,他还召集部属商议反清对策,与马士英达成协议,谁知马士英出尔反尔,最终拥立了福王。

冒襄偕同董小宛,举家迁往南京,路上偶遇逃难的方以智。复社还在起内讧,不同派系相互攻击,复社所依靠的史可法却决定去江北督师,让马士英留守朝中。李自成被昊三桂打败,逃出北京。钱谦益夙愿得偿,赴南京就任礼部尚书。刘宗周上书痛斥朝廷腐败,引来杀手威胁。不久,权奸马士英和阮大铖在争权夺利的战斗中又占了上风。扬州城终于被清军攻破,史可法以身殉国。弘光皇帝逃走,南京陷落,留都官员作鸟兽散,钱谦益欲投奔清朝,柳如是誓死不从。

《鸡鸣风雨》

明朝复亡已成定局,复巢之下,焉有完卵,士人们也面临牺牲名节侍奉新主子,还是放弃前途固守旧志的两难。本书以写实的风格,反映了明末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惨景,作者笔下的文人、青楼女子、烈士、江湖艺人个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清顺治二年,龚鼎孳等明朝旧臣剃发改服,归顺清朝。黄宗羲等人则在江南继续练兵,坚持抗清,建立了鲁王政权。洪承畴被任命为江南总督,继续南下攻城。柳如是因为反对钱谦益投靠清朝而与之闹翻,执意留在南京,期间因为心存不平、寂寞难耐而与人暗通幽曲,在当地传出丑闻。钱谦益终于决定辞官回家,家人抓获柳如是的情人,向他告状,钱谦益知晓真相后原谅了柳如是。冒襄和家人从海宁逃走,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幸亏董小宛苦心周旋,悉心照料全家的生活起居。

黄宗羲回乡筹集粮草,未料到家乡民不聊生,幸亏黄宗会急中生智,从公差手中购得粮草,黄宗羲于是率领水军继续战斗。马士英和阮大铖为了给自己留下活路,在鲁王和唐王之间穿针引线。柳麻子、沈士柱等人暗自混入南京城,与冒襄会合,试图将外面的军队放入城中,结果沈士柱慷慨就义。虽然大势难以扭转,但幸存的江南士子还是转入地下,继续坚持抵抗运动。

作品目录

白门柳1夕阳芳草

第一部 夕阳芳草 引子

第一部 夕阳芳草 主要人物

第一部 夕阳芳草 第一章

第一部 夕阳芳草 第二章

第一部 夕阳芳草 第三章

第一部 夕阳芳草 第四章

第一部 夕阳芳草 第五章

第一部 夕阳芳草 第六章

第一部 夕阳芳草 第七章

第一部 夕阳芳草 第八章

第一部 夕阳芳草 第九章

第一部 夕阳芳草 第十章

第一部 夕阳芳草 第十一章

第一部 夕阳芳草 第十二章

白门柳2秋露危城

第二部 秋露危城 主要人物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一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二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三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四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五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六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七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八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九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十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十一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十二章

白门柳3鸡鸣风雨

第三部 鸡鸣风雨 主要人物

第三部 鸡鸣风雨 第一章

第三部 鸡鸣风雨 第二章

第三部 鸡鸣风雨 第三章

第三部 鸡鸣风雨 第四章

第三部 鸡鸣风雨 第五章

第三部 鸡鸣风雨 第六章

第三部 鸡鸣风雨 第七章

第三部 鸡鸣风雨 第八章

第三部 鸡鸣风雨 第九章

第三部 鸡鸣风雨 第十章

第三部 鸡鸣风雨 第十一章

第三部 鸡鸣风雨 尾声

第三部 鸡鸣风雨 附记

点评鉴赏

小说写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虽然上百,这些人物在书中所占的位置轻重各不相同,但贯串全书始终的核心人物其实只有五位——钱谦益和柳如是、冒襄和董小宛,以及黄宗羲。五位人物当中,钱、冒、黄分别属于“士”这一阶层里三种不同的类型,各有其普遍的代表性;柳、董则分属“名妓”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中的两种性格、追求各异的女性。当然,作为这群人的对立面,小说还以相当篇幅写到权奸马士英、阮大铖,以及降清明臣洪承畴,他们应该也属于第一层次的重要人物。

相关版本

书名:白门柳(全三册)

作者:刘斯奋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7020045634

条码:9787020045631

·版次:2004-5-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作者简介

刘斯奋,1944年生,广东中山人。196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历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画院院长、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一级作家。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第四届国家图书提名奖,第二、四、六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同时从事美术创作,代表作有《都市窗口》《新权力女性》《车站流行色》《万岳朝宗》《藏春坞》等

序言

即使置于新时期文学繁荣的整个大背景之下,历史文学创作的成熟与兴盛,也是一个突出的文学现象。这种兴盛不仅表现为历史文学作品出版数量的大幅增长,而且表现为创作质量的空前提高。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和各种禁锢的解除,在一个更加开放、多元、自由与宽容的社会语境中,作家们得以放下包袱,抛弃一切陈规陋见,充分施展史才、史学与史识,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史家的眼光,重新审视和阐释色彩斑斓的中华五千年历史。

在对历史进行艺术再现时,作家们也不满足于亦步亦趋地屈从于历史,而是准确把握“史实”与“虚构”的艺术辨证关系,着力于对纷繁芜杂的历史进行重解与重构,从而使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以诗的方式”在艺术世界里获得一种当代性的复活与新生,融入到当代人的精神建构之中。作家审视历史的视野亦摆脱了过去题材单一的狭隘}生,从三代以降到宋元明清的朝代兴亡更替,从农民英雄到帝王、文人、仕子等各种历史人物的生死遭际,都成为作家进行绵邈遐思、扼腕叹唱、负载作家思想情感与当代读者审美趣味的表现对象。

在艺术再现历史的过程中,作家们也越来越少受到各种既有观念和类型的束缚与羁绊,从社会、历史、文化、心灵等角度,将作家个人的体验投射、贯注到历史对象当中,表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历史审美选择。而恢弘的结构,宏阔的背景,众多的人物,对史诗性的追求,也几乎成为新时期以来优秀长篇历史小说的一个共同艺术特征。《李自成》的“辫形结构”,《少年天子》的“星系结构”,《雍正皇帝》、《张居正》对传统章回体的改造运用……历史小说作家们在寻求历史的艺术表达方式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促使当代历史小说作为独特的门类,在结构形式、叙事艺术等方面日臻成熟,成为当代文学创作中稳定而高产的一个品类,并因其创作上的实绩,屡获中国最高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的垂青。

作品背景

1980年,临江约稿

1980年,刘斯奋到广西参加太平天国研讨会时,一群人结伴坐花尾渡逆流西行。也许是他对史学诗文的谈吐,吸引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编辑阮富沅,就在船上,他约请刘斯奋写历史小说。没想到这一次约稿,就诞生了洋洋130万字的长篇小说《白门柳》,而刘斯奋也为了这部小说花费了16年的岁月。

回忆当年临江约稿的经历,刘斯奋还是很感慨:“我怎么就一口应承了呢?其实那时我只写过一两篇不太成功的短篇小说。”当时,他觉得自己没多少写小说的才能,因为写小说需要丰富复杂的生活经历,还需要经常注意观察和捕捉日常生活细节,他觉得这两方面都非自己所长。但是因为这个偶尔的机会,他动了写小说之心,大胆地把这个任务接受下来。

1981年至1997年,十六年全力创作

《白门柳》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以明清两个朝代的更替为背景,描写当时以复社为代表的一批文化人,在这种巨大的社会变动中所走过的坎坷道路,进而揭示我国17世纪中叶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经过深思,刘斯奋不但决定将之写成长篇小说,还打算写成多卷本。以他并不太多的小说创作经验,在旁人看来未免有点胆大包天,对于作家自己来说,也是人生的重大搏杀。

从1981年开始,刘斯奋投入到小说创作之中。那几年,他每天写到凌晨四点,然后中午起床,下午继续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拿出《白门柳》的第一部《夕阳芳草》。

1984年这部书出版的时候,他就有预感,觉得《白门柳》三部曲将会耗费自己一生中很长的时间。果然,《白门柳》的诞生,一共花了16年,从37岁到53岁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一个文学创作者的黄金岁月。

为了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的故事,刘斯奋不仅查阅了很多资料,还多次自费外出采访。他写黄宗羲去余姚,最初是写他迈动双脚就走,后来亲自到江南实地考察了一次,回来就改让黄宗羲坐船去了。他在实地考察后,发现在那片水乡之中,显然是乘船才合乎历史的真实,因此,读者在阅读整部小说的时候,总能令自己融入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而创作者对历史的严谨考证,同样令历史学家也无法从中挑出一点毛病。

1998年,作品获奖,投身绘画创作

《白门柳》的第一部《夕阳芳草》刚写完,刘斯奋只觉得整个人垮了似的,吓得赶快到医院里检查身体。但即使是长篇小说的写作这样艰苦,他依然开始了第二部的创作。与刘斯奋同样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的作家何卓琼回忆说,当时,刘斯奋已经开始与她谈起作家的目标控制问题,他很强调要创作安身立命的作品,对于《白门柳》,他是当作安身立命来经营的。

《夕阳芳草》出版后,就获得广东鲁迅文学奖,这是广东文学界的大奖。而当时,文坛对刘斯奋的认识还不多,突然间出了一部精彩的长篇历史小说,报刊杂志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位作者,约稿多了起来,工作上也有了提拔的机会,但是刘斯奋都婉拒了。他觉得,自己所取得的这一点成功,就在于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之后,设法控制自己,不摇摆,不放弃,朝着目标一步步前进,这种目标的控制对于人生能够完成一件事极为重要。

16年过去,刘斯奋终于完成了《白门柳》三部曲的全部创作。1998年,第一、二部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这也是广东省目前惟一获此大奖的着作。作品为他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但是,在这个时候,刘斯奋却停下笔,没有继续进行小说创作,而开始将主要精力投入绘画之中。他觉得,从事文艺创作,无论在哪个领域都需要激情。完成《白门柳》之后,觉得没有激情了,于是就不想在文学创作上费太多时间。对于画画,他也有自己的目标,尝试着将大写意的人物画从古代题材向现代题材推进。

作品意义

历史是什么?

可能只是一块石碑,一堆瓦砾,一些埋在地下的事物……无声地诉说着那已经消逝的一切。

也可能是许许多多的文献记录,在时间的流转中,不断地被改写着。

历史的逼真是注定的不可能,残存的事物不会言说,而言说的文字永远无法抵达当时的情景,这就是“历史”与“文学”的矛盾。

刘斯奋从37岁的青年到53岁的壮年,历16年的光阴经营了《白门柳》,“在明清更迭之际,再现天崩地解”的乱世,以史笔写诗魂,以诗性去激活历史,从而也解构了“历史”与“文学”的矛盾。《白门柳》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既是对与欧阳山等老一辈作家优良传统的一脉流香的承继,也是对新时期变动的社会结构的文化生成的最大可能性的开拓,其领军地位,不言而喻。

《白门柳》蕴满着“家国之思”,又处处飘逸着命定的文化诗魂,文词醇厚,义理丰富,固然是题中之义,但是对本真生活的意义与真理的探寻,对那充溢在民族精神生活深处的生命激情的抒发,对自由诗人世代追寻的生命文化理想的向往,更体现了作者的历史情怀与文学智慧:他追求的是既“恢宏壮丽”又“精美雅致”的创作风貌,堆砌可以捋去,浮华可以掸掉,但明丽、典雅之气却始终满溢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即使是写军营,写战场,写霍霍刀剑声,这种审美的基调亦一样如在薄暮微明中推出的一片锦霞,时隐时现却连绵不断,发出耀眼的光彩。

正如有评论家说的,他是在最好的年华中完成了“过去的故事”,在意识形态包围中游走着的一个例外。

广东文学要再度辉煌,在以往的基础上,恐怕还要以一种理性和情感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沟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三重世界,为筹建一种合理或理想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模式开辟道路,从而不断诞生新的气象。

广东文学鉴定

产品鉴定

代表产品:广东省第一部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白门柳》

产品鉴定:《白门柳》是广东省目前惟一获得国内小说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白门柳》的创作,开创了长篇小说的一个新的范式,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写作长篇历史小说,强调小说结构的逻辑性,并尝试探索“心态史写作”范式,在全国文坛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质检报告

历史小说的现实主义新境界。

《白门柳》的价值,如果说是广东省目前惟一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而更重要的价值应该是小说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作为历史小说,《白门柳》在选材上避开了当代历史小说中通常以农民起义、帝王将相等题材为线索,书中既写到农民起义,又写到帝王将相,而其主要线索却是现代文学中较少关注到的知识分子。名士与名妓的爱情生活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小说并不是停留在简单演绎才子佳人的爱情传奇的层面,而是代表不同文化观念的碰撞与融合。因此,按文艺评论家的评论,这部书在塑造一批人物形象的同时,形成了一个大的性格体系,反映出那个时代社会心理特征。

特别是在结构上,小说的创作者开始对“心态史”叙事方式的探索,被许多评论家认为,《白门柳》闯出了历史文学叙事的另一条道路,将当代历史文学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里程。《白门柳》所关注的在明末清初那样风云变幻的社会背景下,以黄宗羲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的诞生。正因为对思潮的关注,书中浓墨重彩地书写人物的心态,而故事的发展反而退居其次。作家还提出“情绪主导情节”的叙事方式,因此,将叙事的重心由“故事”改为“情绪”,并且,由人物的情绪来主导情节发展,这一点,也改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

《白门柳》诞生之后,对于这部小说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课题,即使到今天,小说的结构、人物、思想等,都经常令文艺界思考。因此,虽然获奖的小说有很多,但《白门柳》却是一部被时间证明的小说。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