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钧

王廷钧

清朝兵部侍郎
王廷钧(1879年—1909年),原名昭兰,谱名廷钧,字子芳,号纯馨。湖南省双峰县人,曾任兵部侍郎。
    本名:王廷钧 别名:王昭兰 字:子芳 号:纯馨 所处时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清朝武官正二品 兵部侍郎 国籍:中国 毕业院校:湖南岳麓书院

人物简历

与曾国藩有姻亲,秋瑾丈夫的曾祖叫王择远,   王鹏远是排房兄弟。王鹏远字程万,嘉庆二十年生,配曾竹亭长女曾国兰。王择远的长子叫冠玉,字金声,号宝田(1808-1907),王黻臣是王富田的次子,王黻臣的三子昭兰,册名廷钧,字子芳,号纯馨(1849-1909)。王廷钧即秋瑾丈夫。王宝田与曾国藩的外甥(王瑞臣)是堂兄弟。

王择远系王氏十四代;王宝田系十六代;王黻臣系十五代;王廷钧系王氏十七代;王沅德系十八代;王孝敏系十九代,王学东等系二十代;彭璟波等系二十一代,曾王两 家世代友好。

夫妻结合

1916年修的湘乡《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谱》载:王廷钧配秋氏,字瑾,寿南公女。清诰封夫人,光绪三年丁丑十月十一日卯时生,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初六辰时殁浙江山阴县,葬西湖,有碑亭。子,沅德,出抚一半子麒为嗣。女,桂芳。子麒即王廷钧的二哥。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瑾的父亲秋星侯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结识了曾国藩的长孙曾重伯(字广钧),经曾重伯的介绍,湘潭义源当铺老板王黻臣又结识了秋星侯。秋星侯照媒妁之言,将女儿秋瑾许配给了王黻臣季子昭兰(1879~1909),册名廷钧,字子芳,号纯馨。

1896年四月初五,王廷钧与秋瑾在荷叶神冲老铺子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后,王廷钧一方面帮助父亲经营义源当铺,一方面延师课读,夫妻切磋学艺,也还琴瑟和谐。秋瑾陆续在湘潭和双峰神冲婆家居住。王蕴琏在《回忆婶母秋瑾》一文中说: "我家原住湘乡荷叶神冲。我四五岁时,看见秋瑾婶母来我家,她每天在我母亲房里看书,不出大门。”

潇湘女杰

王廷钧的老家在双峰荷叶神冲老铺子,离曾国藩的出生地白玉堂仅三华里。秋瑾在婆家双峰荷叶时,常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还有诗词唱和,后来3个人被誉为“潇湘三女杰”。三人都与曾国藩有一定关系,秋瑾嫁在曾国藩的远房姐姐家,唐群英是曾国藩的堂弟媳,而葛健豪父亲是曾国藩的部将。唐群英后来成为秋瑾留日的同学,做过国民政府的“国策顾问”。葛健豪则是蔡和森和蔡畅的母亲,两项纪录至今很少有人刷新——50岁入长沙读中学,50多岁带着儿女们赴法留学。在荷塘,秋瑾和唐群英、葛健豪往来,“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秋瑾就在唐群英接连遇到失去丈夫和女儿的情况下,将自己写的《咏梅》诗抄给唐,安慰她。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冷寒霜是此枝。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琼楼傍古岭。标格原因独立好,最教宣贵负切心。”

王廷钧的老家荷叶地处双峰、衡山、湘乡三县交界处,群山环抱,青山叠翠。秋瑾踏上这片土地时,历经了一次艰难的里程。她与王廷钧从湘潭坐船,溯江而上,折向支流涟水,在湘乡县城上岸后,再换乘轿马。这里隔曾国藩出生地白玉堂只有三里地,多少军政界高官出自这里,男耕女织是这里的基本格局。1897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6月27日),王廷钧与秋瑾在神冲生了第一个孩子,取名沅德。因为是个男孩,王家上下都很高兴,专门雇请了一名叫吴妈的女仆服侍秋瑾母子。

赴京上任

秋瑾“幼年时,从其父学通经史,工诗词,又好剑术,善骑马”,在这里发出了“重重地网与天罗,幽闲深闺莫奈何”呐喊。她向往山外,社会、国事,她要“将巾帼易兜鍪”。

后来,王廷钧捐得清廷户部主事的京官,1900年,王廷钧北京上任,妻子秋瑾、儿子王沅德前往北京。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十二日,清廷诰封秋瑾为“恭人”。初到北京的新环境,夫妻两人关系融洽,在秋瑾的记述中有“夫婿近来习洋文”的字样,这是秋瑾对丈夫最温馨的一次好评。后避庚子之乱返回湘乡荷叶神冲。

1901年8月25日,王廷钧与秋瑾的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出生了。(王灿芝后来被赞为东方女飞、我国首位女飞行员中国女界航空第一人)。

1903年,王廷钧携妻秋瑾、女王灿芝第二次去北京复任。在北京,因王家的人脉,秋瑾有机会置身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秋瑾与王廷钧同朝为官的廉泉和夫人吴芝瑛相识,并与之结为金兰之好。通过这样的社交圈子,结交社会精英、阅读进步书报、开阔眼界、亲历庚子之乱,目睹外国侵略军的野蛮暴行,义愤难已,决心以实际行动挽救祖国的危亡。次年,在王家及好友的支持下,秋瑾离开北京经上海去日本留学。秋瑾丈夫王廷钧也受到影响,自秋瑾出洋后,他辞去了京官,带着孩子回到荷叶神冲过“隐居”生活,期望妻子早日还乡。  

支持革命

1907年初,秋瑾又来到湖南荷叶,向婆家索银办大通学堂。为“光复军”筹饷,曾到湘潭一带募捐,顺便回王家看望儿女。其弟秋宗章在《六六私乘》中述及此事:“迨光复会(“会”为“军”之误)组织成立,筹饷购械,难以为继。……先大姊目击心伤。……专赴湘潭,孓身至王宅,时子芳宦京未返,君舅健在,谈及,悉姊近况,即畀数千金。”在当时,数千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用途又是反抗朝廷,若非王家厚待秋瑾,可见,王家对秋瑾革命的支持。

1935年谭日峰所著《湘乡史地常识》记载了这一往事:“秋瑾这次从日本回国,向王黻臣家索取二千金,办大通学校。曾一度回神冲故里,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骨肉关系。当时乡里亲友,莫不骇怪,认为疯癫,而加以唾骂,实则女士服侍翁姑、对待丈夫、儿女,感情极好。自立志革命后,恐株连家庭,故有脱离家庭之举,乃借以掩人耳目。这样一位智仁兼备的女子,历史上能找出几个呢?” 。  

有情有义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古轩亭口就义。1909年王廷钧病逝。离世后快半年,王廷钧的母亲屈氏感念秋瑾为王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终于点头答应,嘱孙子王沅德去绍兴迎还母亲灵榇。1909年11月,王沅德到绍兴,陪伴着秋瑾灵榇启程,经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入湖南,水陆辗转历时20多天到湘潭。“烈士遗骨由王廷钧以其子沅德名义,迁葬于湘潭之昭山”。大家别轻看此举,过去习俗,在外面非正常死亡是不能葬祖坟山的。何况,秋是革命党,时清朝未亡,王家不怕连累,将秋作自家人对待,是很重情义的。

1912年5月,经湘、浙两省商定,烈士遗骨又复葬杭州外西湖西泠桥畔。其时,湖南部分同盟会会员和烈士遗属不同意迁葬杭州,主张改葬岳麓山。王沅德上书湘督,提出不能勉从浙论的4条理由,认为“若骨尚留浙,则迁葬西湖,湘不得议。骨既归湘,则迁葬岳麓,浙不得争”。湖南长沙人郑泽更是迫不及待在报上发表《为秋瑾女士改葬麓山公启》,宣布“爰拟令辰,迁之岳麓”。后湖南妇女界及同盟会呈准都督府拨长沙市黄泥塅陈湜祠改建秋女烈士祠,经费则全部由王家负担。多次交涉,同意将其遗骸归葬西湖。  

子女后代

女儿王灿芝

一九○一年生于湖南双峰县的王灿芝,身世特殊:她是著名的「辛亥女杰」秋瑾烈士的遗孤。母亲在绍兴就义时她才六岁,两年后其父又病逝。王灿芝与大她三岁的哥哥王沅德被接回老家,家破人亡的巨大变故,给这对小兄妹留下永远无法解脱的阴影。

苦命的小灿芝却继承了母亲的禀性与优点。她三岁即读《三字经》、《千字文》,以至诗词骈文过目可诵。十五六岁即文采飞扬,挥笔成章。她喜好翰墨,笔势奔放,全无闺秀柔弱之状。更可贵者,小灿芝为人豪爽仗义,每每慷慨解囊助人为乐。她依稀记得幼时在湖南神冲老家,母亲喜欢舞拳弄刀、吟诗放歌,常常半夜听到她皮鞋的「嗒嗒」声。小灿芝也因此喜好武术,拜名师勤学拳脚刀剑,自诩「小侠」,颇得「镜湖女侠」之遗风。她一心想长大后追寻杀害母亲的元凶,报仇雪恨。

辛亥革命后,作为烈士的遗孤,王灿芝得到国民政府和秋瑾好友的悉心关照。一九二○年,在母亲生前好友资助下,兄妹俩来到上海,二十三岁的哥哥源德入读正风大学,十九岁的王灿芝进了王金发、姚勇忱等人为纪念秋瑾创办的竞雄女校,该校曾得到孙中山的关怀,校长是徐自华。「竞雄」乃秋瑾的字,徐自华早年在湖州浔溪女校任校长时与执教的秋瑾关系甚密,成为挚友。

灿芝从竞雄女校中学部毕业后,留校协助徐自华处理校务。一九二五年由徐自华推荐,她接任竞雄女校校长。当时学校经费拮据,运转困难,她决定外出募捐,找到国民党元老、孙中山机要秘书邵元冲求助,邵当即为她写了几封介绍信,顺利获得捐款。此时王灿芝已知杀害母亲的元凶乃原绍兴知府贵福,她做梦都想亲手杀死这个仇敌,但这老贼却像人间蒸发般不知去向。这期间,王灿芝给人的印象是:说话大嗓门,走路大步子,穿着打扮犹如男子,喝酒一饮而尽,大有「不让须眉」之风。

一九二七年,王灿芝考入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行政系学习。不久她想去留洋,在得到国民政府资助后,于一九二八年赴美留学。(今华东师大档案馆仍保存当年王灿芝写的留学申请书和请求学校出具成绩证明的信函)。在美国,她先入华盛顿大学。她见美国人对航空兴趣极高,达到疯狂程度,加之美国政府倡导,使美国空军和民用航空飞速发展,心气极高的王灿芝不由为之心动。当时老外将中国人视为「劣等民族」、「东亚病夫」,每每不屑一顾,更甭说中国的航空业了。王灿芝气恨之极,决定学习航空,为国争光一洗耻辱。她写下《自况》一诗表明心迹:「浪迹尘寰年复年,壮怀每欲着先鞭。救国但凭忠义胆,骨愈嶙峋志愈坚。」

二十七岁的王灿芝顺利考上纽约大学航空专业,攻读飞机制造及航空技术。两年里她宵衣旰食卧薪尝胆,以优异成绩完成航空教育、飞机工程、驾驶学、无线电等全部课程,颇得导师好评。她多次驾机飞上蓝天,她的飒爽英姿和娴熟技艺吸引了洋人,美国航空界赞她为「东方女飞将」。

一九三○年五月,王灿芝学成返国。作为我国首位女飞行员、首位「留洋」飞机女专家和首位航空女教官,王灿芝自然大名鼎鼎炙手可热,荣膺「中国女界航空第一人」的美誉。她先后在国民政府航空署、军政部航空学校任职任教,为培养中国飞行员殚精竭虑。外人惊羡的目光和优越的待遇,并未使王灿芝心满意足,她反而常常忧从心来:于公──外敌觊觎已久、神州内战不休、百姓积贫积弱,自己满腹才学和报国理想难以施展;于己──杀害至亲的大仇至今未报、恶人不知去向……她写诗疾呼「惟望高热奋勇直追,雪神州之耻,而慰先总理暨先烈在天之灵!」

长年的奔波攻读,让王灿芝错过婚恋的黄金期,此时她已是「大龄青年」,单身贵族难免引来四周的猜疑。众人劝说下,一九三二年她终于答应嫁人,对象是曾经留学法国、着有《欧美考察记》、担任汉阳兵工厂厂长的广东才俊黄公石。女为航空精英,男乃枪炮专家,堪称志同道合门当户对,婚后自是伉俪俩情深其乐融融。但工作之余,王灿芝仍不忘搜寻秋瑾遗稿和仇人下落。心底「宿仇」未报、满腹豪情未果,令她耿耿于怀常常失眠!

天网恢恢,复仇的时机终于来临:一九三一年夏,王灿芝偶然获悉杀母元凶贵福藏匿于长春。原来杀害秋瑾后,贵福胆战心惊潜回北京,改名赵景琪,窥测时机以图东山再起。后又窜至东北,为日本筹建伪「满洲国」充当走狗。如此国贼家敌,岂容他逍遥法外?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的王灿芝拍案而起,决定亲赴东北手刃宿敌。不料动身前夕,「九.一八」事变爆发,形势骤变,眼看就要雪恨的良机被迫流产。遗憾的是,等到八年抗战结束,那老贼已经一命呜呼。王灿芝为未能手刃仇人遗恨万分,她久久跪在母亲墓前,深感对不起先人,悲恸之泪夺眶而出。巨大的悲痛严重挫伤了王灿芝的身体,她再难重返蓝天。

一九三五年,王灿芝生下女儿王焱华。抗战胜利后母女俩居住上海,王灿芝潜心收集、整理母亲遗稿,并将她的事迹用英文介绍到国外。一九五一年,经周恩来总理特许,王灿芝移居香港,临行前将收集的珍贵秋瑾材料悉数赠予国家。两年后王灿芝从中国香港去中国台湾,先后编撰出版《秋瑾女侠遗集》、《秋瑾革命传》等书。两书均署名秋灿芝,出版后反响强烈。

一九六七年王灿芝在台北突发脑溢血,送医院已回天无术,六十六岁的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就此离开人世。其女王焱华高中毕业后当教师,改革开放后为上海市民革成员。曾多次去绍兴、杭州等地瞻仰外婆秋瑾墓园和故里故居。一九九二年王焱华移居美国。

儿子王沅德

王沅德(1897-1955),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之子,1897年6月27日生于湖南双峰县。曾任湖南省文史馆秘书。  

祖父经营商业,父亲王廷钧,在满清任兵部侍郎。他相貌酷似其母秋瑾,自幼为秋瑾钟爱。本善诗文会骑射的鉴湖女侠,为了培养爱子,曾聘请很有名望的私塾先生在家为沅德教授四书五经。1904年,不甘“重重地网与天罗,幽闭深闺莫奈何”的秋瑾,受新思潮影响,离开在京城任户部主事的丈夫王廷钧赴日本留学,7岁的沅德仍随父居留北京,稍后回湖南长沙就读于岳麓书院。其父病逝后,12岁的沅德去绍兴迎母亲的灵柩回湘潭合葬。

辛亥革命后,沅德进入上海正风大学读书。毕业后,到汉口《江声日报》社任经理。

而后,返湘从事工商业。先后任湘潭电灯公司董事长、湘潭膏盐矿董事长,还开办湘潭十六总“棉纱油盐号”。

沅德热心教育,不但捐资兴学,而且拨出株洲的部分房产开办新群中学。

王沅德与黄兴之子黄一欧甚好,并加入“民革”组织。

他开明善良,仗义疏财,每年春节还对贫苦乡邻“放年米”,多次资助革命活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清明节,王沅德到浙江祭奠母亲,为了表达自己的怀念与亲情,仅土特产就装了满满一船。解放后土改时,他主动将所有的田产与私宅上交人民政府。

1949年12月,因儿子王孝敏在衡阳铁路局工作,王沅德及夫人张屿和儿子王孝敏一起住,居住在衡阳湘竹里铁路俱乐部旁。1954年,儿子王孝敏调长沙铁路工作,王沅德及夫人张屿一起迁往长沙宝南街刘忠壮祠27号,与儿子王孝敏、儿媳周金定一起居住。1954年写信周恩来总理安排工作,在湖南文史馆任秘书工作,负责整理秋瑾资料。

1955年5月,在湖南文史馆工作的王沅德突发脑溢血逝世,追悼会在长沙金盘岭举行,终年58岁。

火化后,1958年由夫人张屿将王沅德骨灰带到武汉。  

人物纪念

株洲故居

株洲故居位于株洲市石峰区清水塘大冲村,2015年7月15日恢复竣工,历时三年时间恢复。株洲故居规模宏大,气势壮观,东西长达80余米,约有三进两层房屋13栋,天井10个,亭子3座。故居集当地民居与江浙建筑风格于一体,房屋两侧为吊脚楼,前庭有两面装饰用的墙壁,这种建筑风格在当地极为罕见。

1896年,秋瑾与王廷钧婚后夏季避暑场所。秋瑾曾居住在石峰区清水塘街道大冲村的深宅大院。株洲故居是王廷钧父亲给秋瑾和王廷钧置办的婚房,建造时间为五年,自1891年至1896年止。是秋瑾所有故居中最大最豪华的,也是他们生前唯一房产。

 湘潭故居  

湘潭也有王廷钧的故居,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十八总由义巷4号。湘潭故居原是王廷钧家开设的“义源当铺”,秋瑾嫁给王廷钧后经常往返于双峰、湘潭。

湘潭故居是五开五进二层一个大庭院,一栋双层的木质楼房,面积在一百五十亩左右,院内有天井、柴房、等设施。湘潭故居在湘江区由义巷内的义源当。这位近代史上杰出的巾国英雄、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在这里度过了8个春秋。离大码头不远处有一条宽敞的小巷叫由义巷,巷两旁墙高院深,大多是官绅富商之家,也开设了几家当铺、钱庄。进巷口十多丈远处,有一栋青砖青瓦麻石门楼的铺面,大门上首有一块汉白玉石刻招牌“义源当”,这是湘潭有名的义源当铺。

义源当铺原有房屋几十间,抗日战争时被日寇轰炸,大部分成为废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新起了厂房和宿舍。现还剩下当年义源当房屋两间,湘潭市人民政府于1982年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门上首悬挂着“秋瑾故居”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当时的“义源当铺”曾被列为辛亥革命纪念地,后孙中山手书“秋瑾故居”匾额置于大门之上。

湘潭故居是湘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1982年9月2日正式对外公布。  

双峰王廷钧与秋瑾故居为清代建筑,青砖白墙乌瓦,建筑面积2000余方米,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神冲街口。何香凝先生题写的“秋瑾故居"匾额悬挂于此。秋瑾故居遗址已被双峰县政府于2003年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特色古居、青石斜阳、亭台翘檐、青瓦驳墙。故居陈列物品中有许多是原物,卧室中的床、书桌和衣柜,堂屋中的方桌和板凳,厨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都曾留下过王廷钧与秋瑾夫妻的印迹。在秋瑾短短三十一年的人生里,这座故居却陪伴了她整整七年,与王廷钧生育了一男一女。

2007年10月,王廷钧与秋瑾生活过的双峰县被全国妇联正式命名为全国第一个“中华女杰之乡”。 双峰是名人故里、湘军摇篮,在中国的妇女运动史和解放史上,以葛健豪、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畅、王灿芝为代表的双峰妇女写下了浓墨重彩、光辉灿烂的一页。

2008年4月,双峰县八女杰雕塑揭幕仪式在县城女杰广场举行。包括葛健豪、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畅、王灿芝、曾宪植、曾宝荪八女杰雕像。

夫妇合传

王廷钧与秋瑾夫妇合传

子芳先生夫妇合传

子芳先生,湘乡王黻臣公季子也。讳昭兰,册名廷钧。体清腴,面皙白,有翩翩佳公子之誉。读书善悟,不耐吟诵。作文写大意,不喜锤炼。不临摹碑帖而书法秀丽。志远大急于仕进,两应童子试,一赴乡闱不与选,遂弃帖括,于清光绪二十七年,以报效秦晋,账款议叙工部主事,供职两年。转荐度支部郎中,覃恩诰封中宪大夫。未几,封翁病笃,告终养旋里。奉汤药数月,遭大故,哀伤过度,体渐消瘦,读礼家居兼养病,拟服阕起,复改外任,以摅夙抱。乃造物忌才,病延两载,遂不起,年三十岁,葬潭邑三都四甲叶子塘巳山亥向。

德配秋女士,讳瑾,字璿卿,号竞雄,浙江山阴世家子也。好读书,工词赋,发言每多感慨。其父星侯先生,宦湘有年,女士随侍湘乡差次,得与子芳君订盟,十九岁于归,笃伉俪。二十八年,子芳君赴部供职,女士偕行都门侨寓。手不释卷,口不废吟哦,同乡郭桐白、李翰屏诸君,慕其诗词,索题索和,辄应之。家居久,见清政府腐败,受外潮刺激,愤然谓子芳君曰:日本为我国学士荟萃之场,其中必多豪杰,吾意欲往该处一游。遂质簪珥东渡,入日本实践女学校,研求女子教育,工艺诸学。暇则吮笔缀文,拾俚语编《白话报》月刊一册,开导闺闱,其毅然以女界先觉自任。自日本取缔留学生规程出,愤不能忍,决计回国。是时,其父星侯公已故,便轮往浙,省其母。旋返湘,省舅姑于湘潭。检点旧日服饰,分给奴婢及戚邻之贫乏者。任侠施与,固其素性也。电京约子芳君归筹学费,候数日不至,请于舅姑,得二千金。赴浙创办《中国女报》于上海,发起女子体育会于绍兴。所著学说诗歌,见诸报纸者甚多,无一不寓革命之意。光绪三十三年,徐烈士锡麟起义皖垣,事未就被害。女士与徐君本属中表,闻徐见凶耗,即在校中开会追悼,是以党祸牵及,女士竟于是年六月六日成仁于浙江省轩亭口。徐寄尘、吴芝瑛诸士为葬于西湖。旋因清廷逼令改迁,其子扶柩返湘,葬昭山。反正后,湘浙两省人士,念女士为革命巨子,导光复先河,开会追悼,以慰英魂。湘都督谭,谕葬岳麓;浙省学界,争葬西湖,为树墓表,立秋社,建悲秋亭,以为纪念。女士虽死足千古矣。子一,名沅德,翊六馆甥。女一,名灿芝,待字。翊六与亲家夫妇揖别京都,无缘再晤,抚今思昔,感叹良深。籍案牍馀闲,纪其大节,寄刊王氏家乘,用备史馆之采览焉。——湖北通山县知事姻愚弟张翊六鞠躬敬撰

这篇《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谱》张翊六写的《子芳先生夫妇合传》"当于民国5年前,离王廷钧夫妇去世不是很久,作者张翊六不仅是王廷钧夫妇的儿女亲家,又在京师共事多年。所撰"合传"公允平正,朴实无华,是一篇难得的研究秋瑾的权威性史料。   

影视形象

1984年TVB电视剧《秋瑾》中,谢贤饰 王廷钧

2011年电影《竞雄女侠·秋瑾》中,郑嘉颖饰 王廷钧

相关新闻

最近,湘潭市文物部门正在对秋瑾夫家墓冢进行考察论证。不料,9月4日上午一位当地村民向秋瑾文化研究会报告说,秋瑾丈夫王廷钧的墓被盗了。得到消息,记者随同湘潭市博物馆、秋瑾文化研究会负责人,来到了响水乡昭潭村烟山组王廷钧的墓地。

黄褐色的坟土中夹杂着白色硬块,破碎的棺材板丢弃一旁,眼前的一幕让在场者感到惋惜。这处被炸开的墓穴长约两米,宽约0.7米,由于墓坑被盗墓贼用泥土回填,已经看不到里面的具体情况。

湘潭市博物馆馆长盛兆华介绍,当时没有水泥,这个坟是用三合土筑成的。三合土就是用糯米、石灰加黏土按一定比例调和好做成的,比混凝土的强度还要高。他分析,盗墓人员一定是使用炸药把墓炸开的。  

墓内可能埋有秋瑾衣冠

据了解,王家是当时湘潭的名门望族,人称“王十万”,在湘乡、湘潭、株洲等地都有田土。王廷钧于1909年去世,此时妻子秋瑾(三夫人即丈夫排行第三)已牺牲两年了。据王家后人讲述,王廷钧的墓地正是当年王家的宅基地。他下葬时,还一并埋入了秋瑾生前的衣冠。

那么,王廷钧之墓究竟是否秋瑾衣冠冢?秋瑾侄孙秋经武认为,这决不可能。

据介绍,1909年,即秋瑾墓被平的次年,秋瑾丈夫王廷钧在湖南湘潭病故,秋瑾的灵柩迁往夫家湖南。秋经武说,秋瑾婆婆拒绝承认秋瑾为王家媳妇,所以夫妇并未合葬。

秋经武称,秋瑾灵柩迁葬几经周折,其兄秋莱子设法将灵柩运到湖南王廷钧家后,遭婆婆拒葬。当年秋瑾公婆称秋瑾为“女匪”,不肯承认这“不孝之媳”,更不愿让其与王氏坟茔同葬。这样,秋瑾灵柩只能暂厝在义冢地里,上复茅亭。

据了解,1911年,秋瑾之子王沅德成年,将母亲灵柩迁往湘潭昭山,后又迁葬长沙岳麓山。1913年秋瑾罹难6周年纪念日,灵柩再次迁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

鉴于王家的地位,王廷钧的墓在修建之初颇为豪华。在“破四旧”的运动中,墓冢外表的一些建筑遭到破坏。据当地群众透露,在1991年,该墓也曾险些被盗,好在群众发现及时,被保存了下来。此次盗墓事件估计是发生在8月26日晚上,由于该地区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周边村民基本上已全部搬离。盗墓贼就是趁着这个机会下手的。

湘潭九华警方已介入调查。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