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

甜甜的泥土

黄飞创作的文学作品
甜甜的泥土为作者黄飞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中文名:甜甜的泥土 别名: 作者:黄飞 类型: 连载平台: 最新章节: 是否出版: 英文名:Sweet soil 情感表达:母子深情

原文

甜甜的泥土1

黄飞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岁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吃呀!”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他愣怔着,不知如何办才好。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囊囊的。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2,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1,选自《甜甜的泥土》(台湾新地出版社1988年版)。

2,坐锅:把锅放在炉火上。坐,置放。

大意

这个故事照理是一个悲剧,但作者却别出心裁,在结尾安排了一个喜剧性的结局。这是一个诗化的结尾,意蕴丰富的结尾,给人无穷的联想的结尾。那甜甜的泥土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至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爷爷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类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获得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古代希腊神话中,就把大地比作“母亲”,中华民族也历来认为“坤为地,为母”,“万物生于地,人生于母亲”,厚德载物,地生万物,没有偏袒。母亲的胸怀应该像大地那样宽广,那样慈爱,那样公正,她会给每一个孩子以温暖和热爱,使他们幸福成长。这就是这篇小小说的主旨和蕴含所在吧!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和《妈妈再爱我一次》结合起来~!

内容理解

1、王小亮知道这包糖是谁给他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知道,因为那是他“最喜欢吃的奶糖”,当他“惊喜极了”地接过奶糖,“微微思考了一下”之后,他一定想起自己最喜欢吃奶糖的事只有“过去的妈妈才知道”;小亮吃糖时“快活的叫着,跳着”,当晚“睡得特别香,特别甜”,“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等文字,都表明他知道这糖是“过去的妈妈”给的。

2、泥土为什么是甜甜的?

答:①是指糖渗入土中所以是甜的;②甜甜的泥土寄托了妈妈对儿子的至亲至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甜的泥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的爱让离异家庭的孩子获得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

3. 为什么王小亮的妈妈没有等到王小亮?

答:由第22段可知,王小亮在做完家务之后拿了一块冷馍出门,这暗示王小亮中午就只啃一块冷馍。突出了继母对于王小亮的虐待,更烘托出母亲对于王小亮的爱。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立意新奇,结尾惊奇。

2、能力目标:妙用对比手法。

3、情感目标:母子深情。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母爱亲情。

2、教学难点:小小说的写法特点——妙用对比的手法。

教学手段和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活动交流为主,辅以适当小结。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7-2-28)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整体感知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2、小说的常识。

故事情节的结构:情节包含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根据故事情节结构的一般特点,分析课文的结构,并作简要概述。

第一部分(1—5):序幕,交代矛盾和冲突发生前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等。

第二部分(6—18):开端,通过对“她”的行动和语言描写,表现她内心的震撼和悲痛。——送糖。

第三部分(19):发展,写王小亮得到奶糖后的欢乐情景。——尝糖。

第四部分(20—21):高潮,写王小亮在家里受后妈虐待的情况。——埋糖。

第五部分(22—24):结局,也是矛盾冲突的结果。写王小亮感受到了至爱真情。——挖糖、融糖。

4、合作探究

(1)小说中的“她”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对王小亮的“至爱亲情”?

“她”是一位离异的母亲,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充满深深的爱意。

从对人物形象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可以看得出来。如:“亮!我的小亮!”“今天,刚过,八个生日。”——语言描写;“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无力的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动作描写;“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神态描写。

(2)小说中的“老头”是怎样一个人物?他是不是一个多余的人物?

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人,虽貌似冷漠,但却有着同情心。这个人物不可或缺,因为他承启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描写文中其他人物——老师、同学的作用。

小亮虽然失去了应有的家庭的温暖,但社会、学校并没有抛弃他,而是给了他莫大的关爱,这样小说结尾写王小亮感受到至爱亲情也才合理。

(4)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提示:特别注意开头与结尾雪、糖融化的深刻内涵。)

开头一句“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通过景物描写交代了自然环境和故事发生的时令。“残雪”为下文写把奶糖埋在雪中伏笔。时令是立春,气候“还是很冷”。

因为“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小亮“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枢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这是一个诗化的结尾,意蕴丰富的结尾,给人无穷的联想的结尾。那甜甜的泥土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至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获得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

(5)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在哪些地方?各有什么作用?

小说还妙用对比手法。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在学校放学前后的对比;前后两个妈妈对王小亮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对比;王小亮埋糖、挖糖前后的对比;学校传达室老头对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等等。这些对比,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王小亮“过去妈妈”的慈爱,“现在妈妈”的冷酷,王小亮的坚强、机智和可爱,传达室老头的通情达理,都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5、总结全文

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还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布置作业

探究·练习二、三。

作者

黄飞,原名黄晓红,笔名黄飞、黄熹等,台湾现代作家。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曾任职记者及编辑。游历甚丰,足迹遍布五大洲。写作题材包括人物专访、游记、音乐、文学、艺术、时装、美食等。已出版的作品包括人物专访《富豪精英录》、《办公室AQ》《办公室EQ》《追梦者言》《与精彩人有约》等。另著有旅游书《巴黎随意游》及《伦敦自由行》等。

初中语文教材(苏教版)八年级上第12课选编他的小说《甜甜的泥土》。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