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

汉语汉字
番(拼音:fān,pān),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文字。“番”是象形字,从采、田,是“采”的加旁字。本义是兽足。引申为更替、轮值。又引申为用来指称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及外国。[1]
  • 中文名:番
  • 拼音:fān,pān
  • 部首:田
  • 五笔:tolf
  • 仓颉:hdw
  • 郑码:pfki
  • 笔顺:343123425121
  • 笔画:12
  • 四角号码:20609
  • UniCode:CJK
  • 结构:上下结构
  • 统一汉字:U 756A
  • 五笔98:tolf
  • 注音:ㄈㄢˉ

文字源流

“番”是象形字。“番”是“采”的加旁字。“采”原本象兽蹄印形。由于“采”作了偏旁,于是金文(如图1、2)另加义符“田”,更清楚地表示是踩在田中的兽蹄印。古文加出蹄掌轮廓,更像兽蹄。篆文(如图6)承接金文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番。《说文》:“番,兽足谓之番。从采、田,象其掌。”本义是兽足。《玉篇·采部》:“番,兽足也。或作蹯。”引申为脚掌,后作蹯。用为此义读fán。金文中用作姓氏。如《番匆生壶》:“番匆生铸媵壶。”用为此义读pān。又引申为更替、轮值。又引申为用来指称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及外国,如番邦、西番等,音读fān。又引申为传扬、传布,通“播”,音读bō。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fán

名词

兽足。后作“蹯”。

通“藩”。篱笆。

fence

《荀子·礼论》:“抗折,其䫉(貌)以象槾茨番阏也。”

形容词

通“蕃”。茂盛。

luxuriant;flourishing

《白石神君碑》:“永永番昌。”

《无极山碑》:“草木番茂。”

fān

形容词

旧时对西部边境各少数民族或外国的称呼。

foreign

宋·陆游《军中杂歌八首》:“如今便死知无恨,不属番家属汉家。”

《天工开物·乃服·褐氊》:“兰绒,番语谓之孤古绒。”

郭沫若《创造十年》:“(梦旦先生)在四马路上的一家番菜馆子里请吃晚饭。”

番邦;番西;番钱;番王;番客

动词

更替;轮值。

take turns

《列子·汤问》:“(帝)乃命禺疆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羣后百寮,番休递上。”

《新唐书·杜暹传》:“暹率当番卫士缮三宫城,浚池,督役不少懈。”

番代;番休;番更

用同“翻”。

turn

宋·李诫《营造法式·大木作功限三·拆修挑拔舍屋功限》:“揭箔番修,挑拔柱木,修整檐宇,八分功。”

元·王实甫《西厢记》:“你若又番悔,我出首与夫人,你着我将简帖儿约下他来。”

明·康海《中山狼》:“把恩情番成雠敌,只落得自伤悲。

番将转来;番修;番身

量词

次;回。

time

《世说新语·文学》:“(王)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座所不及。”

宋·陆游《闲中》:“问我东归今几日,坐看庭树六番黄。”

茅盾《子夜》:“为什么吴荪甫今番这样的迟疑不决。”

几番风雨;番把;番番是福

种。

a kind of

《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一番江水一番鱼。”

别有一番天地;别有一番滋味;一番江水一番鱼

片;枚;块。

piece

《旧唐书·薛廷老传》:“宫中造清思院新殿,用铜镜三千片,黄白金薄十万番。”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毛家屯毛资甫的大儿子……手头现带着二百番,我们已经约定,晚上凑一桌。”

古代计算纸张的单位。

sheet

《新唐书·杜暹传》:“(杜暹)秩满归,吏以纸万番赆之,暹为受百番。”

形容词

勇武。

《诗·大雅·崧高》:“申伯番番,既入于谢。”

番番

动词

通“播”。传扬;传布。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三禁》:“天道寿寿,番于下土,施于九洲。”

名词

同“鄱”。古楚国地名。故地即今江西省鄱阳县。

《史记·楚世家》:“十二年,吴复伐楚,取番。”

《伍子胥列传》:“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

pān

名词

(番禺)旧县名。1992年改为番禺市,2000年改为广州市番禺区。在今广州市南郊。

《南越志》:“番禺县有番、禺二山,因以为名。”

《史记·西南夷列传》:“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

番禺

姓。

《诗·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卿士,番维司徒。”

pán

名词

(番须)古山谷名。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后汉书·来歙传》:“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

pàn

名词

同“潘”。古县名。故址在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部。

名词

同“蕃”。古县名。故址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境内。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二】【釆】附袁切(fán)

兽足谓之番。从釆;田,象其掌。?,番或从足从煩。?,古文番。

注:?,亦古文番。

说文解字注

(番)兽足谓之番。从釆、田象其掌。下象掌。上象指爪。是为象形。许意先有釆字。乃后从釆而象其形。则非独体之象形、而为合体之象形也。附袁切。十四部。

(?)番或从足。从煩。此形声也。

(?)古文番。按九歌。?芳椒兮成堂。王注。布香椒于堂上也。?一作播。丁度、洪兴祖皆云。?古播字。按播以番为声。此屈赋假番为播也。

康熙字典

〔古文〕??《广韵》附袁切《集韵》符袁切,?音烦。《说文》兽足谓之番,从釆,田象其掌。或作?蹯。

又《广韵》《集韵》《韵会》孚袁切《正韵》孚艰切,?音翻。数也,递也。《前汉·武帝纪》贤良直宿东番。

又山名。《山海经》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

又《集韵》蒲波切《正韵》蒲禾切,?音婆。鄱阳豫章县。《史记·伍子胥传》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注》索隐曰:盖鄱阳也。

又番吾,赵地。《战国策》秦甲涉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於邯郸之下矣。《释文》番,音婆。

又音蒲。亦音盤。《括地志》蒲吾,故东今之眞定府平山县,卽汉番吾。番,当音蒲。

又姓。《史记·河渠书》河东守番系。《注》番,音婆。

又音潘。诗小雅云:番维司徒。番,氏也。《前汉·高帝纪》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释文》番,音蒲何反。《正字通》姓谱,潘姓为周文王毕公之後,食采於潘,因氏。读判平声。番姓为吴芮封番君,支孙因氏,读婆。字汇番姓亦音潘,合潘番二姓为一音。误。

又《广韵》普官切《集韵》《韵会》铺官切,?音潘。番禺,南海地名。《史记·货殖传》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左思·蜀都赋》蒟酱流味於番禺之鄕。《释文》番,音潘。《注》西北牂牁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

又《广韵》薄官切《集韵》蒲官切,?音槃。番和,县名。在张掖郡。见《前汉·地理志》。

又《後汉·来歙传》歙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注》番,音盤。番须,回中,?地名。

又《广韵》博禾切《集韵》《韵会》逋禾切《正韵》补禾切,?音波。《尔雅·释训》番番,勇也。《书·秦誓》番番良士。《传》武勇番番之良士。《诗·大雅》申伯番番。《传》番番,武勇貌。

又《广韵》《集韵》?补过切,音播。兽足。

又《集韵》孚万切《韵会》甫患切,?音贩。与音翻义同。《杜甫诗》会须上番看成竹。《独孤及诗》旧日霜毛一番新,别时芳草两回春。

又《集韵》普半切,音判。县名。在上谷。本亦作潘。

又《史记·扁鹊仓公传》切之得番隂脉,番隂脉入虚裏乗肺脉。《注》番音芳远反。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采”宽“田”窄。“采”,主体居上半格;平撇居上居中;竖笔在竖中线,下端延至下半格;撇、捺收笔略低于竖笔底部,罩住“田”。“田”,居下居中,框内竖笔在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董同龢系统

juăn

周法高系统

b

jwan

李方桂系统

b

jan

jan

jan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b

ǐwɐn

拟音/董同龢系统

juɐn

拟音/周法高系统

b

iɑn

拟音/李方桂系统

b

jwɐn

拟音/陈新雄系统

bvʰ

ǐuɐn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合口呼

三等

全浊

附袁切/博禾切/补过切/音翻/音盤/音潘

bʰjuɐn

平声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孚袁切/薄未切/补过切/音烦/音潘/音盤

pʰjuɐn

平声

合口呼

一等

次清

普官切/博禾切/附袁切/补过切/薄官切/孚袁切

pʰuɑn

平声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博禾切/孚袁切/附袁切/薄官切/普官切/补过切

puɑ

去声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补过切/薄官切/孚袁切/普官切/博禾切/附袁切

puɑ

集韵

平声

开口呼

三等

全浊

蒲糜切

biɛ

平声

开口呼

三等

次清

孚袁切

pfʰiɐn

平声

开口呼

三等

全浊

符袁切

bviɐn

平声

合口呼

一等

次清

铺官切

pʰuɑn

平声

合口呼

一等

全浊

蒲官切

buɑn

平声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逋禾切

puɑ

平声

合口呼

一等

全浊

蒲波切

buɑ

去声

开口呼

三等

次清

孚万切

pfʰiɐn

去声

合口呼

一等

次清

普半切

pʰuɑn

去声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补过切

puɑ

礼部韵略

平声

孚袁切

平声

补禾切

增韵

平声

孚袁切

平声

符袁切

平声

补禾切

平声

蒲禾切

去声

甫患切

中原音韵

阴平

寒山

开口呼

全清

fuan

阴平

歌戈

开口呼

全清

puɔ

中州音韵

平声

寒山

夫班切

平声

歌戈

旁磨切

洪武正韵

平声

九寒

全清

孚艰切

fan

平声

十删

全清

补禾切

puo

平声

十一先

全浊

蒲禾切

b‘uo

平声

十四歌

全清

甫患切

fuan

平声

十四歌

去声

十谏

分韵撮要

阴平

第二十五翻反泛发

阴平

第二十七官管贯括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