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该做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画,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以“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高度评价了李煜的词,说其词“神秀”,韦庄的词被称为“骨秀”,温庭筠的词称作“句秀”。[1]
  • 作品名称:人间词话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王国维
  • 创作年代:1908~1909
  • 作品出处:国粹学报
  • 文学体裁:文学评论

内容简介

王国维根据其文艺观,把多种多样的艺术境界分为三种形态:“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王国维比较科学地分析了“景”与“情”的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现象,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与“写境”,“理想”与“写实”的问题。

王国维还指出,词中所写的形象不管是素描式的写出来,还是由作者综合印象创造出来,它们都不是对事物作纯客观的,无动于衷的描写,而是贯穿作者的理想,即按照作者的感情,观点来选择安排的。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文学艺术中的形象是客观事物在座者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当然,王国维并没有具体和明确地论说这一点。

创作背景

王国维生活在中国黑暗的时代,外族入侵,清政府没落崩溃,社会失控,价值体系紊乱,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历着剧烈动荡,个体生命在精神上处于迷茫和痛苦。王国维的人生也经历着时代痛苦的洗礼。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回国,他说自己的身体是如此的虚弱,而性格又是如此的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胸臆,自是始决计从事于哲学的研究”。人生问题的困扰,使他走向了哲学。他本以为研究哲学可以解决“人生之问题”,从中寻觅人生解脱之途。但事与愿违,倒使王国维陷入了“可爱”与“可信”两难境地的烦闷之中,他不得不放弃哲学的研究,另寻解脱之路。他的学术注意力由哲学移于文学,以期在文学中得到人生痛苦的慰藉,找到自己的人生境界与目标。在文学研究中,文学本身的非功利给他带来了审美的愉悦,于是他撰写了《人间词话》。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亦号永观,浙江海宁人。清朝秀才,曾赴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习,回国后曾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学部图书馆编译、清宫南书房行走、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1927年6月自沉于北京昆明湖。他于史学、文字学、考古学、文学、哲学等多方面均有建树,其中以史学成就最高。著述宏富,有《观堂集林》、《观堂别集》等,合其他学术著作刊成《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43种,104卷。

作品评价

朱光潜《诗的隐与显——关于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最为精到。”

王攸欣《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

主要内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第一章上卷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另提出三种“境界”:古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关图书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华书局; 第1版 (2009年5月1日)

丛书名: 跟大师学国学

平装: 12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101066906

条形码: 9787101066906

产品尺寸及重量: 20.6 x 14.4 x 1.2 cm ; 159 g

ASIN: B002COITFA

作品影响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作品,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逻辑思维,较为自然的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2004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高中段。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