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岐镇

琅岐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口的岛屿
琅岐镇东面临海,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其他三面环江:北与连江县的粗芦岛、壶江岛,西与亭江镇,南与长乐区浮岐村的浮岐洲接壤,并与潭头镇、梅花镇隔江相望。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5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1]截至2019年,琅岐镇辖1个社区、27个行政村。2018年,琅岐镇工业企业个数共30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31个。
    中文名:琅岐镇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地理位置:福建省、闽江入海口 面积:92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27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白云山绝顶荚蓉峰、八仙岩、仙脚印景观、白云现日台、海滨岩礁奇观、龙鼓石、金鸡礁 机场: 火车站: 车牌代码: 地区生产总值: 建立时间:981年 地标建筑:东经119‘33’、北纬26’4’ 地方特产:水稻、柑桔、蔬菜、西瓜、鱼虾、缢蛏、文蛤、红蟳 知名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

乡镇概况

琅岐镇位于闽江入海口,东经119‘33’,北纬26’4’,为闽江口冲积平原。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五大岛,岛三面环江,东临大海,土地平坦肥沃,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周边无工业废水、废气污染,是一块无公害的净土,属亚热带晦洋性气候,四季温和,年平均气温19.3℃,无霜期360,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00mm。

岛南面跨江琅岐大桥与长乐市相连,距长乐国际机场26公里,距福厦高速公路25公里,距松下港口35公里,距福州中心48公里;岛西面三艘80吨的轮渡对开,紧临104国道,距福州经济开发区及马尾港20公里,距福州市中心40公里,隔海台湾马祖岛18海里,距台湾基隆港146海里,交通十分便捷。

琅岐岛,素有“闽江口明珠”之称,岛内陆地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此外,可供开发的土地10万多亩。海岸线30公里,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可供海产养殖。山丘约占全岛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最高的白云山,海拔275米,此外还有九龙山、鼓尾山等,层峦绵亘10余公里,组成一个小丘陵群体。山下有溪,主要的有九龙山下的罗溪,自北向南,流入闽江“南港”。岛内河渠纵横。琅歧镇的气候属典型的海洋性气候,没有空气污染,生态环境良好,物产丰富,生产水稻、柑桔、蔬菜、西瓜、鱼虾、缢蛏、文蛤、红蟳、水禽和鸭蛋,还蕴藏有大量的高岭土和沙石等。

自然环境

琅岐镇地处闽江入海口,系闽江口的一个岛屿。闽江环于三面,东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相距18海里,西面隔江与亭江镇毗邻,南面出琅岐大桥与长乐市猴屿镇接壤,北面与连江琯头镇粗芦岛、壶江对峙。距福州市区40公里、马尾区20公里、福州长乐国际机场25公里、松下深水码头35公里、福厦高速公路25公里、台湾基隆146海里。

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5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岛东西长15.3公里,南北宽8.1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岛中部为丘陵地,四周为平原,海拔最高的白云山为275米,其次为九龙山海拔255米。环岛海堤42公里,其中万亩片海堤20公里。境内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2℃,无霜期360天,日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

受潮汐影响,潮水落差6米,最大潮水达罗零6.8米,每年有影响的台风平均2~3次,风力最大达12级。岛东部靠海为咸水,潮流畅通,饵料丰富,适合海水、滩涂养殖。岛西部沙芦口为淡水,从雁行江注入,日进水150万立方米,供岛内人畜、农业灌溉用水;岛上地下水资源丰富,水井尤多,可供生活用水。

建制沿革

琅岐岛古称“琅琦岛”、“琅琦山”、“嘉登岛”,因刘姓人家较早迁居岛上,俗称“刘岐”。唐代属闽县晋安乡海畔里。宋代属闽县晋安东乡,里名不变。元代,海畔里与海曲里(壶江、川石岛,现属连江县琯头镇)合并为嘉登海曲里。明代,改为嘉登里。清代,为闽县东南二区嘉屿区。民国23年(1934年)属闽侯县四区;民国24年改属闽侯县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8月17日琅岐设闽江口军民办事处。同年12月琅岐属闽侯县二区。1954年11月,二区辖闽琅镇和衙前、三平、吴庄、海屿、云龙、金砂、凤窝、龙台、公婆等乡。1956年6月,琅岐划归连江县,同年,10月又划归闽侯县。

1958年8月,琅岐拆区并乡,改为琅岐镇;同年11月成立琅岐人民公社。1961年11月,琅岐由闽侯县划入福州市郊区。1963年6月,琅岐设区公所,辖10个人民公社、36个生产大队。

1970年,琅岐从福州市郊区划入连江县。1975年12月,从连江县划归福州市郊区。1984年,琅岐人民公社改为琅岐乡。1991年10月,琅岐乡改为琅岐镇,辖9个管理区,39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995年11月,琅岐镇划入福州市马尾区。

1997年,琅岐镇辖26个村委会(农旗、光辉、星辉、光明、勤耕、群星、星光、红光、红星、劳丰、劳光、争丰、乐村、建光、劳团、东红、荣光、吴庄、海屿、云龙、龙台、后水、院前、南兜、董安、凤窝)和1个居民委员会(闽琅居委会),全镇人口7.23万人。

乡镇经济

1994年琅歧镇柑桔园的面积8000余亩,年产量25万担,年产值1500万元。“琅岐红蟳”历史上负有盛名,曾列为贡品。1984年开始人工养蟳,年产量达5万多斤。此外对虾的年产量1.3万多斤,蟳的年产量1.6万多担,文蛤的年产量1.6万多担。

1994年,省、市、区政府作出《关于加快琅岐岛开发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琅岐岛建设成福建省最大的现代化蔬菜副食品基地和具有田园风光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区。琅岐岛被誉称为“蛋岛”和“福州的菜篮子”,成为福州郊区的“小康镇”之一,并荣膺福建省“科技示范乡”称号。

琅岐岛于1979年开始建轮渡码头,置方舟轮渡汽车,福州第40路班车可直通琅岐镇。此后不断加强基础设施,镇内有环岛公路,皆铺设水泥路面,此外,另有上岐、凤窝等轮船码头,有轮船可通福州、马尾、长乐、连江等地,1987年又在凤窝建300吨的滚装码头。2008年来,扩建万吨水厂,设万门程控电话模块局,建3.5万伏变电站,改造琅岐旧街为商业新街,完成万亩片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围海造地2000亩,已建“雁行江大桥”和正在筹建琅岐通往长乐国际机场的“琅岐大桥”,便于开发和投资。1994年在福州招商月活动期间,琅岐镇是重点的招商地区,有海滨度假村1000亩综合开发等12个大项目对外招商。

名优产品

1、文蛤;文蛤,福州称“青敖”,固壳上有条条青褐花纹而得名,文蛤粒大刚,滋味鲜美,脆嫩醇香,素有下第一鲜的美称,文蛤是珍贵的海产品之一,其个体最大于一般粒重15~200克,最重的可达500克左右,因而被誉为王中之王。

2、缢蛏:缢蛏是蛏的学名,也叫做海蛏,产于沿海滩滁琅歧靠海的村素有养殖缢蛏习惯,代代相传,现己发展到:余亩,年产五六于吨。现采用蓄水养蛏,蛏在水中越冬,十肥美。

3、花跳鱼:花跣鱼学名“弹涂鱼”,又叫“跳跳鱼”,拇指,青斑色,生泥穴中,善于跳,难以捕捉。花跳鱼多在海边滩徐、河浦、河难上,挖洞而居.渔民捕捉时,在口上寻找花跳鱼的洞,挖而捉之.产量较少,市场上难以买目鱼。

4、鲟:鲟,学名锯缘青蟹,因其青色的外壳边缘有锯齿状缺刻而得名,百姓将鲟分为菜鲟和红鲟两种,菜鲟即是普通的蚜,红鲟是处繁殖季节的雌鲟,也叫红膏鲟,营养价值极高,对小孩夜尿、老人肾袁尿频、神经衰弱、身体虚弱、贫血、小孩佝偻症、病后产后均有益处。

旅游资源

琅岐龙鼓度假村位于琅岐岛东部。依山靠海,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沙滩平坦。总规划面积9000亩,现已开发900亩。内有福建夏威夷四季度假中心(三星级度假酒店),国元大酒店、海威大酒店、各类培训中心,度假中心及私家休闲度假别墅,总建设面积达76000平方米,客房1000多间,床位2000多个。配备有20个多功能会议厅,s座游泳池及保龄球馆、沙滩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壁球场、游艇俱乐部、射击场等娱乐健身场所。这里有200多年历史的、面积达200亩的朴树林奇现。有白云山绝顶荚蓉峰、八仙岩、仙脚印景观、白云现日台、海滨岩礁奇观、龙鼓石、金鸡礁、白猴屿、海堤观潮、砚池湖等自然景现。

鳌头山位于革命根据地基点村——上岐村,是一座高六十余米,方圆五十多亩,形似鳌鱼头的小山,故称“鳌山”。

福州琅岐大桥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始建于1995年9月22日,1997年8月17日建成,10月1日举行通车典礼。琅岐大桥北起琅岐岛,南接长乐浮岐村,跨越闽扛梅花水道,其长973米,宽11米,总长1956米,66个灯柱,29个桥墩,57个桥孔,两场之间最大跨度30米,桥墩最深达80多米.总投资人民币6000万元。由琅岐镇政府筹肆.岛上群众踊跃献资建设而成。“福州琅岐大桥”桥名为时任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命名并题写,字迹雄浑苍劲。

金牌炮台,位于琅岐凤窝村金牌山崩,古称金牌塞,与连江县官头镇长门炮台隔水相望,成椅角之势,古时为防守福州,扼控闽海第一门户。金牌山,原名凤山,因山下江边有块高宽厚达数丈的浅江色岩石,像块牌子屹立江岸,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而得名。又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起义军船队到此敕封的。

金牌山一带于明代开始设防,金牌炮台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相传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为防止英军攻福州而重修金牌炮台.光绪甲申(1884年)中法马江战役中,金牌炮台官兵为保卫祖国,抗击法国侵略者,谱写了曲爱国主义的凯歌。金牌炮台系由若干炮台组成的炮台群,有山崩的主炮台、山腰炮台、山麓岸炮台。现岸炮台和山腰炮台已毁,现存山巅的主炮台,清兵营房的残墙,山上练兵操场,露天坑道等遗址。主炮台由两个炮位组成,露天,呈凹形,低于地平面,三合土结构,炮位均深1,43米,直径分别为124米和7.6米,营房面宽8米,纵深4.2米,残墙高2.75米。金牌炮台毁于抗日战争,为1986年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