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璧微瑕

白璧微瑕

汉语成语
白璧微瑕 bái bì wēi xiá,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瑕:音霞,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面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主谓式成语。璧:扁圆中空的玉器,也作玉的通称;微:小;瑕:玉上的杂色斑点。本义指洁白的玉上有小斑点,常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还有小缺点,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词条:白璧微瑕 读音:bái bì wēi xiá 释义: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 同义词:美中不足,瑕不掩瑜 反义词:白璧无瑕,完美无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法:主谓式

成语解释

【拼音】:bái bì wēi xiá​

【英文翻译】:slight flaw in a white jade-blemish

【释义】:璧:扁圆中空的玉器,也作玉的通称;微:小;瑕:玉上的杂色斑点。

本义指洁白的玉上有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还有小缺点,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

【引证解释】: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此类皆失之不检,致敲金戛玉之词,忽与瓦缶兢奏,白璧微瑕,固是恨事。"

鲁迅《华盖集·牺牲谟》:"但是,我的同志,你什么都牺牲完了,究竟也大可佩服,可惜你还剩一条裤子,将来在历史上也许要留下一点白璧微瑕。"

成语典故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成语演变

亦作“ 白玉微瑕”:

唐 吴兢《贞观政要·公平》:“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铅刀一割,良工之所不重,小善不足以掩众恶也;白玉微瑕,善贾之所不弃,小疵不足以妨大美也。”

亦省作“ 白璧瑕 ”:

唐 贾岛《寄令狐绹相公》诗:“岂有斯言玷,应无白璧瑕。”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着《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均此处。

词语辨析

成语正音:瑕,不能读作“jiǎ”。

成语辨形:璧,不能写作“壁”。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分句

成语结构:主谓式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