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仪

王凤仪

民国教育家
王凤仪(1864—1938年,一说1937年去世),名树桐,出生于今朝阳县南部云蒙山下的王家营子乡树林子村。世代为农。幼时在朝阳县为人牧牛,十四岁给地主扛活。
  • 本名:王凤仪
  • 性别:男
  • 民族:蒙古族

人物经历

王凤仪(1864—1937年),名树桐,出生于今朝阳县南部云蒙山下的王家营子乡树林子村。   世代为农。幼时在朝阳县为人牧牛,十四岁给地主扛活。

1894年甲午战争前后,朝阳有个杨柏,是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时常宣读“善书”,王凤仪听他说教,似乎有所感动。从杨柏所讲的“善书”中琢磨出一套理论。

王凤仪有时白给人家看病,利用看病的机会,宣传自己的思想。乡间药物少,他就推广了心理治疗的方法,有时碰巧病好了,因此,他的名字在当地的农村中传播开来,人呼为“王善人”。

1905年,他迫令时年已38岁的妻子白守坤到义县杂木林子宣讲堂创办的女私塾读书。

1906年,王凤仪在今锦县十里台创办起第一所义务女学,由白守坤任教。在王凤仪的带动“与号召下,海城的张雅轩、怀德的徐子贞、德,惠的孔家等等陆续办起女学。  

后来他周游各地,一面医病,一面说教,创立所谓学说,兴办义务女学,名声越来越大。到1925年,王凤仪所办的女性义学已多达270余个。  

1928年,“万国道德会”与王凤仪的东三省义学结合,在北平市成立“万国道德会总会”。王凤仪的“性命学”迷信说教,使得“万国道德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会道门组织。  

1931年,日寇占领东北,“万国道德会”与总会隔绝,自树一帜,王凤仪就成为东北“万国道德会”总会首领。

1933年,在日本人三谷清的鼓动下,“万国道德会”改名为“满洲帝国道德会”。此时王虽不任会长,但住在长春, 与溥仪及日本人三谷清等勾结,又吸收正田淑子为会内负责人。

1936年,王派所办的义务女学多被日伪没收,他遂提倡农村道德会,专向农村发展。

1938年(一说1937年   ),王凤仪死于长春。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