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

有机物化合物
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是C2H4O,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以前被用来制造杀菌剂。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不易长途运输,因此有强烈的地域性。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在化工相关产业可作为清洁剂的起始剂。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环氧乙烷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中文名:环氧乙烷 外文名:Epoxyethane,Ethylene Oxide 别名:氧化乙烯 化学式:C2H4O 分子量:44.05 熔点:-111 沸点:10.7 水溶性:易溶 密度:0.8711 外观:低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在常温下为无色带有醚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闪点:-20℃ 应用:清洁剂的起始剂;杀菌剂 RTECS:KX2450000

简介

环氧乙烷(EO)为一种最简单的环醚,属于杂环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石化产品。环氧乙烷在低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在常温下为无色带有醚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气体的蒸汽压高,30℃时可达141kPa,这种高蒸汽压决定了环氧乙烷熏蒸消毒时穿透力较强。

环氧乙烷是继甲醛之后出现的第2代化学消毒剂,至今仍为最好的冷消毒剂之一,也是目前四大低温灭菌技术(低温等离子体、低温甲醛蒸汽、环氧乙烷、戊二醛)最重要的一员。EO是一种简单的环氧化合物,为非特异性烷基化合物,分子式为C2H4O,分子量为44.05。

外观

室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比空气重,密度为1.52,具芳香醚味;当温度低于10.8℃时,气体液化。无色透明,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能溶于常用有机溶剂和油脂。

理化特性

物理性质

环氧乙烷键线式

环氧乙烷键线式

密度:0.882g/cm3

折射率:1.3597(20℃)

沸点(℃):10.7

InChI:InChI=1/C2H4O/c1-2-3-1/h1-2H2

职业接触限值:阈限值1ppm(时间加权平均值);A2(可疑人类致癌物)(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2004年)。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2mg/m3(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物质》)

饱和蒸气((kPa):145.91(20℃)

燃烧热(kJ/mol):1262.8

临界温度(℃):195.8

临界压力(MPa):7.19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0

爆炸极限%(V/V):3~100

引燃温度(℃):429

溶解性:与水可以任何比例混溶,能溶于醇、醚。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许多化合物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环氧乙烷能还原硝酸银。受热后易聚合,在有金属盐类或氧的存在下能分解。

制备方法

氯醇法

分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将乙烯和氯气通入水中,生成2-氯乙醇。第二步是用碱(通常为石灰乳)与2-氯乙醇反应,生成环氧乙烷。乙烯经次氯酸化生成氯乙醇,然后与氢氧化钙皂化生成环氧乙烷粗产品,再经分馏,制得环氧乙烷。反应式和工艺流程如下。

中国最早以传统的乙醇为原料经氯醇法生产EO。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以生产聚酯原料乙二醇为目的的产物环氧乙烷/乙二醇联产装置。

氧化法

可分为空气法和氧气法两种。前者以空气为氧化剂,后者用浓度大于95%(体积)的氧气作为氧化剂。此外也有用富氧空气为氧化剂的。氧化法的工业生产流程分为反应、环氧乙烷回收及环氧乙烷精制三个部分。

世界上EO工业化生产装置几乎全部采用以银为催化剂的乙烯直接氧化法。全球EO生产技术主要被Shell公司(英荷合资)、美国SD(科学设计公司)、美国UCC三家公司所垄断。此外拥有EO生产技术的还有日本触媒公司、美国DOW化学公司、德国赫斯公司等。

主要用途

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以前被用来制造杀菌剂。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不易长途运输,因此有强烈的地域性。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在化工相关产业可作为清洁剂的起始剂。

环氧乙烷有杀菌作用,对金属不腐蚀,无残留气味,可杀灭细菌(及其内孢子)、霉菌及真菌,因此可用于消毒一些不能耐受高温消毒的物品以及材料的气体杀菌剂。美国化学家Lloyd Hall在1938年取得以环氧乙烷消毒法保存香料的专利,该方法直到今天仍有人使用。环氧乙烷也被广泛用于消毒医疗用品诸如绷带、缝线及手术器具。

主要用于制造其他各种溶剂(如溶纤剂等),稀释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合成洗涤剂、抗冻剂、消毒剂、增韧剂和增塑剂等。与纤维素发生羟乙基化可合成得水溶性树脂(其环氧乙烷含量约75%)。还可用作熏蒸剂、涂料增稠剂、乳化剂、胶黏剂和纸张上浆剂等。

通常采用环氧乙烷-二氧化碳(两者之比为90:10)或环氧乙烷-二氯二氟甲烷的混合物,主要用于医院和精密仪器的消毒。环氧乙烷用熏蒸剂常用于粮食、食物的保藏。例如,干蛋粉的贮藏中常因受细菌的作用而分解,用环氧乙烷熏蒸处理,可防止变质,而蛋粉的化学成分,包括氨基酸等都不受影响。

环氧乙烷易与酸作用,因此可作为抗酸剂添加于某些物质中,从而降低这些物质的酸度或者使用其长期不产生酸性。例如,在生产氯化丁基橡胶时,异丁烯与异戊二烯共聚物的溶液在氯化前如果加入环氧乙烷,则成品即可完全不用碱洗和水洗。

由于环氧乙烷易燃及在空气中有广阔的爆炸浓度范围,它有时被用作燃料气化爆弹的燃料成份。

环氧乙烷自动分解时能产生巨大能量,可以作为火箭和喷气推进器的动力,一般是采用硝基甲烷和环氧乙烷的混合物(60:40-95:5)。这种混合燃料燃烧性能好,凝固点低,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引爆。总的来说,环氧乙烷的上述这等直接用途消费量很少,环氧乙烷作为乙烯工业衍生物仅次于聚乙烯,为第二位的重要产品。其重要性主要是以其为原料生产的系列产品。由环氧乙烷衍生的下游产品的种类远比各种乙烯衍生物多。环氧乙烷的毒性为乙二醇的27倍,与氨的毒性相仿。在体内形成甲醛、乙二醇和乙二酸,对中枢神经系统起麻醉作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对细胞原浆有毒害作用。

大部分的环氧乙烷被用于制造其它化学品,主要是乙二醇。乙二醇主要的最终用途是生产聚酯聚合物,也被用作汽车冷却剂及防冻剂。其次用于生产乙氧基化合物、乙醇胺、乙二醇醚、亚乙基胺、二甘醇、三甘醇、多甘醇、羟乙基纤维素、氯化胆碱、乙二醛、乙烯碳酸酯等下游产品。

环氧乙烷主要用于制造乙二醇(制涤纶纤维原料)、合成洗涤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抗冻剂、乳化剂以及缩乙二醇类产品,也用于生产增塑剂、润滑剂、橡胶和塑料等。广泛应用于洗染、电子、医药、农药、纺织、造纸、汽车、石油开采与炼制等众多领域。

危险事项

健康危害: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刺激剂和原浆毒物。

急性中毒:患者有剧烈的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流泪、呛咳、胸闷、呼吸困难;重者全身肌肉颤动、言语障碍、共济失调、出汗、神志不清,以致昏迷。还可见心肌损害和肝功能异常。抢救恢复后可有短暂精神失常,迟发性功能性失音或中枢性偏瘫。皮肤接触迅速发生红肿,数小时后起泡,反复接触可致敏。液体溅入眼内,可致角膜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少量接触,可见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有毒,为致癌物,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杀菌效能

药理作用

环氧乙烷杀灭微生物是由于它能与微生物的蛋白质,DNA和RNA发生非特异性烷基化作用。以蛋白质为例,蛋白质上的羧基、氨基、硫氢基和羟基被烷基化,使蛋白质的正常的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受阻,导致微生物死亡。环氧乙烷经水解转化成乙二醇,乙二醇也具有一定杀菌作用。

用法用量

因环氧乙烷易爆易燃,在空气中浓度超过3%可引起燃烧爆炸。一般使用CO2或卤烷作稀释剂,防止燃烧爆炸,其制剂是10%的环氧乙烷与90%的CO2或卤烷混合而成。消毒时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较常用的有固定容器消毒法,消毒袋消毒法,塑料棚幕消毒法和自动控制消毒箱消毒法。上述各种方法都须保证灭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工作条件对操作人员没有明显的危害性。

消毒效果与消毒时间、温度、湿度、污染微生物类型和数量及环氧乙烷在消毒溶器中的分压有关。温度升高增强杀菌作用,对大多数对热不稳定的物品常用温度约55℃。干燥微生物必须给予水分湿润才能杀灭,常用的消毒剂相对浓度40%~60%。消毒时间6~24h。

注意事项

环氧乙烷对大多数消毒物品无损害。可破坏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如维生素B1、B2、B6和叶酸,消毒后食物中组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等含量降低。链霉素经环氧乙烷灭菌后效力降低35%,但对青霉素无灭活作用。因本品可导致红细胞溶解、补体灭活和凝血酶原破坏,不能用作血液灭菌。

毒性

急性中毒

误食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口腔粘膜呈蓝色,口内有金属味,齿龈出血,舌发青,腹泻,腹绞痛,黑大便,重者昏迷、痉挛,血压下降等。

抢救恢复后可有短暂精神失常,迟发性功能性失音或中枢性偏瘫。皮肤接触迅速发生红肿,数小时后起泡,反复接触可致敏。液体溅入眼内,可致角膜灼伤。

慢性影响

长期少量接触,可见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接触碱金属、氢氧化物或高活性催化剂如铁、锡和铝的无水氯化物及铁和铝的氧化物可大量放热,并可能引起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毒性类型

测试对象

结果

急性毒性

人类

未报告

急性毒性

成年女性

惊厥或癫痫发作

急性毒性

大鼠

没有报告

急性毒性

大鼠

其他变化

急性毒性

大鼠

没有报告

急性毒性

大鼠

其他变化

急性毒性

小鼠

没有报告

急性毒性

小鼠

没有报告

急性毒性

小鼠

没有报告

急性毒性

恶心、呕吐

、腹泻

急性毒性

惊厥或癫痫阈值受到影响

急性毒性

没有报告

急性毒性

未报告

2肌肉无力.僵硬

急性毒性

豚鼠

没有报告

急性毒性

豚鼠

没有报告

慢性毒性

大鼠

体重下降

慢性毒性

大鼠

肌肉收缩或痉挛

慢性毒性

大鼠

影响食物摄入量

慢性毒性

小鼠

死亡

慢性毒性

小鼠

膀胱、细胞性贫血

慢性毒性

小鼠

死亡

慢性毒性

小鼠

肝重量发生变化脾脏重量发生变化

慢性毒性

红细胞染色异常

慢性毒性

红细胞染色异常

慢性毒性

未报告

眼部毒性

人类

眼部毒性

突变毒性

鼠伤寒沙门氏菌

突变毒性

鼠伤寒沙门氏菌

突变毒性

大肠杆菌

突变毒性

微生物

突变毒性

黑腹果蝇

突变毒性

黑腹果蝇

突变毒性

黑腹果蝇

突变毒性

黑腹果蝇

突变毒性

粗糙脉孢菌

突变毒性

酿酒酵母

突变毒性

酿酒酵母

突变毒性

酿酒酵母

突变毒性

人类成纤维细胞

突变毒性

人类白细胞

突变毒性

人类

突变毒性

人类淋巴细胞

突变毒性

人类成纤维细胞

突变毒性

人类淋巴细胞

突变毒性

人类

突变毒性

人类

突变毒性

人类成纤维细胞

突变毒性

大鼠

突变毒性

大鼠

突变毒性

大鼠

突变毒性

大鼠

突变毒性

大鼠

突变毒性

大鼠

突变毒性

大鼠

突变毒性

大鼠

突变毒性

小鼠

突变毒性

小鼠

突变毒性

小鼠

突变毒性

小鼠胎儿

突变毒性

小鼠

突变毒性

小鼠

突变毒性

小鼠

突变毒性

小鼠

突变毒性

小鼠

突变毒性

小鼠

突变毒性

小鼠

突变毒性

小鼠

突变毒性

小鼠

突变毒性

小鼠淋巴细胞

突变毒性

小鼠

突变毒性

小鼠

突变毒性

小鼠

突变毒性

仓鼠胎儿

突变毒性

仓鼠成纤维细胞

突变毒性

仓鼠卵巢

突变毒性

仓鼠肺

突变毒性

突变毒性

突变毒性

致癌性

大鼠

致癌

致癌性

大鼠

致癌

肿瘤

致癌性

小鼠

致癌

致癌性

小鼠

致癌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致癌性

小鼠

肿瘤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致癌性

小鼠

致癌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致癌性

小鼠

致癌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致癌性

大鼠

致癌

肿瘤

肿瘤

致癌性

大鼠

致癌

肿瘤

致癌性

大鼠

可能致癌

肿瘤

致癌性

大鼠

致癌

肿瘤

生殖毒性

大鼠

遗传物质、精子形态

生殖毒性

大鼠

胎儿发育不良

生殖毒性

大鼠

影响新生儿活产指数

生殖毒性

大鼠

睾丸,附睾,输精管发生变化

生殖毒性

大鼠

胚胎植入前死亡率上升

生殖毒性

大鼠

胎儿发育不良颅骨和面部发育异常

生殖毒性

小鼠

胚胎或胎儿死亡

生殖毒性

小鼠

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生殖毒性

小鼠

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生殖毒性

小鼠

影响胎儿

生殖毒性

小鼠

影响新生儿活产指数

生殖毒性

小鼠

胚胎或胎儿死亡

生殖毒性

小鼠

植入后死亡率增加影响产仔数

生殖毒性

小鼠

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生殖毒性

小鼠

死亡率增加

生殖毒性

小鼠

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生殖毒性

小鼠

影响产仔数

胎儿发育不良

生殖毒性

雄性生精功能异常,包括遗传物质

生殖毒性

雄性生精功能异常,包括遗传物质

生殖毒性

植死亡率增加

毒性作用试验数据

储存方法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碱类、醇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禁止撞击和震荡。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酸类、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贮运方法

用专用钢瓶包装,压力为1MPa。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易燃压缩气体”标志。易燃气体,危规号32022,贮存于低温通风的库房内,小心轻放,避免和其他化学物品共混贮运。远离火源、热源,不宜长期贮存。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酸类、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5

前苏联MAC(mg/m3):1

TLVTN:ACGIH1ppm,1.8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变色酸分光光度法;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市场需求

环氧乙烷在过去化工市场的二十多年里独占鳌头。尤其是在我国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成员国以后,随着国内纺织业及其他产业的崛起,环氧乙烷的供应量明显不足。一些民营企业想在日渐红火的化工市场上分一杯羹也是情理之中,于是通过大量从国外进口乙烯、建造低温乙烯贮罐等来克服原料短缺的难题,这种蜂拥而上导致国内环氧乙烷产能迅速增长。与产能激增不同,下游市场需求不旺。受上下游双重利空因素影响,到2013年5月中旬,环氧乙烷的市场均价累计最大跌幅超过2100元/吨,下跌幅度超过16%。

2013年欧洲环氧乙烷市场进口少于往年,而欧洲本地产能减少,需求尚可接受,从整体上看,这种情况有利于装置检修。按照每月均进口量计算,2013年欧洲市场总进口量在15000~20000吨之间。消息人士称由于有装置正在进行检修或刚刚恢复生产,美国乙二醇市场供应短缺。而我国的国内产能情况如下:在华东地区的环氧乙烷产能过剩后,华中地区也难逃此运,从供不应求迅速转向供过于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环氧乙烷年产能截至2012年底约为150万吨左右,2013年上半年能释放50万吨左右的产能,预计全年总产能将达200万吨。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1039

UN编号:1040

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酸类、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相关法律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车间空气中环氧乙烷卫生标准(GB11721-89),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