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汉语汉字
王[1](拼音:wáng、wà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指事字,其甲骨文像斧钺之形,“王”便是以斧钺象征王权。本义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秦汉以后,帝王改称为皇帝,“王”就成为封建皇族或功臣封爵的最高项,如:诸侯王、亲王、郡王等。也指在某个领域、某一方面取得成就的人,如:故事大王等。以上义读wáng。“王”一般作为名词,但有时也作为动词使用,指称王,多用于古代汉语中,读wàng。
  • 中文名:王
  • 拼音:wáng,wàng
  • 繁体:王
  • 部首:王
  • 字码:738B
  • 五笔:gggg
  • 仓颉:mg
  • 郑码:ca
  • 笔顺:1121
  • 字级:一级(0075)
  • 平水韵:下平七阳;去声二十三漾
  • 笔画:4
  • 四角号码:10104
  • UniCode:CJK
  • 统一汉字:U 738B
  • 部外笔画:0
  • 注音字母:ㄨㄤˊ、ㄨㄤˋ
  • 结 构:独体字,独体结构
  • 造字法:指事字

字源解说

指事字。商代甲骨文(图1-3)是一把大斧的斧头部分的轮廓图形。这种大斧是古代用来杀戮的兵器。是奴隶主和封建领主对农奴,隶役、战俘、罪犯实行屠杀的工具。谁掌握了这残害人的凶器,谁便有至高无的的权力,称王称霸,因此古人造字使以这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作为“王”字。对于“王”字的解释,历来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有的说,“王”的甲骨文像人立地上。这人是个有地位的人。不管怎么说,“王”都是权力的象征。

甲骨文早期“王”字作图1,后在其上缀加一横,作图2,图3中的甲骨文,已进一步把斧头实化,开始失去又平又周的大板斧形了。图4的金文则把斧口部分强调,并将线条粗化。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楚国及吴越地区的“王”字上或缀加鸟形(图5、7),这种书体过去称为“鸟虫书”,所加鸟形乃装饰性符号,纯粹为了美观,并无实在意义。到了小篆(图8)阶段,表示斧柄的两横还在斧头顶,但斧身和斧口却已变成“丄”形了。于是,在这基础上发展成为隶书(图9)和楷书的“王”字。已经看不出大斧的形迹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先文字(甲、金、篆文)里,“王”字和“玉”字的形体十分接近。区别在于,“王”字中间的一横,必须往上靠近顶上的第一横,保留斧柄的残余形象。“玉”字则把中间的一横写在上下两横的正中间,本来是用一根东西贯穿三块玉的形状。为了把“王”“玉”二字区分开来,所以隶书、楷书便在“玉”的右旁加了一点。    

“王”作为君主的代名词,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春秋战国时期,天子称王,分封诸侯也称王。从秦始皇嬴政开始才称君主为“皇帝”。汉代开始也称帝,又分封同性皇族为“王”。《尚书·洪范》中记载:“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这里的“王”即君主。而和“候将相”相提并论的“王”,即所谓的“王侯将相”,已经变为一种封爵了,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王”在现代汉语中,更多地被引申表示“首领”的意思,例如“霸王”“王者”“蚁王”“蜂王”,等等。

“王”在古汉语中还可以破读为wàng,这个意义的“王”是名词作动词的用法,例如《易·系辞下》中所说的:“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这里的“王天下”就是称王于天下、统治天下的意思。  

详细字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wáng

名词

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改称皇帝。

emperor;monarch;king

《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君王;国王;女王

秦汉以来皇帝对亲属、臣属的最高封爵。

prince

《史记·东越列传》: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

王爵;亲王;王侯将相

泛指首领;头目。

chief

艾青《一个拿撒勒人的死》:那上面写着三种文字的罪状:“耶苏,犹太人的王。”

擒贼先擒王

同类中为首的、最大的或最强的个体。

牡丹是花中之王。

蜂王;王牌;王水

(Wáng)姓氏用字。参看“王姓”。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

动词

〈文言〉朝见天子表示臣服。

《诗经·商颂·殷武》:莫不敢来享,莫敢不来王。

〈文言〉匡正。

《法言·先知》:昔在公,征于东方,四国是王。李轨注:“王,正。”

wàng

动词

〈文言〉统治;称王。

rule

《诗经·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文言〉使之称王,封为王爵。

《史记·荆燕世家》:昆弟少,又不贤,欲王同姓以镇天下。

〈文言〉胜过。

surpass

《庄子·德充符》: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

〈文言〉通“旺”。旺盛;兴旺。

《庄子·养生主》:神虽王,不善也。

wǎng

动词

〈文言〉通“往”。

《诗经·周颂·臣工》:王厘尔成,来咨来茹。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一】【王部】雨方切(wáng)

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①孔子曰:“一贯三为王。”②凡王之属皆从王。

【译文】王,天下归趋向往的对象。董仲舒说:“古代创造文字,三画而又用竖线连接其中,叫王字。三横画,代表天道、地道、人道,而又能同时通达它的,就是王。”孔子说:“用一贯三就是王。”

【注释】①董说引自《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篇》。今本原文:“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②孔说未详所出。  

说文解字注

天下所归往也。

注:见《白虎通》。王往曡(叠)韵。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注:见《春秋·䋣(繁)露》。引之说字形也。韦昭注《国语》曰:参,三也。

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注:又引孔子语证董说。

凡王之属皆从王。

注:雨方切。十部。  

广韵

雨方切,平阳匣 ‖ 王声阳部

大也。君也。《字林》云:“三者天地人,一贯三为王,天下所法。”又姓,出太原、琅邪,周灵王太子晋之後;北海、陈留,齐王田和之後;东海,出自姫姓;髙平、京兆,魏信陵君之後;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者,殷王子比干为纣所害,子孙以王者之後号曰王氏;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共二十一望。又汉复姓,五氏。《左传》晋有乐王鲋、小王桃甲。贾执《英贤传》云:“东莞有五王氏。”《史记》云:“出齐威王至建王五王之後。”《风俗通》云:“汉有中郎威王弼,出自楚威王後。”汉有新丰令王史音。雨方切。又雨诳切。四。

校释:天下所法,当依《说文》作“天下所归往也”。

于放切,去漾匣 ‖ 王声阳部

霸王。又盛也。又于方切。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字部】王 ·康熙笔画:5 ·部外笔画:0

《广韵》《集韵》《韵会》竝雨方切,音徨。《广韵》:大也,君也,天下所法。《正韵》:主也,天下归往谓之王。《易·坤卦》:或从王事。

又《随卦》:王用享于西山。《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诗·小雅》:宜君宜王。注:君,诸侯也。王,天子也。〇按秦汉以下,凡诸侯皆称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又诸侯世见曰王。《诗·商颂》:莫敢不来王。笺:世见曰王。

又凡尊称亦曰王。《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又法王,象王,皆佛号。《华严偈》:象王行处落花红。岑参诗:况值庐山远,抽簪礼法王。注:法王,佛尊号也。

又姓。

又《諡(谥)法》:仁义所往曰王。

又王屋,山名。《书·禹贡》:至于王屋。疏:正义曰:王屋在河东垣县东北。

又弓名。《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往体寡,来体多,谓之王弓之属。

又王连,远志也。见《博雅》。夫王,芏草也。见《尔雅·释草》疏。

又王鴡,鸟名。《尔雅·释鸟》:鴡鸠,王鴡。注: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

又王鲔,鱼名。《周礼·天官·人》:春献王鲔。注:王鲔,鲔之大者。

又蛇名。《尔雅·释鱼》:蟒,王蛇。注: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又虫名。《尔雅·释虫》:王蛈蜴。注:即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盖。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释虫》:虎,王蝟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竝于放切。音旺。霸王也。《正韵》:凡有天下者,人称之曰王,则平声。据其身临天下而言曰王,则去声。《诗·大雅》:王此大邦。笺:王,君也。释文:王,于况反。《前汉·高帝纪》项羽背约而王君王於(于)南郑。师古注:上王字,于放反。

又《广韵》:盛也。《庄子·养生主》:神虽王,不善也。注:谓心神长王。《释文》:王,于况反。

又音往。《诗·大雅》:昊天曰明,及尔出王。传:王,往也。朱注: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注详部首。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笔顺】①一(横)②一(横)③丨(竖)④一(横)

【写法】❶首笔横居上居中。❷第二横略短,写在横中线。❸竖写在竖中线。❹末笔长横,居下居中。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ɡ

i̯waŋ

王力系统

ɣ

ǐwaŋ

董同龢系统

ɣ

juaŋ

周法高系统

ɣ

jwaŋ

李方桂系统

gw

jang

西汉

东汉

jang

ja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阳唐

jwɑŋ

北魏后期北齐

阳唐

jwɑŋ

齐梁陈北周隋

阳唐

jwɑŋ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j

i̯waŋ

拟音/王力系统

ɣ

ǐwaŋ

拟音/董同龢系统

ɣ

juɑŋ

拟音/周法高系统

j

iuɑŋ

拟音/李方桂系统

j

wang

拟音/陈新雄系统

j

ǐuɑŋ

韵书集成

小韵

反切

声母

清浊

韵母

韵目/韵部

声调

四呼

韵系

韵摄

拟音

广韵

雨方切

次浊

下平十阳

平声

三等

合口呼

rvang

于放切

次浊

四十一漾

去声

三等

合口呼

rvanq

集韵

于方切

云/匣

全浊

下平十阳

平声

三等

合口呼

ɣiuɑŋ

于放切

云/匣

全浊

四十一漾

平声

三等

合口呼

ɣiuɑŋ

虞欲切

次浊

三烛

入声

三等

合口呼

ŋiok

中原音韵

江阳

阳平

合口呼

uaŋ

江阳

去声

合口呼

uaŋ

洪武正韵

于方切

十七阳

平声

于放切

十七漾

去声

分韵撮要

第十刚讲降角

阳平

第十刚讲降角

阳去

ttt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