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

中医方剂名
当归补血汤,中医方剂名。为补益剂,具有补血之功效。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瘀阻者;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血虚阳浮者;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血虚有热者。当归补血汤是一首补气生血的经典方剂,当归是一种补血益气的草本中药,它的味甘而重,能补血、行血,由于它对妇女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也有了“女科之圣药”的美称。黄芪可治疗因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萎黄、神衰疲惫等症状,常与当归配伍,称当归补血汤。[1]由黄芪和当归两味药以5:1比分组成的,中医临床多将之用于血虚证,因其疗效确切,自问世以来广为使用。近年来对当归补血汤配伍比例及其有效成分等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许多学者正致力于探索不同配比与其物质基础及效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方面的实验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渗入,发现其具有促进造血、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为当归补血汤用于多种原因所致之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及其肿瘤等疾病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 功能:补气生血
  • 分类:补益剂-补血剂
  •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

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

组成

黄芪、当归。

用量

黄芪30g,当归6g。

用法

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用

补气生血。

主治

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气血不足型的脸色萎黄、疲倦乏力及由此引起的各种月经不调;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方义

本证多由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治疗以补气生血为主。血虚气弱,阴不维阳,故肌热面赤、烦渴引饮,此种烦渴,常时烦时止,渴喜热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是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用意有二:一是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一是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虚热自退。至于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取其益气养血而退热。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用本方补气养血,扶正托毒,有利于生肌收口。

配伍特点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应当急固,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补气生血,故黄芪用量倍于当归(黄芪与当归用量5:1);黄芪大补肺脾之气,以滋生化之源;当归养血合营。

运用

本方用于血虚阳虚发热证,临床应用以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妇女经期,或产后感冒发热头痛者,加葱白、豆豉、生姜、大枣以疏风解表;若疮疡久溃不愈,气血两虚而又余毒未尽者,可加金银花、甘草以清热解毒;若血虚气弱出血不止者,可加煅龙骨、阿胶、山茱萸以固涩止血。

禁忌

阴虚内热证禁用。

重要文献摘要

1、吴昆《医方考》卷3:“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或以饥困劳役,虚其阴血,则阳独治,故令肌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此证纯象伤寒白虎汤之证,但脉大而虚,非大而长,为可辨尔。《内经》所谓脉虚血虚是也。当归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而黄芪则味甘补气者也,今黄芪多于当归数倍,而曰补血汤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内经》曰:‘阳生阴长’,是之谓尔。”

2、《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治肌热,燥热,口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又云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