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鹫

王鹫

鸟类
王鹫(Sarcoramphus papa),又名国王秃鹫,是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大型美洲鹫科鸟类。它们主要生活在南墨西哥至北阿根廷的热带低地森林中。它是王鹫属中唯一现存的物种,根据化石纪录曾有其他成员。虽然王鹫现时的保育状况为低危,但是它们的数量因失去栖息地而正在减少。它是哥斯达黎加的国鸟。
    中文名:王鹫 拉丁学名:Sarcoramphus papa 别名: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 纲:鸟纲 亚纲: 目:隼形目 亚目: 科:美洲鹫科 亚科: 族: 属:王鹫属 亚属: 种:王鹫 亚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别名:国王秃鹫 分布:南美洲墨西哥到阿根廷北部的热带雨林中

特征

头体长76-82cm,翼展180-198cm,重3-4.5kg。体羽主要是白色,上身、翼及尾巴羽毛有灰或黑带,白色的身体上亦有一些玫瑰黄色。喙厚而强壮,是秃鹫系列中最有力的,但较其他大型秃鹰略小。喙钩向下并且十分锋利,呈橙色及黑色。双翼很宽,尾巴短阔呈正方形。眼睛呈草色,没有睫毛,有锐利的视觉。王鹫有很明显的黄色肉冠,要等到4岁时才会完全成形。脚呈灰色,有长而厚的爪。没有鸣管,只能发出低嗄声及喘气声。

习性

王鹫生活在热带雨林中,杂色羽毛、鲜艳的头部以及宽翅和短尾是其特征。天气暖和时,能借助上升热气流盘旋到一定高度;无风的日子,就只能由树枝顶端低飞,或降落到森林中的空地上寻食。常离开森林到有牛羊放牧的热带草原觅食,正常情况下不集群,但有时会聚集在大型的腐尸旁分食。由于体形和力气较大,能比其他食腐鸟优先取食,很少在森林中出现,仅偶尔捉取林中搁浅在河中沙洲上的鱼,也捕杀小的爬行类或幼小的哺乳动物。

分类

    王鹫最初是由卡尔·林奈(Carolus Linnaeus)于1758年在《自然系统》的第十版中命名为Gyparchus papa。于1805年,André Marie Constant Duméril将它重置在王鹫属中。这个属名是由古希腊文的“σαρκο”(意即“肉体”)及“ραμφος”(意即“有钩状喙的猛禽”)组合而成。王鹫的最近亲是安地斯神鹰。一些学者甚至将它们分类在另一个亚科之中,但却不被广泛接纳。

    王鹫为何得到“王”的称号,一直都有两个解释。第一个指王鹫会驱赶其他细小的秃鹰离开尸体,待自己先吃饱。另一个说法指它的名字是来自玛雅文明的传统,王鹫其实是一个王,是人类与天神之间的信差。王鹫在秘鲁亦被称为“白鸦”。

    王鹫及其余6种新大陆秃鹰的科学分类仍不清晰。虽然它们在外表及生态位上相似,但新世界秃鹰及旧大陆秃鹰是从不同的祖先在不同的地方演化而来。只于实际的分别仍在讨论中,而有些早期的文献指新世界秃鹰较为接近鹳。较近期的研究维持它们与旧世界秃鹰在隼形目的整体位置,或是将它们分类在自己的鹳形目中。美国鸟类学家联合会则不将新世界秃鹰分类在鹳形目中,并指是分类不明,但注明有可能被移入隼形目或鹳形目中。

化石纪录及演化

    王鹫属在过往有更广泛的分布,现存的只有王鹫一个物种。Sarcoramphus kernense是生存在上新世中期(皮亚琴察阶)的北美洲西南部,但在布兰卡阶或德尔蒙 特阶的动物群中已很少见。它的遗骸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恩县发现的一根折断的远端肱骨。它的形态与王鹫相似,但体型较大及健壮。不过由于它化石已经损坏及某程度上不能诊断,故是否编入此属中仍存疑。

    在更新世末期,秘鲁的另一个物种称为Sarcoramphus fisheri亦有可能是属于王鹫属。它是现今王鹫的渐变种祖先,或是姊妹物种。自当时后就已有很少鸟类进行演化,最多的就是细小及短命的雀形目。

    一个在古巴山洞中发现的第四纪化石,原先估计是王鹫的亲属,但后来发现是Titanohierax borrasi。

    对于王鹫属的演化历史所知甚少,主要是因新近纪的其他新世界秃鹰的化石都很年轻或是碎片。

    Sarcoramphus kernense似乎是南北美洲生物大迁徙中的先驱,而多种的新世界秃鹰是源自中美洲。

    Sarcoramphus kernense可能是王鹫演化分支的北部支线。现有的化石纪录支持了王鹫及南美洲秃鹰分隔了最少500万年。

生态及行为

    王鹫善于滑行,有时会滑翔多个小时而不拍翼一次。当飞行时,它的双翼会呈两面角,或是水平而翼端稍微升高,从一个角度看好像没有了头一样。它每次拍打翼时都很深及有力。王鹫除了其体型及华丽的色彩外,它在树林中稍为不显眼。当栖息时,它会把头垂下及向前伸。它不会迁徙,一般都是独自或细小一群生活的。但是,若在腐肉旁边,仍有可能聚集大群的王鹫。饲养的王鹫可以活到超过30岁,但野生的寿命却不清楚。它会排便在脚上,以降低体温。王鹫相对地不怎么具攻击性,正常情况下都只会逃避而不会打斗。王鹫没有鸣管,只能发出低嗄声及喘气声。蛇是它们的天敌,会捕取它们的蛋及雏鹫;大型的猫科,如美洲豹等,会突然在腐尸边袭击王鹫。

食性

    王鹫主要以腐肉为食物,但不知会否杀死染病或濒死的动物。它们也会沿河流吃鱼类,但不会到村庄的垃圾堆寻找食物。虽然它有敏锐的视觉,但有指它是以嗅觉来寻找腐肉,或是跟踪较细小的红头美洲鹫及大黄头美洲鹫追寻腐肉。不过研究却指王鹫不用其他秃鹰的协助,仍可找到腐肉。王鹫主要会在森林中觅食,但仍会到附近的大草原寻找食物。当它发现腐尸时,它会以体型及喙的优势驱赶其他秃鹰,但却会顺从较大的安地斯神鹰。

    王鹫会最先砌开腐尸,再用喙撕开腐肉。这样可以让较细小及弱的秃鹰,在王鹫吃完后吃余下的腐肉。王鹫的舌头像锉子,可以帮助将腐肉从骨头中撕出。一般而言,它只会吃腐尸的皮肤及较硬的组织部份。

生殖

王鹫要4-5岁会达至性成熟。它会在旱季生育。会精心地求爱,并且在地上互相缠绕,在交配时拍动双翼及发出喘气和哼声。王鹫是为生育而交配,一般只会产下一只白色的蛋。为驱赶掠食者,王鹫会令它的巢发出难闻的气味。雏鹫的双亲会孵蛋32-38日,直至雏鹫出生。若失去了蛋,它们会在6个月再生蛋。雏鹫出生时没有羽毛,但很快就会长出黑色的羽毛,要5-6岁才会长出成年鹫的白色羽毛。雏鹫初出生时需要由双亲照顾,双亲会用爪喂它吃肉,直至它懂得反刍。

保育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指王鹫现时属于低危情况,估计野生数量有1-10万头,分布在1400万平方公里。但是有证据显示王鹫的数量正在下降,但下降速度并不严重。造成下降的原因是它们失去栖息地及被狩猎。

与人类关系

    王鹫是在玛雅古抄本中最普遍的鸟类。它的字形可以清楚的从其喙上的冠及眼睛上的同心圆分辨出来。有时它被描绘成为天神,有着人的身体及鸟头。根据玛雅文明传说,这个天神是将人类与其他天神之间传递讯息的。它在玛雅历法中代表每月的第13日。  

    南美洲村民相信当王鹫的影子遮掩一个人时,那人就会发生不幸或死亡。王鹫的血液及羽毛亦是用来治疗疾病。王鹫亦经常出现在当地国家的邮票,如1963年的萨尔瓦多、1978年的伯利兹、1979年的危地马拉、1997年的洪都拉斯、1998年的玻利维亚及1999年的尼加拉瓜。

    由于王鹫的体型及美态,它在动物园(如檀香山动物园、伯利兹动物园及柏林动物园火车站)中很受欢迎。它们在饲养下生育理想,但它们却有倾向杀死自己的雏鹫。这种习性在野生环境却没有发生。要辨别雏鹫的性别是有困难的,因为在雏鹫出生的首6个月脂肪太多,而1年时又生殖腺又未发展。

保护状况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