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葱科

田葱科

鸭跖草目下的一科
田葱科(Philydraceae)为单子叶植物纲田葱亚目的一科,直立草本植物。本科共分为4属5种,分布于东亚、印度、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大多生于沼泽湿地上;我国仅有1属1种,产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
  • 中文名:田葱科
  • 拉丁学名:Philydraceae Link (1821)
  • 别名:
  • 界:植物界
  • 亚界:绿色植物亚界
  • 总门:轮藻总门
  •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 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 亚纲:百合亚纲
  • 超目:鸭跖草超目
  • 目:鸭跖草目
  • 亚目:
  • 科:田葱科
  • 亚科:
  • 族:
  • 亚族:
  • 属:
  • 亚属:
  • 组:
  • 亚组:
  • 种:
  • 亚种:
  • 变种:
  • 品种:
  • 分布区域:分布于东亚、印度、马来西亚等地,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护级别:

本科重点特征

田葱科花被片4枚,花瓣状,排成2轮,外轮2片大,内轮2片较小;雄蕊1枚。

形态特征

直立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具簇生根。叶基生和茎生;茎生叶互生;基生叶二列,线形,扁平,平行脉,基部鞘状,或扁形,单面和剑状。气孔为平列型,除2个平行于保卫细胞的副卫细胞外,还有2或4个不太明显的副卫细胞。花序为单或复穗状花序;花生于较大的苞腋内,有时部分地与苞片联合,它基本上由三基数的祖先演变而来,两侧对称;花被片4枚,花瓣状,排成2轮,黄或白色,外轮2片大,形似上、下唇;内轮2片较小;雄蕊1枚,着生于离轴的那枚花被片的基部;花丝扁平无毛;花药盾状,有一宽药隔,2室,在开花期,花药从内向转变为外向,通常成螺旋状拳卷,纵裂;花粉粒具沟或有3个萌发孔;雌蕊由3心皮组成;子房上位,3室,中轴胎座,或1室,侧膜胎座;花柱单一;柱头头状至3裂;胚珠多数,倒生,胚乳为沼生目型。蒴果室背开裂,稀不整齐开裂。种子狭梨形和圆柱状;种皮上有螺旋状条纹;成熟的种子,胚乳丰富且富于淀粉、脂肪和晶状体;胚直立,线形。染色体:x=8,11。

地理分布

本科4属5种,分布于东亚、印度、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大多生于沼泽湿地上。我国仅有1属1种,产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

下级分类

田葱属(Philydrum Banks & Sol. ex Gaertn.)

代表植物

田葱 Philydrum lanuginosum

田葱为多年生草本,主轴短,具纤维状须根。叶剑形,顶端渐狭,等边单面,绿色,无毛,海绵质柔软,具7-9脉,连叶鞘长30-80厘米;叶鞘长14-30厘米,宽1-1.5厘米,厚2-4毫米。总花轴高可达1米,细长圆柱状,密被白色绵毛,下部脱落,通常带有2或3叶;穗状花序单一,有时分枝;苞片卵形,长2-7厘米,宽7-10毫米,顶端具尾状渐尖,背面有绵毛;花两性,黄色,无梗;花被薄,外轮2片大,近卵形,长8-10毫米,顶端锐尖,边缘波状,具2条强壮的脉向着基部,背面有长毛;内轮2片较小,近基部1-2毫米处与花丝基部联合,匙形,顶端锐尖,无毛或背面基部有毛,膜质,具3脉;雄蕊无毛,长6-9毫米;花药近球形,2室,药室旋卷;花丝扁平;子房长6-7毫米,密被长毛;花柱长3-4毫米,无毛;柱头头状,具长乳突。蒴果三角状长圆形,长8-10毫米,近轴面扁平,密被白色绵毛。种子多数,花瓶状,中间膨大,两头近端处缢缩,至两端又扩大,长0.7-0.9毫米,暗红色;种皮上有螺旋状条纹。花期6-7月,果期9-10月。

产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及广西,生于海拔20-100米池塘、沼泽或水田中。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有分布。药用,有清热利湿之效。

主要价值

田葱可供药用,有清热利湿之效。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