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争艳

王争艳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王争艳,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心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儿童早期发展与健康方向)。目前重点关注用动态追踪的、多方法、多水平(生理的、行为的和认知的)方式探讨婴幼儿的早期发展与养育问题以及0-3岁儿童早期适宜发展标准研究。
    中文名:王争艳 民族: 出生地: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学位/学历:博士 职业:教师 专业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儿童早期发展与健康方向) 职务:心理学院院长 学术代表作: 主要成就: 职称:教授

人物经历

2003年9月-2004年2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

1997年9月-2000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

1994年9月-1997年6月,山西大学教育系,硕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要发表文章

MengWu,XiLiang,ShanLu,ZhengyanWang**(2017).Infantmotorandcognitiveabilitiesandsubsequentexecutivefunction。InfantBehaviorandDevelopment,Volume49,204-213,https://doi.org/10.1016/j.infbeh.2017.09.005

SimanLiu,NanZhou,ZhengyanWang**(2017).MaternalLifeStressandSubsequentChineseToddlers'SocialAdjustment:TheModeratingRoleofInhibitoryControl.JournalofChildandFamilyStudies(DOI:10.1007/s10826-017-0887-1)

董书阳,梁熙,张莹,&王争艳**.母亲积极养育行为对儿童顺从行为的早期预测与双向作用:从婴儿到学步儿.心理学报,49(4):460-471,2017.

张青,王争艳**,董书阳。发展瀑布效应:儿童认知功能与社会适应领域的研究,心理科学2017(5),

邢晓沛,孙晓丽,王争艳**,邵淑慧。父母心理控制与儿童自我控制和问题行为: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心理科学,2017,40(3):594-599

时嘉惠,王争艳**,尚睿娴,&梁熙(2017).依恋类型与学步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一项追踪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5(4):603-607.

许少月,王争艳**(2017).婴儿期外显问题行为的发生与表现及成因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11):1910-1921.

邢晓沛,邵淑慧,孙晓丽,王争艳**.学前儿童执行功能与行为问题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5),844-848

XiaopeiXing,MeifangWang&ZhengyanWang**(2016):ParentalCorporalPunishmentinRelationtoChildren’sExecutiveFunctionandExternalizingBehaviorProblemsinChina,SocialNeuroscience,DOI:10.1080/17470919.2016.1258009(SCI)

Xing,S.,Zhou,Q.,Archer,M.,Yue,J.,&Wang,Z**.(2016).Infanttemperamentalreactivity,maternalandgrandparentalsensitivity:differentialsusceptibilityforbehaviorproblemsinchina.EarlyHumanDevelopment,101,99-105.(SSCI)

邢淑芬;梁熙;岳建宏;王争艳**.祖辈共同养育背景下多重依恋关系及对幼儿社会?情绪性发展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6,48(5):518-528.

Liang,X.,Wang,Z**.Liu,H.,Lin,Q.,Wang,Z.&Liu,Y..(2015).AdultattachmentstatuspredictsthedevelopmentaltrajectoryofmaternalsensitivityinnewmotherhoodamongChinesemothers.Midwifery.31(1):68-73.Epub2014Jun6.doi:10.1016/j.midw.2014.05.011(SSCI)

Chen,X.,Chen,H.,Li,D.,Wang,L.,&Wang,Z.(2015).Earlychildhoodreticentandsolitary-passivebehaviorsandadjustmentoutcomesinChinesechildren.JournalOfAbnormalChildPsychology,43(8),1467-1473.doi:10.1007/s10802-015-0028-5

张茜,王争艳**,程南华,王朝,梁熙.母亲的依恋史和敏感性对婴儿依恋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01:124-128.

邢晓沛,王争艳.父母严厉管教的代际传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41-147.

邢淑芬,王争艳.多重看护背景下多重依恋关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147-156.

贺琼,王争艳**;王莉;蒋彩虹;上官芳芳(2014).新入园幼儿的皮质醇变化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气质的作用.心理学报,46(4):516-527..

林青,王争艳**;卢珊;梁熙;贺琼;王朝;胡若时(2014).从母亲的敏感性到学步儿的依恋安全性:内部工作模式的桥梁作用.心理学报,46(3):353-366.(权威A类)

王争艳**,程南华.共同养育研究及对儿童适应的影响(2014).心理科学进展,22(6):889-901.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14,10:12-25,

刘亚张钦李月婷郭春彦王争艳**.双视角下编码与提取相关性词差异的ERP研究,心理科学,2014,Vol.37(4):823-828(权威B类)全文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梁熙,王争艳**(2014).依恋关系的形成:保护情境中母亲和婴儿的作用.心理科学进展,22(12),1911-1923.

尙睿娴,王争艳**、程南华、迟兆艳。家访式预防性干预对流动家庭母婴依恋的影响(2014),中国儿童保健杂志,9:1005-1008.(核心)

卢珊,司晨,王争艳**,左玉婷,胡若时(2014).早期亲子互动中母亲言语输入风格初探,中国儿童保健杂志,3:258-260(核心)

Ding,Y.H.,Xu,X.,Wang,Z.Y.,Li,H.R.,&Wang,W.P.(2014).Therelationofinfantattachmenttoattachmentandcognitiveandbehaviouraloutcomesinearlychildhood.Earlyhumandevelopment,90(9):295-300.(SCIE)

RichardM.Sorrentino,AndrewC.H.Szeto,XinyinChen,Zheng-yanWang(2013).UncertaintyRegulationacrossCultures:AnExplorationofIndividualDifferencesinChineseandCanadianChildrenintheClassroom.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54(3):378-382

丁艳华,徐秀,王争艳,李慧蓉,王卫平.母婴依恋的代际传递性和跨时间的稳定性[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06:591-593.

卢珊、胡若时、王争艳**(2012)。婴儿情绪调节的发展:看护者的作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152-156

邢淑芬、孙玲、王媛、王争艳**(2012)。我国社会变迁背景下儿童养育目标和策略的代际差异,教育研究,第11期:122-126

王朝、肖晶、王争艳**、吴东红.成人对父母的依恋经历调查问卷的编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8):626-630.

Ding,Y.H.,Xu,X.,Wang,Z.Y.,Li,H.R.,&Wang,W.P.(2012).Studyofmother–infantattachmentpatternsandinfluencefactorsinShanghai.Earlyhumandevelopment,88(5),295-300.

王争艳**、汪斌、林青(2011)。依恋的意识和无意识性初探,心理科学,2011,34(1):119-124

岳建宏、王争艳**、文娜(2010)。从非母亲看护与亲子依恋的关系看中国当前的祖辈看护及启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三期:121-127。(《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卡片收录,2010,5:194)

**ChenXinyin,WangLi,WangZhengyan(2009)Shyness-sensitivityandsocial,school,andpsychologicaladjustmentinRuralMigrantandUrbanchildreninChina.,ChildDevelopment(80(5):1499–1513)(SSCI)

孟庆东、王争艳(2009)。网络亲密关系的性质与成因。心理科学进展,17(2):396-401

陈文凤、王争艳、王岩(2009)。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及相关研究。心理科学进展,17(2):377-383

**王争艳、陈文凤、骆方(2009)。依恋关系的丧失与重建——从依恋研究谈儿童收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115-120(王争艳、陈文凤、骆方(2009)。儿童收养中依恋关系的丧失与重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70:144-146;同时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9年第9期:29-34)

**王争艳、许玉玲、吴东红(2008)。9-24月龄婴儿母亲敏感性的预防性干预实验。心理科学,2008,31(6):1381-1384。

王争艳。聚焦亲子沟通:与孩子沟通的路有多远。中国教育报,2008,5月12日,心理版(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家庭教育导读,2008年7期)

汪斌,王争艳。依恋理论对精神病理现象的解释。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2:116-120

丁艳华,王争艳,李惠蓉,迟兆艳,徐秀。上海62例婴幼儿依恋类型及相关心理发育的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02:163-166

王争艳,王军英。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与亲子沟通关系之探微。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103-112

**WangZhengyan,ChenXinyin,Sorrentino,R.M.,SzetoAndrew.UncertaintyOrientationinChineseChildren:RelationswithSchoolandPsychologicalAdjustment.InternationalJournalofBehavioralDevelopment,2008,32(2):137-144(SSCI)

王争艳,赵冬艳,雷雳,侯静。北京市部分高中生性状况初步调查及其与亲子依恋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17-19

**王争艳,赵冬艳,雷雳。亲子性话题沟通风格对青少年性行为和性态度的预测:依恋的调节效应。心理学报。2007,39(6):600-610.

王争艳,许玉玲,吴东红,严霄霏。混乱型儿童依恋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36(3):5-9.

王争艳*,杨叶,汪斌。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社会认知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880-887

赵冬艳,王争艳*,雷雳。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706-710

王争艳*,刘迎泽,杨叶。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研究概述与探讨。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29-639

石庆馨,王争艳,张侃。儿童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6):416

王争艳*,雷雳,刘红云。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兼及普通学校和工读学校的比较。心理科学,2004,27(5),1056-1059

雷雳,李宏利,王争艳,张雷。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研究概况。中国心理卫生,2003,17(5):328-330

王争艳,陈会昌,陈欣银。幼儿2-4岁行为抑制的稳定性研究。心理学报,2003,35(1):93-100

王争艳,候静。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研究综述。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4):86-90

侯静,陈会昌,王争艳,李苗。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心理科学进展,2002,10(2):185-19

王争艳。气质研究的新视角――行为抑制性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72-76

王争艳,陈会昌,陈欣银。儿童2-4岁的抑制性对其陌生同伴交往的预测。心理科学,2002,25(1):53-56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应用心理学,2002,8(1):14-20

王争艳,刘红云等。家庭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2,10(2):192-198

王争艳,陈会昌,陈欣银,岳永华。儿童2-4岁抑制性发展类型与陌生同伴交往特征关系的实验研究。应用心理学,2001,7(1):7-12

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教育研究,2001,6:49-53

王争艳、王京生、陈会昌。促进被拒绝、被忽视幼儿的同伴交往的三种训练方法。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1),6-11

王争艳、陈会昌等。杰罗姆·凯根的气质理论及研究进展。心理学动态,2000,8(2):33-38

主要承担项目:

儿童早期问题行为发展轨迹追踪及因果机制研究:从母子互动的行为同步到生理和神经同步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10-2022.12

婴儿自我调节能力与多样化养育环境的交互影响:多水平追踪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994),2015.1-2018.12。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中期评估:横向合作课题,合作方:北京大学。

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对婴儿脑社会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制:北京市农民工流动家庭与普通城市家庭比较,2011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JYB009,2012-2014。

中国城市非母亲看护特征对婴儿发展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教育部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YJCXLX022),2010.1-2012.12

2010年度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项目,PHR201008060

优育援助行动:“敏感妈妈”培训模式”研究(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sm200810028006)2006-2008

“家庭的亲子沟通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系”(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2002-2004

人才培养

教授课程:

《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入驻我校SPOC。该课程是一门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进入课程:>>>>《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

著作

1.王争艳,武萌,赵婧(2015).《婴儿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978-7-5536-4120-1

2.王争艳,杨波(2011)。《人格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该教材于2013年获得了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4年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3.王争艳、陈文凤著(2012)。《妈妈的柔情宝不懂——心理专家矫正好妈妈的10种错误养育行为》,中国戏剧出版社。

4.王争艳:参与编写《儿童心理保健与咨询培训教程》(2-5章),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社会任职

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员。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