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牙

白牙

杰克·伦敦著中篇小说
《白牙》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中篇小说。《白牙》的背景是加拿大西北边陲的冰封地带,叙述了一只幼狼如何从荒野中进入人类的文明世界。[1]这篇小说以白牙几经波折终于由狼变成了狗的传奇般的经历告诉人们:当动物不得不为解救自己而争取活命时,它的生物的本能就会占上风,野性就会起决定作用;而当人们以仁爱、慈善理解它、对待它时,它的野性就会逐渐得到克制。小说以深刻的哲理意味宣扬了人道主义精神,贬斥了贪婪、凶狠、欺诈的极端利己主义。《白牙》出版于1906年。曾一度成为畅销书。
  • 中文名:白牙
  • 别名:雪虎
  • 作者:[美]杰克·伦敦
  • 英文名:White Fang
  • 类别:中篇小说
  • 语种:英语
  • 开本:16
  • 出版时间:1906年
  •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白牙》讲述一只叫白牙的狼诞生于荒野世界中,幼年所见的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后来,母狼带着它一起从荒野回到印地安主人的身边,人类营地的生活使它性格变得乖僻和孤独,心性凶残没有爱,对任何种族都充满仇恨敌视;被卖给史密斯后更加深了它愤世嫉俗的个性。在史密斯的虐待和监控下,它成为一只凶狠的斗狼,在经历一段几近亡命的斗狼生涯后,新主人威登·斯考特救了它。他仁慈的爱使得白牙从凶残的野兽转变成为忠实的宠物,并从坏人手中救了新主人父亲的命,赢得了“福狼”的美名,安度晚年。

作品目录

第一卷 荒野

第三卷 荒野之神

可恨的统治

食物的踪迹

造火者

濒临死亡

母狼

被奴役

不屈服

饥饿的嗥叫声

流浪者

仁慈的主人

第二卷 生于荒野

神圣们的行踪

第五卷 驯服的狼

牙齿的搏斗

契约

漫漫长路

狼窝

饥荒

南国

灰狼崽

第四卷 高级之神

神的领地

世界的墙壁

它是同类的仇敌

同类的呼唤

肉食的法则

疯狂的神

睡梦中的狼

创作背景

写作《白牙》之时,正好是杰克·伦敦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离婚的时候,而他和夏弥安·基特里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确定,此时的杰克·伦敦心情沮丧,失去稳定家庭生活的他可能内心渴望一种新的安定的生活,所以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他要写一本《野性的呼唤》的姐妹篇,而不是续集,他要把整个过程倒转过来,“不再描写一只狗的丧失文明的退化,我打算描写一只狗的进化与文明,描写它的爱家、忠诚、爱、道德以及所有的礼仪和美德的发展。”

人物介绍

白牙

白牙出世后不久,母亲带它在丛林中偶遇从前的印第安主人,印第安主人“灰狸”为换酒把白牙易手给白人“美男史密斯”。此后,它经常被新主人带去展览,或打赌跟其他狗咬斗,白牙几乎战无不胜,但在跟牛斗犬“切罗齐”相斗时险些被对方咬死,幸亏来看热闹的威登·斯考特赎买下了垂死的白牙;经过新主人的悉心照料,白牙很快伤愈,并开始渐渐熟悉文明世界的生活法则。“人类的友善像太阳般照射它的身体,而它也如植于沃土中的花朵一样茁壮成长”,为白牙由野性向文明进化做了注脚。  

威登·斯考特

威登·斯考特是一个理想的动物主人。白牙在和一只斗牛狗打斗奄奄一息的时候被他从比第·史密斯手中救出。不久,白牙适应了它新的主人并开始爱它的新主人。当它意识到主人要离开时便跳出窗户追随主人而去,不顾身体被玻璃划伤的痛苦。

威登·斯考特是白牙生命中的转折点。威登·斯考特救了白牙,但他为白牙所做的只是改变了其生活环境。白牙仅是从一种好斗的动物转变为一种驯服的动物。在人类社会中它仍是一只动物。

威登·斯考特是上层社会的一员,习惯给人下达命令,包括白牙。他靠暴力和金钱救出了白牙,没冒任何危险。他对白牙所做的一切显示了某种阶级压迫。  

比第·史密斯

比第·史密斯丑陋,狡猾,奸诈,渴望金钱。除了白牙,他找不到其它赚钱的方法。起先,他想从灰海狸那里买下白牙,但遭拒绝后,又想通过给酒鬼灰海狸一些酒来换取白牙

比第·史密斯很穷,处于社会低层,因此他渴望金钱,而白牙就是一种手段。是为生存而奋斗的劳苦大众的代表。当然,他丑陋又邪恶,同时又是痛苦,希望获得同情的。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他受到上层阶级的压迫。  

灰海狸

灰海狸,一个印第安人,他是白牙看到的第一个人类也是白牙的第一任主人。事实上,他也是白牙的母亲的主人。

当白牙第一次见到灰海狸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恐惧与尊敬,并且他认为灰海狸是一个神。主人对待白牙既不严厉也不宽容。当他做了有益于灰海狸家的事,他会得到奖赏;而当他做了错事的时候,他会受到惩罚。灰海狸不会在意白牙,仅仅把他看作是一只看门狗

灰海狸给了白牙一个艰苦的环境。在印第安人的营地里,经常有很多狗欺负白牙,正是这样,使得他迅速的养成了强壮、有威胁性、狡猾的个性。

作品赏析

作品主题

《白牙》的主题思想是杰克·伦敦希望重新开始温暖家庭生活的写照,主人公白牙的成长经历是一个回归文明、回归道德的过程,这部新的小说反映了他当时的信仰:“爱可以治愈最痛彻的绝望。”  

在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前,人类所产生的一种对命运与前途的担忧,被称为生态忧患意识。人类所从事的那些与自然规律相违背的活动,通常会造成生态危机。如果人类丝毫感觉不到生态危机的存在,盲目乐观,最终将会导致灭亡。在美国文明发展之初,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使得生态遭到破坏。杰克·伦敦在《白牙》中向读者展现了人类残害动物、破坏自然环境的场景,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生态忧患意识和对人类残害、虐待以及猎杀动物的愤恨,字里行间充满着浓郁的忧忌意识与悲悯情怀。《白牙》中的斗狗情节充分说明了人性的异化以及人类道德的沦丧,这也是作家面对人性扭曲所表现的一种忧患意识。斗狗参与者以动物之间的残杀作为娱乐与消遗的方式,可谓人性扭曲到了极致。

斗狗人士史密斯看到白牙行动缓慢,目光呆滞,可能会在比赛中失败,就对白牙开始暴打,因为白牙不能获得胜利就意味着史密斯的金钱损失。严重的拜金主义过史密斯更加物化,逐渐丧失了人性与道德。在当时的美国二业化社会,史密斯是人类所具有恶念的代表人物,《白牙》反映了当时整个美国社会的麻木与冷漠,展现了美国人性崩渍以及行为残忍的生态危机现状。  

在《白牙》中,通过白牙的文化回归,杰克·伦敦向读者展现了人类对生命应给予关爱与尊重。白牙原本来自荒野,爱抚、帐篷、人与火将它带人陌生世界。人类世界的陌生让白牙倍感恐惧,同时也让它体会到了人类仁爱的魅力。当白牙第一次见到用两只脚走路的奇怪物种时,它感到极度的恐惧,但是人类的关心与疼爱很快就消除了白牙的恐惧。作家在《白牙》中这样写道:“让白牙觉得奇怪的是,当人类用于在它身上蹭来蹭去时,白牙感到一种难以理解的舒服与快乐。”白牙在和人类接触的过程中,还会经历很多恐惧,但是此次是白牙与人类产生友谊的标志。在白牙被司各特救起之后,它已经死亡与枯萎的生命潜能逐渐被人类的仁爱唤醒。白牙的生命潜能之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它取代了喜爱,在与神接触的过程中,爱始终是任何其他情感都无法超越的。这是司各特的使命,将白牙从痛苦中解救出来,更加准确地说,就是要将人类带给白牙的屈辱消除掉。从白牙的角度来看,它的生活正面临转机。在司各特爱的召唤下,白牙逐渐有了爱的能力。这种能力带给白牙阳光般的温暖,白牙的生命在爱的感染下焕发光彩。  

杰克·伦敦在《白牙》中不止一次地阐述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假使白牙从未走进人类的篝火,荒野会把它塑造成真正的狼,因为它一出生就具有更多狼的特征。然而上帝给它提供了另一种环境,它就被塑造成一只带有一定狼性的狗,可那毕竟是狗而不是狼。可见,“狼”与“狗”的区分主要是由环境造成的。白牙虽同巴克一样经受了残酷无情的弱肉强食生存法则的洗礼,但充满广爱和关怀的环境使它最终走上了从野性向文明归化的道路。  

艺术特色

杰克·伦敦巧妙地运用陌生化手法,揭示了兽性之理与人性之爱。白牙回归兽性之理就充分体现了人性之爱的升华。而正是这种兽性之理和人性之爱的反向流变,让白牙在认识人类的过程中逐渐从陌生转为熟悉,以使其能够更加深刻地感悟与理解人类。白牙对人类的感悟与理解与人类当时的思维理念形成巨大的反差,这激发人类开始重新认识生命、认识自然,更重要的是重新认识人类自身,白牙让人类懂得了关爱与尊重生态自然的道理。

作者简介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旧金山。父亲是破产农民,家境贫寒。杰克幼年时就曾以出卖体力为生,卖过报,当过童工,后来又当水手,到过日本。回国后在黄麻厂和铁路厂做工。以后他又加入了加拿大的淘金者行列,但空手而归,从此,埋头写作。他的早期作品有《野性的呼唤》(1903)、《白牙》(1906)等。1909年发表代表作、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描写了一个出身于劳动者家庭的现实主义作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坎坷命运,对社会做了尖锐批判。一生先后写过15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优秀的有《墨西哥人》、《热爱生命》、《在甲板的天篷底下》等。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故事情节紧凑,文笔生动,有相当感染力。他成名后因经济上的破产和家庭纠纷,精神受到严重打击,于1916年11月22日自杀。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