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

汉语汉字
甬(拼音:yǒng)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甬字本义说法不一。一说其古字形像有柄的钟,甬指钟上的系纽,又指钟。一说古字形像木桶。甬江流经浙江省宁波市,故宁波市别称甬。
  • 中文名:甬
  • 拼音:yǒng
  • 部首:乛(传统归用部)
  • 五笔:CEJ
  • 仓 颉:NIBQ
  • 字 级:二级(编号5819)
  • 平水韵:上声二肿
  • 注音字母:ㄩㄥˇ
  • 总笔画:1 6
  • 四角号码:1722 7
  • 统一码:CJK统一汉字 U 752C
  • 造字法:象形字
  • 结 构:独体字,上下结构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部】余陇切(yǒng)

甬①,艸木华甬甬然也。从?用声。

〖注释〗①甬: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甬之言涌也。若水涌出也。”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引《广雅》:“甬,草木花欲发皃。” 

说文解字注

艸木?甬甬然也。

段注:小徐曰:甬之言湧也。若水湧出也。《周礼》:钟柄为甬。按凡从甬声之字皆兴起之意。

从㔾(?),用声。

段注:馀陇切,十部。

【注释】大徐本部末有?字,云:“艸木㔾盛也。从二㔾,胡先切。”小徐本无。

广韵

余陇切,上肿以 ‖用声东部(yǒng)

甬草花欲发皃。亦甬道。《周礼》云:“舞上谓之甬。”甬,钟柄也。

【校释】钟柄:原作“锺柄”,据钜宋本、巾箱本、四库全书原本改。《周礼·考工记》:”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郑玄注:“此二名者钟柄。”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用部】 甬·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2

《唐韵》余陇切。《集韵》《韵会》《正韵》尹竦切,并音勇。《说文》:草木华甬甬然也。徐曰:甬之言涌也,若泉涌出也。

又甬道。《史记·秦始皇纪》:筑甬道。注:应劭曰:谓驰道外筑墙,天子於中,外人不见也。《项羽纪》注:应劭曰:恐敌钞辎重,故筑墙垣如街。《淮南子·本经训》:修为墙垣甬。道相连。注:甬道,飞阁复道也。韩愈诗:云韶凝禁甬。注:宫禁巷道也。《正字通》:按甬道之名虽同,或驰道外,或军伍中,或宫巷道,其用不一。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凫氏为锺,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注:此二名者,锺柄。

又扬子《方言》:自关而东,?魏宋楚之闲,保庸谓之甬。

又地名。《左传·哀二十二年》: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甬东,越地,会㮷句章县,东海中洲也。

又量名。《礼·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注:甬,今斛也。

又《博雅》:甬,常也。

又《集韵》《韵会》并杜孔切,音动,?管也。与筩同。

文字溯源

关于“甬”字,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从?(hàn)用声”,本义指草木之花含苞欲放的样子。杨树达认为许慎只是根据小篆字形附会,而没有研究过甲骨文和金文。“甬”字甲骨文作图1,金文作图2-5,包山楚简作图6,均与小篆接近,但字形并非“从?”。

“甬”字构形说法很多。杨树达等人认为“甬”像钟形,是钟的象形初文,甬字形上象钟悬,下象钟体,中横画象钟带。然而,裘锡圭先生认为,根据考古发掘和古器物学的知识来看,商代还没有悬钟。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对镛这种乐器是这样描述的:“花纹……方向是以口上甬下为顺……甬端是植于座中的……”可见谓“甬”上的半圆是为了悬钟之用,不足凭信。于省吾谓“甬”字的造字本义系于用字上部附加半圆形,作为指事字的标志,以别于用,而仍因用字以为声。苏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江学旺在《“甬”字构形试探》一文提出“甬”字本是个“从人用声”的形声字,也就是“俑”的初文。左民安《细说汉字》认为此字像木桶的形状,下部为桶体,上部是可提的桶把。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yǒng

名词

〈文言〉钟上的系钮。

handle

《周礼·考工记·凫氏》:“凫氏为钟……舞上谓上甬,甬上谓之衡。”

韩愈《会合联句》:“龙旆垂天卫,云韶凝禁甬。”

〈文言〉指钟。

bell

柳贯《三月十日观南安赵使君所藏书画古器物》诗:“杂诗流丽满一卷,铜甬篆法无能逾。”

古代斗斛一类的量器。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

〈文言〉指盛东西的器具。

《墨子·备城门》:“寇闉池来,为作水甬,深四尺,坚幂狸之,十尺一,覆以瓦而待令。”

〈文言〉仆役;佣工。

servant

《方言》第三:“甬、奴、婢,贱称也……自关而东,陈、魏、宋、楚之间,保庸谓之甬。”

甬官

古代指两旁有墙遮蔽的通道;巷道。

王恽《高邮道中》诗之一:“筑甬余三百,湾环护漕沟。”

甬道;甬路

(Yǒng)甬江,水名。在浙江,流过宁波。

《国语·越语上》:“吾请达王甬句东。”

(Yǒng)浙江省宁波市的别称。

甬剧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法欣赏

图片

详情

篆书书法

隶书书法

楷书书法(

行书书法

草书说法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d

i̯uŋ

董同龢系统

d

juŋ

周法高系统

r

iewŋ

李方桂系统

r

ungx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0

i̯woŋ

拟音/王力系统

j

ǐwoŋ

拟音/董同龢系统

0

juoŋ

拟音/周法高系统

0

iuoŋ

拟音/李方桂系统

ji

wong

拟音/陈新雄系统

0

ǐuŋ

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上声

二肿

合口呼

三等

次浊

余陇切

0juoŋ

集韵

上声

一蕫

合口呼

一等

全浊

杜孔切

duŋ

上声

二肿

合口呼

三等

次浊

尹竦切

0ioŋ

韵略

上声

余陇切

增韵

上声

余陇切

洪武正韵

上声

一董

次浊

尹竦切

oyuŋ

分韵撮要

阴上

第六东董冻笃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